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阿德勒心理学分享之二
作者:申姐
ID:悦读微旅细品
图:来源于网络
人生的三大课题
阿德勒把人生中遇到的各种人际关系分为“工作课题”、“交友课题”和“爱的课题”这三类,又统称为“人生课题”。
一个个体在想要作为社会性的存在生存下去的时候,就会遇到不得不面对的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而这三大课题中,“爱的课题”恐怕是最难的课题。
什么是爱呢?这个问题也常常让我思考。
阿德勒说: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真正的爱是这样的。
而人们常做的是对于自己目前所处的状态,把责任转嫁给别人,或者通过归咎于他人或者环境,来回避人生课题,这种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
回到前边所说,你的一切是你自己选择的结果,决定你的生活方式(人生状态)的不是其他任何人,不是任何什么情况,而是你自己。所以,我们必须要对自己的一切负起100%的责任,我们必须要从“受害者”转变为“责任者”。我们有这种力量。
我很赞同一本《你值得过更好的生活》的书中所说的:所有的人与事件,都是让我们从中收回力量的好机会。我也经常借着这种机会进行从中收回自己力量的练习。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5f6b42893832982f0f8123e049007a94.jpg
课题分离
一本好书,重要的不仅仅在理论,更重要的是可以付之于实践。
我们应该常常回顾与检视自己,自己过去的经历,自己的成功,是否只是以害怕被他人讨厌而换来的。若是如此,那你的人生,你的成功,不幸只代表你活在他人的期待中,你是为他人而活。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我们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人究竟为什么要寻求他人的认可呢?其实很多情况下都是因为赏罚教育的影响。
在申姐的工作中,包括在领导团队方面,包括在人才管理方面,有太多太多的例子说明申姐也是深受赏罚教育的影响的。一方面是自己很希望满足他人的期望,很怕被他人讨厌,不被他人认可,另一方面,当别人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想法的时候,常常气愤或发怒。这都是为别人而活的表现。
那我们怎样才能活出自己的人生呢?做法就是“课题分离”,即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离开来,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也不让他人干涉自己的课题。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
如何判断究竟是谁的课题:做出某种选择所带来的结果最终要由谁来承担,就是谁的课题。
譬如:信任别人,是你的课题,但是,如何对待你的信任,那是对方的课题。申姐以前就不懂得这个,我对别人好的时候,我就会对对方有所期待,期待对方的感谢,或回报。对待儿子的教育也是,天天为儿子着急,让他学这个念那个。其实,这就是把自己的期望强加给别人,就是“干涉别人的课题”了。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课题。
所以,我们要丢开别人的课题,这是减轻人生负担,使其变得简单的第一步。关于自己的人生,你能够做的就只有“选择自己认为最好的道路”。别人如何评价你的选择,那是别人的课题,你根本无法左右。
http://tc/maxwidth.2048/tc.service.weibo.com/mmbiz_qpic_cn/3efbd177b899e2aa275e94c7b97da107.jpg
-未完待续-
▼
我们很多时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听过许多的大道理,但践行的不足十分之一。书影单收藏的很多,但阅读有感后写心得分享的不多。
金韵蓉老师分享说,不管是否工作忙碌,她每天有两个固定阅读的时间:一是早晨迎着阳光、在早餐桌上边喝咖啡边看书;一是睡前至少一个小时的安静阅读,这两个时段对她来说既是汲取养分,也是情绪安定的力量。
当你为自己的决定,负所有的责任。
和你在一起,是如此舒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