文创产业的内容商业模式与衍生商业模式
(2017-10-04 21:46:46)
标签:
商业前瞻 |
分类: 核心 |
在文化行业里有几种主流的商业模式,内容模式、平台模式、衍生模式;
内容模式是文创行业最基础的模式,就是生产并销售内容的模式来获益,产品质量和产品数量是主要的驱动来源,同类型的内容企业在内容生产规模上其差别不大,区别优劣高下的关键是内容生产的品质,此外内容产品能否创造良好的市场收益还受到社会时代社会心理的影响,优秀的作品和恰当的时代氛围相契合会创造出巨大的市场成功,内容模式的问题在于内容产品生产高度依赖于某个个人或某个团队,依赖于灵感因此产量低其状态不稳定,其投资很难把握,即便原有成功案例的作者或者是导演也不见得下一步作品一定会成功,确实很难判断。2015年下半年,随着平台和渠道的充分发展以及激烈竞争,内容创业公司大量出现,这些企业除了要解决前面提到内容生产能力还会面对经营管理上的挑战,很多做创意的人才创业在企业经营商缺少商业感觉,怎么去设计组织架构,怎样招人怎样设计流程怎么去卖作品,这些是一个知识体系,但很多创意人才创办的公司在这方面比较欠缺,这是导致创业成功率不高的重要因素。从内容型企业的增长模型来看,
需要企业把产品生产从对单一的个人依赖上解放出来,变成一个可以不断扩展的模式,让更多的创意作品能够在企业内生产出来,只有这种内容型企业才有扩张的可能。
结合互联网平台来说,现在内容创业公司可能要具备以下一些特点,才会具备比较长久的发展能力;
1,内容的垂直深度。很多内容创业公司为了存活,不得不做一些现金流业务,有可能违背自己的初衷,这个并没有什么问题,但作为一个创业发展的计划来讲,还需要在一个行业里面建立自己的核心能力,现在做一个范范的内容制作是很难走出来的,很难构建自己的经济意义,只有在一些非常细分的点上扎下去,才有可能构建自己相对独特的竞争能力,才能构建与自己竞争对手的差异化竞争,这是非常重要。
2,用户思维。观众读者是上一个技术平台下产生的术语,在互联网平台下,内容消费者就是用户,原来的内容生产可以与消费者无关,但新的技术平台下,内容生产要充分与消费者互动,把消费者当成真正的用户,用服务思维来做内容。
3,社群思维。一个产品如果不能构建出自己的社群,长期经营就会有潜在的问题,原来的生意是一次交易,现在变成了多次交易,原来的销售是客户销售,因为是一次性交易所以必须把单价提高获益才能最大,现在的销售是用户式社群销售,因为是持续性交易所以可以把单价定低甚至前期为零,追求用户的全生命周期收益最高。
4,全渠道运营。现在内容发行最强大的渠道是基于微博和微信,虽然已经很强大,也要看看别的渠道是否有价值,是否有新的强渠道出现。
5,内容与平台的转换。强势内容有可能发展成为平台模式,一开始通过强势内容迅速集聚海量的用户,然后整合更多的内容慢慢演变成为平台,但是要注意的是内容运营模式如果切换为平台运营模式对团队、思维方式、运营能力等都有不同的要求,需要经历痛苦的过程。
在文化行业里,平台模式可以叫作渠道模式,这个平台里面基本的商业模式不是单个作品本身的收入驱动,而是服务于多个作品,为作品的播放、消费、展示、体验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分享每一个作品一部分的收益这个收益可能是作为一个会员的分成,也可能是广告增值倒流等收入,平台面对的主要问题就是竞争对手非常激烈,如果他们不花大量的钱去采购内容的话,很快它的平台吸引力会大幅度下降,但仅靠内容付费和广告还无法盈利的情况下必须靠资本的力量去支撑,非常清苦而且也没有未来。小一些的平台所需资金量小一些,但同样也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一个细分行业只要有两三个平台也就可以了,多余的平台必然会被淘汰。平台的竞争已经从功能竞争过度到了内容竞争,但平台要真正构建自己相对安全的地带必须要发展成为生态企业,生态的核心是为自己的上游和下游企业建立一套互惠互利的合作模式并可持续发展,如果你的平台想成为一个健康的能够持续发展的平台,一定要做生态,这个生态的核心就是要对产业的参与方特别是要设计好对内容生产商的利益分配模式,举个例子;
