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课题鉴定意见(签字件见扫描版)

标签:
教育 |
分类: 科研任务 |
关于“强化‘听说’训练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鉴定意见
“强化‘听说’训练的高中语文教学模式实践研究”的课题研究和实验始于2010年初,2010年5月正式申报,2010年9月,经省教育厅教育科学规划办批准,本课题正式立项,编号为JG09044。
该课题的提出与申报是基于课题负责人安庆市石化一中张锦蓉老师和市教研室陈信怀老师以及石化一中其他参与老师对新时期如何选择符合新课程理念的高中语文教学策略,如何切实优化高中语文教学过程,如何有效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效益和整个高中语文教育的质量等的一种理性思考。课题立项以来,参与课题的老师们立足传统和课堂,讲究方法和策略,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经过近5年的研究和实验,现已完成研究和实验任务。
本次课题验收,专家组听取了课题负责人关于课题开展的情况介绍,认真审阅了课题结题报告,仔细阅读了课题组教师的理论研究文章,查阅了课题组教师的教案课件和学生习作等相关活动材料,深入聆听了课题组教师个案研究课堂教学,基于此,专家组对本课题的研究有了较为全面的了解。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的提出和研究符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新课程省份深化改革的指导意见》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他们站在传统之上,吐故纳新,力求建立起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的课堂教学格局,这种“力求”使得课题组教师作出了许多积极的、有益的探索,取得了实际经验,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
专家组认为该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突出特点:
一、课题研究在立论充分的基础上,目的明确,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课题以素质教育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课堂主体性教育理论等为基础,在充分关照理解现实的前提下,明确提出了三个目标:1、个体发展目标,2、课堂建构目标,3、建立健全教育评价体制,以评价促进教育发展的目标。“听说读写”是语文的四项基本能力。2003年版的新《语文课程标准》已将以往的听话、说话改成口语交际,并将“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新教材也按阅读、写作、口语交际三条线索编排,将口语交际与阅读、写作并列,强调了口语交际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但是,从历史和实际来看,语文教学中基于“听和说”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该课题组正是夯实理论基石的前提下,做到了因地制宜、立足新教材,同时结合新课程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以明确的目的,突出“听”“说”的训练,设计好相关的语文课堂活动方案,探索出了动态、高效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全新学习方式。
二、课题研究依托行动研究,采用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科学方法。
课题组教师深刻关注现实,在科学分工的基础上,对课题的研究和实验采用了许多好的研究方法。如课题实践法,以研究课、专题讨论等形式直接进行行动研究,使课题研究与教学实际紧密结合;综合调查法,综合运用各种调查方法和手段(问卷、座谈等),有计划、分阶段地展开课堂教学效益的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征求良好的课堂教学策略;个案研究法,依托实验学校的力量进行分项研究,将同类学校进行相关对比、分析,不断矫正行动策略,不断发现问题,探讨解决问题的路径和方法,在总结个案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区域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基本准备策略、实施策略、评价指标体系;文献检索法,综合运用各种路径(文件、会议、报刊、网络、考察等) 关注影响语文教学因素的存在及其变化对高中语文课堂教学的影响,及时了解最新语文课堂教改相关成果的内涵和得失,深入研究并最大限度地把握与本课题相关的教学原理和理论,提升研究的理论层次。方法选择运用的妥当科学为使本课题的研究和实验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课题研究积极构建动态课堂,丰富了“教学相长”的内涵。
强化“听说”训练是为了构建出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维的、灵活的、开放的、动态课堂教学格局,这就要求教师做到角色由主讲者向组织者、引领者转变,教学方法由讲授型向互动型、合作型转变。学生也由被动接受或是一般意义上的“主动”参与,变为真正意义上的互动式交流和合作,在提高自己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上真正去努力发展自己的创新能力。这不是一般意义上“教学相长”,
而是在“听说”动态教学理念的指导下,师生都要在现实的课堂教与学中因势利导,创造性地主动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师要善于捕捉课堂中的动态教学资源,及时地将学生现实学习状态中的困惑、疑问和需要整合成新的教学生长点,推进教学进程在具体情境中的动态生成。学生要互相听取、互相评价、互相反馈、互相激励、互帮互学等活动中,强化自我学习的主动意识。师生互动中生成丰富的课堂教学内容,丰富了“教学相长”的内涵。
四、课题研究在形成科学策略的基础上,创建了比较清晰的“教学模式”。
强化“听说”训练,构建动态课堂,课题组教师经过探索研究逐步形成了“创设情境策略”、“有效质疑策略”、“自主合作策略”、“动态生成策略”,正是在这些摸索实践中,逐渐创建出了以“听说”训练贯穿其中的比较清晰地教学模式。必修课教学模式——情境导入、初读感知、品读交流、美读感悟、扩读提高,选修课教学模式——启发引导,自学定向、合作学习,交流探究、拓展延伸,能力提升、点拨指导,学法总结,还有高三复习研讨课教学模式探究等。
这些教学模式立足于实际,以“听说”为切入点,有利于改善目前语文教学的现状和夯实学生的语文素养,它既是教学方法也是学习方法,它尊重了语文学科不同课程的工具特性和人文特质,在突出“听说”训练的基础上,强化了学生的自主学习,丰富了课堂内涵。
专家组充分肯定该课题研究和实验所取得的成绩,同时认为该课题研究和实验在如下方面尚需进一步完善:①教学案例、学生活动等操作层面的行动研究需加强,在符合目前教学实际的基础上,使其更具有普适性和指导意义。②以综合调查法为手段获得的数据还需更加精准,使得课题研究和实验的相关支撑点更踏实,更有说服力。③语文学科课程内容的丰富性,决定了课题组在以后的教学实际中还需不断总结出新的“教学模式”,使它逐渐从清晰走向完备,扩大课题研究的社会效果,并彰显其示范和辐射效应。
经专家组评议,建议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予以结题。
鉴定专家:
http://s13/mw690/0027q1iHgy70zn5vcZu4c&690
安庆市教育教学研究室
2015年3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