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数学入诗意如何?】

(2013-11-14 13:45:38)
标签:

数学

入诗

杂感

杂谈

分类: 读书感言

【数学入诗意如何?】

------请欣赏几首有关数学的诗

    不少人认为数学难学,比较枯燥无味,似乎与“美”无缘。其实,是缺乏了解,就如同不懂音乐和舞蹈语言的人去欣赏音乐舞剧一样,虽然并不否认其高雅,但终不晓美在何处。

 数字、数学入诗,是否会大煞风景、没了诗情?谈到数字入诗,人们首先想到的可能是唐人李峤的那首脍炙人口的《风》: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插入一句题外话,如果当初将题目写作《无题》,是否会更耐回味?我们来看看宋朝理学家邵康节写的一首诗:

  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

  楼台六七座,八九十枝花。

是否勾勒出了一幅朴实自然的乡村风俗画?入诗的数字最多的当推传说中的卓文君那首怨郎的数字诗:

    别之后,地想悬,说的是三四月,却谁知五六年。弦琴无心弹,行书无可传,连环从中折断,里长亭望眼欲穿。般思,般念,般无奈把郎怨。  
  
 言道不尽,无聊赖凭栏。重登高看孤雁,月中秋月圆人不圆。月半秉烛烧香问苍天,月伏天人人摇扇我心寒,月石榴红如火,偏遇阵阵冷雨浇花端,月枇杷未黄,我欲对镜心意乱。月桃花随水转,月风筝线儿断,噫!郎呀郎,巴不得来世你做女来我为男。

这首词引自网络版本《北京晚报》李瀛洲的文章。该词仅190多字,但抵得上万语千言;可谓极尽哀怨悲凉之情,读之令人肝肠欲裂。据说,那个想另寻新欢的司马相如接信读后,悲从中起,愧疚不安,幡然悔悟。其中,数字“入词”之循环往复,顾盼生情,功不可没。

   也许古人早就感到了算学比较费解,为了引起人们的兴趣,不少算学题目是用诗词来表述的。近读科学出版社的一套“好玩的数学”丛书中的《古算诗题探源》,兹从其中挑选几首,供大家消遣或欣赏。

一、鱼儿有几

三寸鱼儿九里沟,口尾相衔直到头。

试问鱼儿多少数,请到对面说因由。

------程大位原著,梅殼成《增删算法统宗》

二、苏武流放

苏武当年去北边,不知去了几周年。

分明记得天边月,二百三十五番圆。

   ------程大位《算法统宗》

三、唐僧取经

三藏西天去取经,一去十万八千里。

每日常行七十五,问公几日得回程。

------程大位原著,梅殼成《增删算法统宗》

四、庐山路程

     庐山山高八十里,山峰峰上一粒米。

 粒米一转只三分,几转转到山脚底?

        ------程大位《算法统宗》

五、算题对联

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

或作:花甲重开,外加三七岁月;

古稀双庆,内多一个春秋。

------清代乾隆与纪晓岚对联句

六、西江月孝女归家

张家三女孝顺,归家频望勤劳。

东村大女隔三朝,五日西村女到。

小女南乡路远,依然七日一遭。

何朝齐至饮香醪,请问英贤回报。

------程大位原著,梅殼成《增删算法统宗》

七、巍巍宝塔

远望巍巍塔七层,红灯点点倍加增。

共灯三百八十一,请问尖头几盏灯?

------吴敬《九章算法比类大全》

八、西江月  争荡秋千

平地秋千未起,踏板离地一尺。

送行二步与人齐,五尺人高曾记。

仕女佳人争蹴,终朝笑语欢嬉。

良工高士素好奇,算出索长有几?

------程大位原著,梅殼成《增删算法统宗》

 

读了上面的诗,您是不是会萌生兴趣,也要试解一解?其实,上面那些算题从现代的观点来看,都没有超出初中的数学水平。为了方便大家,我们不妨将度量单位统一一下:

1=360步,一步=5尺;1=10尺,

1=10寸,1=10分;1=12月,在三、中,1年且按360天计算。各题的答案依次是:鱼儿54000条,19周年,8年,4800000转,老翁141岁,105日,尖头3盏灯,索长14.5尺。

上面提到的程、吴等老先生都是明代人,他们所拟出的琳琅满目、风格各异的数学诗词题闪耀着古算家智慧的光彩,闪现着电光火石般璀璨的古算思维。当然,由于出数学题的要义首在清晰、准确、达意,勿致歧义或无解,故见之于诗词,约束更多,要想两全齐美,谈何容易!至于有些地方不免“出格”,我们还是宽容一些,不必苛求于古人吧。

诗词美,数学亦美;凡美皆有相通之处,故数学与诗词结缘,甚或有“入诗”之举,实非偶然。关于数学的美,英国数学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罗素(Russel,1872—1970)曾有过一段精彩的描述:

数学,如果正确地看待它,则会发现它具有一种至高无上的美,一种冷色而严肃的美,这种美没有音乐或绘画那般华丽的装饰,它纯洁到崇高的地步,达到了只有最伟大的艺术才能显示的那种完美的境界。

不过,这种状况已有一些改观,如今这种美有的已可借计算机之助表现出来、焕发异彩。比如,由现代数学的《分形理论》,可获得美轮美奂、变化无穷的分形图形。看到这样的图形,在窥视、欣赏、赞叹其惊艳之余,用诗来抒发自己的感想似乎也是一种享受。

在下曾于去年辞旧迎新之际,不揣粗陋写过几首小诗抒发过一些感受,兹录如此,聊博一粲:

   如画如诗亦似花,幻奇斑斓斗云霞。

   百花园中何曾见?试看分形秀璨华。

              

   至简滋繁道理同,衍生变化竞无穷.

   君看雾雪云霜雨,俱与斯时水气通。

 

   分形彩笔起雏英,不息生生舞纵横;

   自似递归无竭意,栩栩渐现妙纷呈。

 

   璀璨科文美两家,情灵通际赏无遮。 

   多姿婀娜婷婷出,可媲诗人笔下花?

注:欲窥分形图形之美,可访问鄙博:

http://blog.sina.com.cn/s/blog_73e444f701015nft.html

   或用百度--图形,用关键词进行搜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