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 都江堰 玉垒阁

标签:
都江堰登临玉垒阁纪事文化 |
分类: 纪事游记与通讯 |
登临 都江堰 玉垒阁
祖籍广安 家居成都 忠东 谱名 国华/撰文 配图
2016年8月17日(丙申岁猴年七月十五 中元节)上午,余与夫人前往都江堰玉垒山,登临玉垒阁。玉垒阁建在2008年“5·12”汶川特大地震前都江堰的电视发射塔所在地。
都江堰玉垒阁是2009年设计、获批后,2011年底招标,2012年底初步建成,一直在内部装修,并逐渐开放。前两年本想去看看,途中路人讲还在装修,故未能登顶。今天如愿了。这次登顶也是为检验余古稀有二之人的身体状况——丙申猴年是愚的本命年,已过六个甲子。
在位于老城区玉垒山公园海拔863米高的玉垒山顶上,修建一座全新的仿古观光旅游塔--玉垒阁。登上玉垒阁,二王庙、鱼嘴、索桥、飞沙堰、伏龙观……以及整个都江堰城区。
玉垒山上的玉垒阁,是近年兴建的。登上玉垒阁,都江堰山川秀色尽收眼底;夜晚临阁赏月,俯眼处灯火阑珊,流光溢彩。登临玉垒阁,可以不用费力气和精力,就可以登上去。长达128米的步云廊扶梯,上下站高差56米,也建成运行。步云梯由两段扶手电梯组成,连接二王庙和玉垒阁,乘电梯到玉垒阁全程只需5分钟。步云梯是全国第一条以歇山式古建筑长廊覆盖的扶梯,更是全国景区户外第二长的扶手电梯。
神秘的玉垒阁共7层,其中,地上6层用于旅游观光;地下1层则作为辅助建筑,内设公厕、变配电和管理用房。玉垒阁占地面积862平方米,总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可同时容纳2000名游客。从地面到宝塔的顶尖,总高度为46.6米,其中,阁顶高度为35.2米,其底层直径为21.1米,顶层直径为12.6米。玉垒阁为坚固的钢结构、仿古建筑。为保证屋面不漏水,屋面防水层铺设0.5毫米厚度的铝皮;屋面安装坭塑脊、爪角以及飞禽走兽。
我们登上玉垒阁顶层,真是“一览众山小”,二王庙、鱼嘴、索桥、飞沙堰、伏龙观,都江堰内江、外江……以及整个都江堰城区,均呈现在眼帘。我们在玉垒阁楼顶层,用数码相机的镜头、手机不断拍摄,过去在玉垒关、秦堰楼拍摄的相对来说都是局部,顶层视野更加开阔。我们还用长镜、宽镜头拍下都江堰内江、外江的照片,也拍下都江堰的新城面貌。现在看到的都江堰已不是老灌县城的样子了。老灌县在照片中只是那么一小块,但他却聚集着、古朴、紧凑的、古老的“茶马古道”、“丝绸之路”。这真是现在不得不去的都江堰一个新的景点——玉垒阁。
我们下楼后再次绕阁底层周游一圈。拍下照片。
大门上方是钱绍武书写的“人归玉垒”
大门的楹联有两帧,里面一帧蓝底金黄色的楹联则是:
“冯修斋先生撰句
禹甸奇功蜀道新姿畅引嘉宾来四海
都江胜览青城幽境欣登杰阁赞双遗
庚寅年夏於京华 彭利铭 钞”
这使我想起了北京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常征先生所说的是很有道理的。这里的匾额、楹联均有彭祖后裔——钱绍武先生和彭利铭先生——所书。
2016年8月17日是中元节。1995年在北京对著名学者朱浩熙先生编著的《彭祖》一书进行研讨。事后,罗静文先生将与会专家、学者的发言择要整理成文,发表在《淮海文摘》杂志上。(见该杂志1995年第八期,文章标题《盛世呼唤“彭祖热”——北京【彭祖】研讨会发言摘要》)北京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常征先生在会上提出了一个十分重要的观点,他说:“首先,《彭祖》是一部好书。作为中国公民,应该了解自己的历史。这部书对我们了解历史很有好处。其次,彭祖和彭部族是中华民族智力发展很高的部族,除书中谈到的烹调等养生外,还有以下几点: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进行开山,先用火热,再泼冷水,使石头炸裂,是彭部族的发明;治水方面,如都江堰工程等,最早是彭部族干的,早于李冰多少年代。李冰在彭部族的基础上修筑成都江堰;彭部族的一支进入四川,建立了开明王国,对巴土开发、云贵开发,是有功的。彭部族的图腾是开明兽。一种既像狮子又不是狮子的东西,就是大彭图腾。”
在2010年重阳节前夕,彭铸执笔、余配图的《彭祖佐禹治水救灾及彭部族在都江堰创建史上的伟大贡献——颛顼、鲧、禹、彭祖、望帝、丛帝、老子、李冰身世丛探》完成,编印在《彭氏与巴山蜀水》中,不少彭氏宗亲和有这本书的世人读后说,我们的老祖宗还有这样一段光辉的诗篇,作为彭祖的后裔,一定要为中华的崛起、振兴贡献力量,既光宗又耀祖。桂林师大彭会资教授说,这就是一部巴蜀史、也是中华文明史篇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玉垒阁顶层拍摄的都江堰 景区图
二王庙、鱼嘴、安澜索桥、泄洪闸、飞沙堰、伏龙观,都江堰内江、外江……山水秀色美景一览无遗,登临玉垒阁往下往左右一看,更体会到离堆和宝瓶口、都江堰的宏伟设计。似乎看到远古时彭祖辅佐大禹在江河中将“堵”为“疏”的决策之宏大,看到彭氏先贤正在宝瓶口“利用热胀冷缩原理进行开山,先用火热,再泼冷水,使石头炸裂,”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宏伟。看到奔腾的江水顺宝瓶口,流入成都坝子,想起当年为缓解成都干旱,武状元——彭阳春宗支——彭光烈师长在民国时,派兵夜袭砍“码札”放水抗旱之壮举。
在玉垒阁顶层拍摄的都江堰 城区图
由于逆光之故,加之初秋的晨雾,在玉垒阁顶层拍摄的都江堰城区照片不十分清晰,但朦胧之中,亦可以看到都江堰确实是西南边陲的一个重镇、一个风景如画的城市。汶川特大地震前的灌县老城只在现在的宣武门内的一小块,现在都江堰市区城市面积是之前的数倍。
登玉垒阁体验到东观千年古城、西瞰成都平原、北眺岷江源头、南望八百里青城、体验步云廊观景扶梯、拍摄到都江堰最佳最高摄影点和古城墙。
中元节时,登临玉垒阁也是为了凭吊彭祖和彭氏先贤:
彭祖佐禹治水、彭部族的先人们在宝瓶山与离堆之间用火烧水浇“剥”出了“宝瓶口”。
南望青城山,山顶人称“祝融峰”;一代天师洞的主持——彭椿仙,他在天师洞留下不少遗迹,从青城山正门至天师洞的大道,世人称之为“椿仙大道”。
登高心胸宽,景色无限好。
都江堰更加美丽,祖国更加强盛。
正是:
凭栏念祖宝瓶口,中节登临玉垒阁;
遥望青城祝融峰,椿仙大道天然薄。
先贤於此留形迹,如约墨仙落笔脚;
华夏根深叶盛茂,自强拼搏振家乐。
真是:
花甲又双六,登临玉垒阁;
胸襟似海宽,美景鼐何若。
彭开富,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