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是室友的发小,他们是在一个大院里一起玩泥巴长大的。他趁着清明的缅怀习俗,约4家南下二代聚,以怀念南下一代的老一辈、续二代的友情。
7日,室友带着他弟弟弟媳妹妹从遂昌开车过来。俺从小区公交去。赵早在小城水亭门《好灶头》订好包厢。
来了郭姓大哥大嫂。他父亲南下一直在常山,干的是组织部门领导工作。赵夫妇。他父亲南下一直在开化。俺们家老爷子先在开化,后去杭州党校学xi,后到建德,再到遂昌,最后在遂昌离休。曾担任过开化县委副书记、建德地区林业局长、遂昌县委副书记兼松阳区委书记。一色的山东汉子。
那个年代的老革命真的是两袖清风,一身清白,把权都用在为人民上,自己的家属亲戚不曾沾到过一点光。就拿俺们家老娘说吧,在山东老家时,就是村子里的村长,入党比老爷子还早一年呢,是44年的老党员,家有一弟弟是抗战时的烈士,她跟着老爷子南下,一直到68岁去世就是个地道家庭妇女。郭家赵家大娘大婶也都一样。孩子们都靠自己打拼,老子的光一点也照不着哦。这是大部分南下干部家庭的典型写照。俺曾经接触过小城一位曾任县委书记的南下干部,晚年适逢儿女下岗,他要负担孙辈的生活读书开销,因为忧虑成疾早早离世,令俺感叹不已。这是一位是部队一路打仗南下的干部。因为工作关系俺与他相识的,他离休后在关心下一代工作中发挥余热,俺没想到人高马大的他会被病魔打倒,后来听旁人说起他的事才知道。真的是令人唏嘘不已。换现在哪会有这样的事啊?
聚会时俺们讲到当年老爷子在开化马金区任书记,马金这地方当年土匪盛行、猖獗。有一天老爷子奉命去县委开会,被留在了县城过夜。就是这一夜,让老爷子逃过一劫哦。是夜土匪组织袭击了区委,在场的所有干部无一人幸免于难,全部牺牲。老爷子大难不死,一直活到了89岁,于07年去世。
大家感慨万分。在刚解放的日子里,也是与战场上一样,脑袋是别在裤腰带上的哇。后人对老一辈的敬意是发自内心的,他们确实非常值得敬重。
俺曾经写过一篇怀念的文字《一条背包带》。说的是俺看到过一张老爷子留存下来的表格,表格填写的内容是自查贪污。估计是反贪污时期的自查表。内容里是拿了公家的一条背包带与几个信封。背包带是用来捆被子的,捆被子是为了下乡工作。这也算贪污,谁能理解?可那时候的工作作风就是这样,还穿着草鞋下乡的呢,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生活作风非常简朴,一直到89岁高龄去世。俺说老爷子呢,工资是俺父亲的3倍,比俺们俩的总和还多,可是真的没有过过啥好日子,好酒啥的还是俺们给他买才享受一下的,也没穿过啥好的。勤俭节约的习惯一直没有改变。俺结婚,俺生孩子,俺磊儿留学……他硬是没掏过一文钱,他是希望俺们能把他的好传统继承下去哦,自力更生,艰苦朴素,不忘根本……
父辈们的功绩已经记载在历史上,小城的革命史上都有他们的一笔。南下二代们总体还是很不错的,也都是努力的,没有给父辈丢人,言谈中很显自豪的。父辈们若地下有知,当含笑九泉。
告慰父辈们,如今小城面貌焕然一新了,特别近几年变化很大,稍偏远的开化都通火车了哇,高速公路早已经有了,您们肯定都不认识了,也是您们当年想都不敢想的事吧。
告慰父辈们,后人都很努力,在各自的岗位上尽责尽力问心无愧的,如今也都退休有些年头了,在颐养天年了哦。孙辈也都很优秀的。南下第四代正在成长中……
南下,一段革命历史。虽然没有人好好书写过,但是它的存在是不可无视的。南下的故事肯定很多,俺说的只是一个小角落。而已。
愿父辈们之灵,安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