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史笔记之《史记》1

(2015-02-15 23:12:51)
标签:

杂谈

史记·卷一·五帝本纪第一

题解:

原文:

【集解】凡是徐氏义,称徐姓名以别之。馀者悉是骃(yīn)注解,并集众家义。

【索隐】纪者,记也。本其事而记之,故曰本纪。又纪,理也,丝缕有纪。而帝王书称纪者,言为后代纲纪也。

【正义】郑玄注中候勅(chì)省图云:德合五帝坐星者,称帝。又坤灵图云:德配天地,在正不在私,曰帝。案:太史公依世本、大戴礼,以黄帝、颛顼(zhuān xū)、帝喾(kù)、唐尧、虞舜为五帝。谯周、应劭(shào)、宋均皆同。而孔安国尚书序、皇甫谧(mì)帝王世纪、孙氏注世本,并以伏羲、神农、黄帝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虞为五帝。裴松之史目云:天子称本纪、诸侯曰世家。本者,系其本系,故曰本;纪者,理也,统理众事,系之年月,名之曰纪;第者,次序之目;一者,举数之由:故曰五帝本纪第一。礼云:动则左史书之,言则右史书之。正义云:左阳,故记动。右阴,故记言。言为尚书,事为春秋。案:春秋时置左、右史,故云史记也。

 

翻译:

《史记集解》:只要是徐广的注解,都会冠以徐氏之名。其它都是裴骃所注,同时也集合了其它诸家的注解。

《史记索隐》:纪的意思是记录,本着记录史实的原则将其记录,所以叫本纪。纪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指纹理,丝和缕都有纹理。所以纪载帝王的记录史实,是为了给后世子孙对社会国家的治理提供一个参考。

《史记正义》:郑玄所注解的《中候勅省图》中说:德行符合五帝的标准的人,可以称为帝。《坤灵图》中说:道德可与天地匹配、毫无私心的人可称为帝。

司马迁采用《世本》、《大戴礼记》这两本书所载,将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这五人列为五帝,这与谯周、应劭、宋均三人的观点都相同。而在孔安国所著《尚书序》、皇甫谧所著《帝王世纪》、孙冯翼注解的《世本》中则将伏羲、神农、黄帝列为三皇,少昊、颛顼、高辛、唐尧、虞舜列为五帝。

裴松之说:天子的事迹称为“本纪”、诸侯的事迹称为“世家”。本是指本系,又叫世系,是指宗族的出处。纪是指纹理、治理,统治治理国家大事,并标明何年何月,就叫纪。第是指顺序,一是指数字的开始,所以本篇是五帝本纪第一篇。

《礼记·王簿》中有载:左史负责记事,右史负责记言。《史记正义》中有载:左为阳,所以记事,右为阴,所以记言。记录言语的史书叫《尚书》,记录事情的史书叫《春秋》。春秋时期国家设左史和右史这两个官职,这就是为什么叫史记的由来。


补充:

首先,上面这段原文不是《史记》原作中的原文,集解、索隐和正义,分别是指下面这三本书。

 

集解,全名《史记集解》,南朝宋(不是指南宋,而是取代东晋的南北朝时期的第一个朝代,皇帝姓刘,又称刘宋)裴骃撰写,八十卷。以徐广《史记音义》为本,兼采经、传、诸史及孔安国、郑玄、服虔、贾逵等人之说,增益而成。

索隐,全名《史记索隐》,唐代司马贞撰写,共三十卷。运用大量的文献作校勘材料,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使一些书目得以流传下来,便于后人辑佚,有功于目录学。另外,《索隐》在文献考证上也取得丰硕成果,考证《史记》中的人名、史实、司马迁生平等等。现存于各大学术机构的版本为明末毛氏汲古阁刻本。

正义,全名《史记正义》,唐代张守节撰写。《史记正义》原为单行本,共30卷,按照条目加注释(正义)的形式进行注解。后来被人拆散附于《史记》有关正文下面,遂割裂散乱,非复旧本了。

 

我读的这个版本的《史记》将这三本书中与《史记》相对应的条目都拆散了放于有关正文的下面。大家可以将其理解为后世文人对《史记》的注解。由于古汉语晦涩难懂,为了让读者容易理解,古时在刻印典籍时,一般会将比较权威的注解,与原文刻在一起。但就算是注解,对现代中国人来说,仍然很难懂,所以注解也需要翻译。

 

1、裴骃,此人不是很有名,但有个有名的爹。他爹叫裴松之,他是中国历史上非常有名的历史学家,他注解的《三国志》是历史上最权威的。

2、徐氏(徐广)、郑玄、谯周、应劭、宋均、孔安国、皇甫谧、孙氏(孙冯翼)、服虔、贾逵、司马贞、张守节,这些都是古人名,对他们的事迹感兴趣的可以自行百度百科。

3、史记集解、史记索隐、史记正义、中候勅(chì)省图、世本、大戴礼记、坤灵图、尚书序、帝王世纪、礼记•王簿,这些都是书名,部分已失传。

4、伏羲、神农、黄帝为上古时期中华民族三个氏族部落的名称,该称谓既是部落名,又是部落首领的尊号,所以这些氏族部落的每一任首领都叫伏羲、神农或黄帝,并不是特指某一个人。

5、伏羲,姓风,又号太昊、青帝。是中华民族有正史记载的第一位氏族首领(他之后的伏羲氏首领也称为伏羲)相传伏羲人首蛇身,与女娲兄妹相婚(这个),生儿育女。

6、神农,姓姜,神农氏学会了用火,所以又称炎帝,神农部落崛起后击败了伏羲部落而代之。

7、黄帝,本姓公孙,后改姬姓,居轩辕之丘,号轩辕氏,建都于有熊,亦称有熊氏。黄帝部落崛起后与炎帝部落发生了战争,吞并了炎帝部落,所以中国人又称炎黄子孙。

8、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的事情,后文还有专门介绍。

9、三皇五帝的名头听起来很吓人,但其实只是当时华夏文明中最大的部落而已,黄帝部落最辉煌时期的主要领土,应该主要就是河南省那块地方,所以大家真不要开地图炮,老是歧视河南人,咱中国人的祖先都是河南人。

10、记言和记事是先秦史官两种特定的载录方式,并由此形成先秦史籍中最初的两大基本体式——记言体和记事体;记言和记事之职最初分别由史官系统中的内史和太史职掌,而源自《汉书·艺文志》中的"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之说,乃是一种对史官监察天子言行的修辞性说法,并非周代实有的史官名。

11、《春秋》和《尚书》原指诸侯国的记事史书和记言史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