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张氏帅府摄影(一)广场与中前院

标签:
旅游摄影文化娱乐杂谈 |
(重发:文字、图片重新整理,小图变大图)
沈阳“张氏帅府”,又称“大帅府”、“小帅府”、“少帅府”,也叫“张学良旧居”。沈阳“张氏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少帅府巷46号,清沈阳故宫南697米(步行约11分钟),周恩来少年读书旧址(奉天省官立东关模范两等小学校,现在的沈阳东关模范小学)西930米(步行约13分钟)。
沈阳张氏帅府,是奉系军阀首领,东北王张作霖及其长子——著名的爱国将领,千古功臣张学良——官邸和私宅,曾是东北的政治中心,期间历经两次直奉大战、武装调停中原大战、东北易帜、杨常事件、“九一八”事变以及新旧中国的巨大变迁,饱经沧桑的张氏帅府已成为东北近代历史的见证与缩影。
张氏帅府始建于1914年,占地3.6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76万平方米,是东北地区保存最为完整的民国时期名人故居,1996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张氏帅府由东院、中院、西院和院外建筑四个部分组成,建筑样式既有中国传统式、中西合璧式,亦有欧式和日式,体现了20世纪初东西洋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和影响。现在张氏帅府对外开放的只有中院、东院和院外的“赵一荻故居”。张氏帅府的建筑布局与沈阳故宫非常相似,自西而东的三组建筑分别修建于不同历史时期,其中以中院建筑历史最久,东院次之,西院最晚。

广场正中,是张学良将军的雕像。雕像面向南方。








2、南墙与南门

这是帅府的南墙与南门。南门东墙有一个小门,是游客进入帅府的入口。

西墙上有三块匾,西匾是“海峡两岸交流基地”。

中匾是“张学良旧居”。

东匾是“张氏帅府”。

这是帅府的南门两侧的门柱。门柱上的图案,是“喜鹊登枝”浮雕图。

门前一对石狮,面向南方。这对石狮与平时在其他地方看到的石狮差异不大。

面南方向,门左为雄石狮,门右为雌石狮。脚踏球的石狮是公石狮,象征着“天下一统”。脚踏小石狮的石狮是母石狮,象征着“母仪天下”。
二、东院。

由南门进入,就是帅府的东院。这里有两排长长的平房分立南北两边,两平房之间是一条长长的石砖道。南侧平房靠着南墙,北侧平房的北面是东院的帅府花园。

三、中院
由东院相西走,就是中院和的西院。
帅府中院为青砖结构的三进四合院,是1914年张作霖刚当上北洋军阀陆军27师师长时开始兴建的仿王府式建筑,建成于1916年。该院坐北朝南呈“目”字型,共有11栋57间,建筑面积1768平方米。由张作霖督造的中院建筑,延续了封建时代高官宅邸“前政后寝”的格局。
中院可分(院门前的院)前院、一进院、二进院、三进院。
(一)前院
中院正门前的院。位于三进四合院正门与“鸿禧”影壁墙之间。
1、“鸿禧”影壁墙

中院前院的最南面靠着南墙的是一座起脊挑檐的八字影壁,刻有“鸿禧”大字的汉白玉板镶嵌在影壁正中。

“鸿禧”出自《宋史·乐志九》,寓意家中成员福气高涨,出入平安。


2、三进四合院正门
正门面南方向,右边是两块石碑,分别是沈阳市文物保护单位立的“张氏帅府”石碑、辽宁省文物保护单位立的“张氏帅府”石碑。
正门面南方向,左边的是一块石碑,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立的“张学良旧居”石碑。
4、上马石与下马石
前院正门前左右各有一块阶梯状雕刻着花纹的上下马石。旧时出行或行军打仗时的交通工具是马,出行时要上马,回来时要下马。这两块石头为了上马下马方便而设的。
下面的三段文字料,来源于网络:
(1)古代中国,“以左为尊”还是“以右为尊”,不是一成不变的。周、秦、汉时,是“以右为尊”的,从东汉至隋唐、两宋,逐渐形成了“左尊右卑”的制度,元朝又规定“以右为尊”,到了明清复改“以左为尊”。
(2)中国最早的全国性交通法规是1934年12月国民政府颁布的《陆上交通管理规则》,当时实行的左行通行制。
(3)抗战胜利后,国民政府接受了大批美援,美国汽车由于马力大、性能好,开始大量进入中国,这些车若要适应左行,必须对方向盘及灯光进行改装,于是国民政府下令从1946年1月1日零时起,汽车一律靠右行。当年颁布的《公路汽车监理实施办法》也开始改为右行制。
这三段文字说明:帅府建成之时,人们是按左侧通行的,与我们现在按右侧通行不同。按当时来看,面南方向的左侧的那块石头叫上马石。右侧的叫下马石。不过以前人们认为“下马”二字不吉利,有的时候下马石也叫上石。

应该叫下马石。
5、抱鼓石狮

正门前两侧还有一对抱鼓石狮,这对石狮与平时看到的不同,石狮子的下面各有一面石鼓,石鼓的两面,侧面是状似龙头的兽面浮雕。状似龙头的兽应该是传说中的龙之九子之一“蒲牢”吧。

面南方向,左边的石鼓上的有一个雄石狮,身上一个小石狮,脚下一个踏着球与小石狮。

面南方向,右边的石鼓上也是一个雌石狮,身上身下各有一个小石狮,脚下又踏着一个小石狮。
6、正门的两扇门与匾额

两扇大门,各有一幅浮雕像。面南方向,左大门上的是门神秦琼,右大门上的是门神敬德。

大门的上方挂着一块“治国护民”的牌匾。“治国护民”四个字为张作霖亲笔,表现张作霖的志向很大。
7、院前陈列,“中国第一辆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
中前院广场,停着一辆汽车,是“中国第一辆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仿制)

我国第一辆国产汽车——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是在张学良将军的支持下由辽宁迫击炮厂附设的民生工厂于1931年5月31日问世的。该车载重量1.82吨,长头、棕色,采用六缸水冷汽油发动机,65马力,最高车速为每小时40公里。水箱分四部,即使一部损坏,汽车仍能照常行驶。除少数部件如发动机、后轴、电气装置、轮胎等是委托国外厂家依照本厂图样代制外,其余部件均由本厂制造。国产化率高达70%。

1931年9月12日——10月4日,民生牌75型载货汽车曾在中华全国道路建设协会为庆祝成立10周年在上海举办的中华全国路市展览会上展出。在会上,以电灯组成的“国产汽车”4字格外引人注目,车的前保险杠上还用中、英文写道:“载重后行驶粗劣之路能力极强,驶平坦之途速率增大”,并附带主要零部件的图案及自制与外购零部件一览表。当时,国民政府对此高度重视,蒋介石亲派张群作为代表参加,时任外交部长的王正廷、实业部长孔祥熙也都到会祝贺。

民生工厂曾经有一个批量生产汽车的计划,每年要生产75型汽车100辆,100型汽车50辆。就在第一辆汽车试制成功时,工厂已经准备好了50辆左右的零部件。然而因为九一八事变的发生,刚刚萌芽的中国民族汽车制造工业却被扼杀了。
接下来就是中院的三进四合院的一进院的、二进院、三进院。(待续)
(照片拍摄于2017年9月,叙述的内容是依当时的情况,并参考馆内解说文字、360百科、途牛网蓬莱海市博客、新浪溪林闲翁、博陵的博客等。)
后一篇:沈阳张氏帅府摄影(二)三进四合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