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流、丹棱彭端淑文化
学术研讨交流会在成都市双流区彭镇召开
蒋剑康
彭端淑,清朝官员,著名文学家,知名教育家,眉州丹棱人,后迁居双流彭镇。彭端淑为官勤勉,待民宽厚,清廉一生。但他的主要成就,还在其文学方面,其诗歌和散体古文及文学批评理论在当时的影响都非常大,被誉为清代“蜀中才子”,其小品文《为学 》被视为教育经典,影响甚远。
为传承彭端淑文化,促进彭端淑文化的发展,2021年3月26日,双流、丹棱两地的文史专家、学者,社科联、史志办领导,彭氏后裔等20余人,在双流彭镇召开了彭端淑文化学术研讨交流会。会议由双流彭镇主办,双流区文联副主席、文史专家陈伟芳主持。
上午,参会全体人员参观了彭端淑故居旧址、彭镇老街,观音阁老茶馆等,下午,在彭镇社区会议室举行了术研讨交流会。
会议中,双流彭镇文化干部刘志敏首先介绍了彭镇彭端淑文化的开发保护打造情况。陈伟芳专家介绍了对彭端淑文化多年的推动情况。丹棱端淑研究会会长郭文元介绍了丹棱近年来研究彭端淑文化,主办《端淑故里》专刊,打造端淑公园等情况。彭氏宗亲介绍了彭氏研究挖掘彭端淑文化情况,棠湖中学副校长任飞扬介绍了他们在学校发扬传承彭氏文化所开展的学生活动。区文旅体创意产业联合会秘书长陈颖谈到了文化载体、文化寄生性以及文创等问题。
大家一致认为,两地交流的形式既是“成眉同城发展”文化方面的体现,也是响应我国经济区域协调发展新布局的国家战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举措,更为两地的专家学者研究端淑文化提供了平台。今后还将加深两地交流,深入挖掘好端淑文化。双方约定,两地将联手,在端淑诞辰325周年时举行纪念活动。
会议结束前,两地史志办领导交流了《县志》,专家学者们交流了研究资料,金马河历史文化考察研究者蒋剑康,向丹棱客人赠送了彭镇历史文化书籍《认识金马河》等。
目 录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老红军刘仕先/罗德斌
跟着共产党 青春献国防
——几张军旅生涯的老照片引发的回忆/ 骆舒程
入党/刘敬宗
重走红军长征路 追寻革命者足迹/ 万玉忠
丹棱广播电视发展回望/熊省海
诗刻情怀/邱学清
乡贤文化研究
丹棱艺文志·序/彭华(成都)
民国巴蜀学术研究·后记/彭华(成都)
月印万川:蜀学的上下纵横
——读《印川集:蜀学散论》有感/邵莘越(成都)
“小东坡”唐庚诗浅析/孙仲父
彭端淑诗文百篇简评/陈双全
清代丹棱学者彭遵泗生平、著述及其遗作《丹溪遗编》简述/郭文元
传承端淑法制思想 共建和谐文明新村
——丹棱县仁美镇桂香村依法治村的探索与思考/骆志勤
乡贤诗文赏析
彭肇洙诗三首赏析/孙仲父
李昶元诗四首赏读/南山种豆翁
吾乡吾土
难忘安桥/ 陈绍均
端淑故里椒油香/司米
郑山石窟:佛教石窟艺术中的一颗明珠/ 万玉忠
农耕文化研究
“丹棱桔橙”产业发展略记/文荣中
丹棱柑橘溯源/韩树明
“丹棱藤椒”小考/韩树明
乡贤事迹萃编
史夫人安贫教子/黄志伟
唐文若怫然拒贿/陈双权
唐文若遂宁抗洪救灾/ 彭万双
徐夫人事迹二则/黄光伟
地方文史札记
丹棱籍唯一老红军瞿恒洲同志革命经历简析/李孝清
张志政烈士英勇就义时间考/刘敬宗
存世文物中丹棱事迹钩沉(二)
——四川宜宾流杯池李壁李埴摩崖题刻/祁明勇(成都)
龙鹄山杨素题刻考/ 韩树明
诗书启后 学行留芳
---记清代彭端淑之子彭昭麟与双流名士赏花联句事/陈伟芳(双流)
丹棱历版县志失载明代知县辑补(二)/杨培宇
张场场镇的由来及变迁/罗德斌
坚持探源求实,做好乡(镇)村志编纂工作/黄志伟
地名传说
风箱坪的传说/ 张作林
五块石的传说/张作林
雅韵新声
七律 咏丹棱人文/刘春海(北京)七律 步韵乡翁说丹棱/龙凤山人(北京)
七律 四首/听雨轩主
也贺《端淑故里》创刊/赵雄(北京)
贺丹棱《端淑故里》创刊/韩江陵(北京)
七言记亊诗一首/彭铸(双流)
齐乐游记(组诗)/李文星
沁园春·大雅丹棱/彭万双
丹棱老峨山赋/王怀超(夹江)
端淑公园楹联集锦
端淑公园楹联五比/刘春海
锦江书院正门楹联/孙仲父
端淑公园楹联四副/王力钧
端淑公园楹联九副/邱学华
地方名联赏析
清代丹棱“三馀桥”名联辨析/孙仲父
丹棱市级非遗马嘴河酒厂专栏
30余年深耕酿酒技艺,致力打造县域非遗“马嘴河”白酒品牌/万玉忠
王国建:传承非遗技艺 做强白酒产业/刘敬宗
丹棱马嘴河酒赋/ 王力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