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博友董老师给俺寄的《画外》一书,在双11那么挤的日子里收到了。
其实,前段时间就已经在电子书上读了几篇了,那感觉真的好像如相见恨晚的情人间激动哈,那叫一见钟情?董老师那画外的话诠释着画里的解,好贴切好对心好启发的,对俺这个属于艺术盲的人。
书中序前的一段话,董老师引用了台湾长流画廊黄承志先生的话:
海明威在《流动的盛宴(A MOVEABLE
FEAST)》中的巴黎回忆录说:“如果你够幸运,在年轻的时候待过巴黎,那么巴黎将永远跟着你,因为巴黎是一场流动的飨宴。”艺术更是如此!因为巴黎就是一座艺术之都。如果我们够幸运,在年轻的时候认识艺术,那么艺术也将永远跟着我们,因为艺术更是一场流动的盛宴。这无限宽阔的艺术世界,的确只够我们花一辈子的时间悠游其中,沉迷其中,而艺术的洗礼与惊艳将会是一生中最华丽、最隽永的心灵盛宴。”
然后董老师说“我时常被这样的话感动或者激励,不知道您是怎么看?“
这就是引导俺去领会艺术魅力的启蒙教育。所以,俺还没看全书就入胜了。
舛儿从小在一个小地方成长,见世面很窄,教育资源有限,就算俺们家族中有艺术细胞存在,也不能显现出来。对艺术基本没有概念。但是小时候也喜欢画画,花呀草呀屋子呀……随意乱涂而已。记得初一的时候有美术课的,老师应该只是兼的,没有专业美术老师配备。有一天,老师教俺们画花瓶,里面插一枝花。舛儿在画好后,画蛇添足地写了一首打油诗(那时候不知道打油诗的,以为就是诗呢),党是阳光我是花……四句只记得这一句了。记忆犹新的是,作业批下来后,美术老师在俺的画纸上写了一句:哪儿抄来的?没评价俺的画,还怀疑俺的诗!从此不敢作画也不敢写诗了。小小的俺。
自从俺娘家二舅的儿子成了省城小有名气的画家的时候,俺在想呢,没准俺也是有画画这个基因的吧?因为俺晶儿很明显的就有这个天赋的,她自学的油画还是入门很快的,没学几天的还被省级的展选上了呢。可是因为俺没有受到及时的艺术教育,既忽视了自己也忽视了孩子。倒是磊儿阴差阳错的成了哥大的研究东方艺术与考古的博士。常常感觉上苍的旨意总会在的。
这不,俺一个不懂艺术的货却被艺术董教授关注了,居然很意外地联系俺要给俺寄一本她自己出的书。董老师只是俺众多博友中的一个。给俺寄书的很有几个博友的,早先的振铎大哥(澳大利亚华人作家),他的长篇小说在博客上连载,俺是追集人哦,他知道俺喜欢文学嘛,出书后就很快给俺寄了来,上下册呢。后来的博友溪雨、吉娜、苏博群……因为博客里都是爱好写字的人,给俺寄书不意外。可董老师说的是艺术人的话,那么意外的她看上俺了。受宠若惊的有木有?
以为俺距艺术很远,以为俺很陌生,以为俺很不开化的……俺能读懂么?会辜负董老师的信任么?
谁知道董老师的书虽然高雅也高深,却是接地气的。很通俗的语言,让人读得懂的语言,自然会有一种亲切感。
很赞赏山东大学颜教授(复圣公颜子第七十九代孙,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序里所说的:当今之世,冠以各种“家”乃至“大师”之名的从艺之人多矣,然而真正自成一家、将画技与画道打通、作画与做人相结合者并不太多,但董老师是其中一位。
书,俺还在读中,慢慢细嚼消化。此书对俺来说肯定大有益的,俺可以在有生之年补上这一课,何其有幸。艺术,看似不那么重要,其实,是不可缺少的一种教育,海明威的“艺术的洗礼与惊艳将会是一生中最华丽、最隽永的心灵盛宴”的话是震撼心灵的。美学,俺们应该好好补上这一课。物质上去了,灵魂不跟上,那是会脱节的。文明中一定少不了这一课。
“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这是董老师在自序里采用的话。俺理解她的心意。俺今天收到她的书,第一眼的感觉就是,喜欢!俺在伊妹儿里表达了自己的欣喜:“非常素雅的设计,这就是俺喜欢的风格。虽然俺对艺术一窍不通,可对眼那一下还是有感觉的,天生的一种欣赏角度吧,也许跟个性很有关。俺一辈子素面朝天的,俺感觉自然才是美的,过于的修饰反而会感觉俗气。于是,董老师在俺心里就是这么一个人了,素雅中透着睿智,干净中透着灵动,谦逊中透着高贵,一如那出水芙蓉,道不尽的优雅说不尽的美。敬仰了!”呵呵,牡丹虽然华贵,哪有芙蓉清纯通透啊?董老师书里的插画,也有她画的荷花呢。
舛儿贪心呢,要了好几本的。给磊儿晶儿留着,给晶儿学校图书馆送上,给俺画家表弟的图书馆送上。因为这是一本艺术教育的好教材,特别适合年轻人读。俺是补课的嘛,自然也列在年轻人队伍里啦,这跟年纪没有关系哈,虽然俺没有那么幸运地在年轻时认识艺术,现在补课也是有幸的。
还是那句话,活到老学到老。舛儿践行着。生命不息,学xi不止。
谢谢董老师,非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