湖南卫视在传统的电视媒体中非常强大,它的强大不是说节目做得好,广告做得漂亮,而是因为它非常符合这样的诉求,它的媒体价值属性非常清晰,它的追求就是青春娱乐,就是大家开心,定位非常清晰,在选台翻到湖南卫视的时候,你就知道你看到的是什么,都是妆容很精致的韩国明星非常精致的家庭生活还有酷炫的娱乐内容,但是这只是它的表象,它其实是构成了生态模式的,它为它的内容生产方提供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回馈模式,如果不能为你的生产者和你的供应商提供一个能看到的回报的话,那你自己也无法立足。他们要构建一个良性的商业平台,大家都在这个过程中获利,做平台的时候,一定要有这样的胸怀否则未来一定会出现问题。
平台是最好的商业模式,因为它把所有的用户所有的产品和所有的服务都聚集在一起,所以大家都愿意做平台,但其实做平台很难,做平台要有资本的推动,还有竞争的压力,除了在生态上与上下游形成良性的持续合作,平台另一个立身的根本是形成一种独特的价值观,文化类的平台一定要有自身的立场和定位,以及与用户非常匹配的价值观,文化类平台最后都是媒体,如果不是媒体的话很难想象它怎么能够立足,作为一个文化类的平台来说平台的价值观的诉求,一定要非常清晰,人们识别平台是靠价值观去识别的,我们购买某个媒体是因为它所传递的价值观是我们欣赏的价值观,我们觉得它说的是我们想听的,所以我们去找它,在互联网平台,你要选择媒体也一样,就是因为它传递的价值观跟你是契合的,所以作为平台需要打造鲜明的价值观。
文创产业的衍生商业模式
在文化行业里,衍生模式比较容易理解,本质上是文化作品中的影响力,
像其他行业辐射带来的,中国的衍生品市场还不成熟,表明文化元素对经济的渗透元素不够高,文化产业与其他经济活动的结合度也不够高,对经济的带动作用还不明显,即整体的发达程度还不够高,反过来看,衍生品产业尚不够发达本身就是文创行业的大忌讳。单一内容型公司受限于用户群,其规模体量受到限制,很快就会出现增长瓶颈,对投资来说,总是希望收入和利润的不断增长,
那么在内容模式上如何找到下一个增长点很大的可能就是集团化运作,即从单一内容到多内容的扩张。
集团化经营可以推动企业规模更加扩张同时竞争能力、抗风险能力、资源运用效率都会得到提高,从而满足资本扩张的需求,沿着产业链的扩张是文创行业另一种规模扩张的路径,和集团化运营一样它会是接下来的文创行业非常重要的趋势,产业链的各个环节在打通和协作的过程中共同分享产业链的整体成果和收益,在产业链扩张模式中作为扩张的发动者,必须要有自己的核心资源能力,只有从产业链出发的产业扩张才有可能成功,纯投资收购的拼盘式产业链则很难。传统行业引入文化要素,文化作品、文化工具和文化运作方式实现自身的产品形态、服务品质、消费体验、品牌内涵的变革,成为富有文化特征的行业,或者文化行业发展过程中与传统产业实现了跨界融合,都呈现出文化+的特点,除了能够提高传统行业的附加值以及竞争力外,也有可能创造一些全新的商业模式,例如心情书店、网红电商等,这一点与消费升级紧密相关。
感想:硬件、软件、内容。文化产业走垂直运营很难,它最大的价值就是IP化,但这样做平台属性就很难体现,文化产业的未来应该在平台化上,解决消费者与创作者的对接问题,通过商业模式将交易成本降到最低,达到体验最大化,最后通过流量变相。
前一篇:如何做好产品运营的把控
后一篇:维密好像愈发卖不动性感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