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2016-10-03 10:02:35)
标签:
备课教学准备课堂教学前提保证 |
分类: 教师专业成长 |
精心备课是上好课的前提和保证
——在“西山区2016届新教师入格培训会”上的报告提纲
牛云景
各位年轻的同仁,大家下午好!
很高兴和大家认识,很荣幸通过这样一个平台,和各位交流一下自己在课堂教学准备过程中,做好备课工作的一些体会。
教学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
我认为,教学就是把学科的学术知识,转化为学科的教学知识,内化为学生的个人知识。
在此教学观的指导下,我们的教学过程既要符合学科内容自身的逻辑结构,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教学任务主要的是通过课堂教学来完成的。备好课是顺利完成课堂教学任务的前提和一项重要的保证。
课堂教学是一种行为,备课是一种行动。行为也好,行动也罢,它们都是有一种观念在支配着,因为观念支配行动。(慎用“理念”。)每一位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都是由自己的课堂教学观念决定的。
一些专家的课堂教学观,用通俗的语言表示就是:“到哪里去,怎样去,到了没有”。
我认为,课堂教学和人们的旅游有些类似:“在哪里,到哪里去,怎样去,到了没有”。对应教学的几个方面就是:学生现状,学习目标(含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方法、途径,教学评价。
所以,我认为,我们在备课时,必须在以上四个方面下功夫。也就是了解学生实际,制订学习目标,设计教学过程,编制课时作业。
一、了解学生实际
在教育工作中,人们在了解学生实际时存在着“两高两低”现象。
了解学生,准确地把握学生实际,不管是家庭教育或课堂教学,都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当一些老师的某次考试结果不理想,就在课堂上声嘶力竭的叫喊,暴跳如雷,纯真的变态反应。
实际上,在理论上对了解学生实际的重要性也早有定论。
如果要我用一句话说明教育心理学的要义,我认为影响学生学习的首要因素,是他的已有知识。研究并了解学生学习新知识之前的已有知识,并以此设计教学,从而产生有效的学习,就是教育心理学的任务。——奥苏伯尔
如果不研究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认知水平,“一厢情愿”式的教育(包括课堂教学)可能会遭遇学生的“不领情”,会使你倍感失望。
所以,我们一定要有这样的认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情是课堂教学的根本出发点。即“以学定教”。
了解学生的实际可以采用“总→分→总”的策略。
现在,老师们经常采用的了解学生实际的三条途径分别是: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的日常生活、教师以自己的学生生涯来推演现在学生的情况。其中第三条途径是最简单,也是最不可靠的。
二、制订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代替的是“教学目标”。介绍新课程的“三维目标”,简介当前比较热门的“学科核心素养”。
“学习目标”在教案中篇幅不大,作用不小。既是课堂教学的起点,也是课堂教学的终点,更是课堂教学的主宰。
从基于学生的认知规律出发,科学设置符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是教师的一项教学基本功,也是教师们备好课的前提条件。因此,教师们在进行设计教学之前必须设定准确、清晰、具体、适当和可操作的课时学习目标。
(一)制订学习目标应遵循的原则
整体性原则
可行性原则
阶段性原则
动态性原则
可操作性原则
(二)制订课时学习目标的主要依据
《课程标准》是设定课时学习目标的根本依据
学生情况是设定课时学习目标的基本依据
教科书是设定课时学习目标的重要依据
教学参考书是设定课时学习目标的必要依据
教学参考书是和义务教育教科书配套的、供教师教学时参考的书籍。
《考试大纲》和省编《考试说明》是设定课时学习目标的可靠依据
(三)制订学习目标的基本过程
1.综合考虑,划分课时
2.根据课时,分解任务
3.结合任务,细化目标
4.明晰目标,规范表述
本人不喜欢把目标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况且,“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目标也不是一节课就能完成的。但每个学校的要求不同,各位还是要按照自己学校的要求做。
三、设计教学过程
只要充分的预设,才有可能精彩的生成。
设计教学过程设计的内容比较多,有“教学内容分析”“学生学情分析”“学习目标制定”“教学策略选择”“教学媒体选用”“教学评价设计”等。我只就“吃透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流程”和“编写教学方案”。
(一)吃透教学内容
“吃透教学内容”就是专家们所谓的“教学内容分析”。
1.研究课程标准
2.分析教学内容
3.参阅相关资料
(二)设计教学流程
“设计教学流程”就是专家们所谓的“教学策略选择”。
其实就是设计教学思路和构建教学框架,为实现教学目标,如何教、如何学的问题,如何立足于学生的实际,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就是围绕学习目标而选择、组织和展开教学活动。当然也包括学具媒体的选用(有利于开展教和学的活动)和评价方式的选择(准确地获得有效的反馈信息)。
(三)编写教学教案
教案是指教师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编制的教学具体方案。
教案有详案、简案和略案三种。
1.确定撰写教案的形式。
标题式、表格式和提纲式。
2.准确确定教学的“三点”。
注意教师和学生的难点的不一致性。
3.确定教学策略和程序。
4.整合教材并优化方法。
5.编制合适的教学方案。
6.会编制教案的电子文本。
编写教案时,可以“拿来主义”、“整合资料”,但不能“复制”“粘贴”,更不能照搬教参。
不要在他人的资料中生存。
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中的例子:在他听完一节历史课后,问讲课教师:这一节课你准备了多长时间?这位历史教师回答:准备了一辈子。具体到这一节课,我只备了15分钟。
有的教师用一本教案、一种方法教几十个学生,并且教一辈子,简直是一种犯罪!他们怎么没有想到,用几十种方法去教育几十个学生呢?更不用说用几十种方法去教育一个学生了!有的老师也真行,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学生,他都能把这些学生培养成某一类人。
四、编制课时作业
课时作业包括课堂作业和课后作业(家庭作业)。
课堂作业的作用主要是帮助教师在课堂上及时掌握学生在学习过程的信息。通过课堂练习做到对每一个学生的关注。
课后作业的作用主要是巩固所学内容和提高学生利用学习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能够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选择适当的作业形式和作业内容。
不管是编制哪种形式的作业,教师一定要课前演题、选题。
现在一些教师布置和安排课时作业的方式很可怕:课堂上不知从哪里下载一些资料,美其名曰“导学案”作为课堂练习;从参考资料上随便撤下一张或几张,到学校文印部一印,就成。
作为老师,我们一定要精选每一道练习题,要让学生读懂、会做、做对、做好,充分发挥每一道练习题的作用。
学生复制作业的能力和数量都是非常惊人的。
在刚当老师时,我一般要进行“三次备课”:摆进、仔细对照、课后再备。
大家千万不能把设计和制作课堂教学多媒体课件当做备课的全部!
如果参加校级以上的赛课,我们不仅要写出详细的教案,而且要有一个完整的讲稿。这也是我们备课的一项工作。
用下面的几句话作为结束语,和大家共勉:
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把自己的本领估计得过高;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要把自己的责任估计得过低;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降低自己灵魂飞翔的高度!
主讲人:牛云景
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