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年级学生朗读指导策略

(2018-07-05 14:52:15)

     语文核心能力包括听、说、读、写四个方面,其中朗读是提升其他语文能力的重要保障,从低年级开始就应注重培养。朗读在课堂教学中所占的比例似乎很高,朗读的方式也似乎多种多样,但朗读的效果却并不明显,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也非常有限。其主要原因在于,教师的朗读指导并不得法。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呢?

一、树立标杆,在范读引路中提升朗读能力

低年级学生刚刚入学不久,对于语文学习的要求和方法还没有充足的积累。如果只对他们提出具体的要求,而没有准确的方法指导和直观形象的示范引领,学生就会陷入无所适从的尴尬之中。而低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可塑性,他们特别乐意效仿成人,尤其是教师的言行举止。鉴于学生的这一认知特点,教师就要在学生正式尝试自主阅读之前,利用阅读教学多为学生展示范读,让他们拥有模仿的标准。

例如,在教学《不懂就问》一文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借助朗读再现课文中先生的严厉、孙中山乐学、诚恳的态度,教师亲身上阵,借助范读,让学生感受了先生与孙中山对话的情景。而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朗读练习,并引导学生开展互动评价。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紧扣时机的表率性朗读不仅为学生的模仿朗读树立了标杆,明确了朗读的重点,同时也唤醒了学生朗读课文的动力,强化了范读的引导功能。当然,教师除了自身范读之外,还可以借助录音磁带、视频资源等多种范读形式来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

二、强化引导,在巧妙点拨中提升朗读能力

在朗读指导中,教师既是朗读知识和技巧的传授者,也是朗读训练板块的设计者。但很多教师却容易忽略学生自主性阅读的体悟,在教学中总是一味地从理性视角分析,细化到朗读过程中节奏的停顿、重音的辨析、语气的调整等。这种过度关注笼统而抽象朗读技巧的指导,只会让低年级学生望而生畏。因此,教师要从学生朗读的实际效果出发,针对学生暴露出来的朗读缺陷,充分运用评述性和提示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巧妙而艺术化的点拨。

例如,《一件好事》中有一句反问句:“为什么穷人就该老是穿旧的东西呢?”学生在朗读时既没有关注到最后一个语气词,也没有认识到最后的问号所起的作用,朗读的效果普遍不佳。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示范朗读了一遍,使学生听出克拉拉话语中的言外之意,即“穷人不该老是穿旧的东西”;随后,教师引导学生在原句大意的基础上,尝试着将意思表述得更加明显,学生在表述中分别添加了“肯定”“真的”等表示强调的词语,将文本语句的意蕴镌刻在意识之中;紧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再次朗读课文,将肯定的语气凸显出来;最后,借助集体性朗读来烘托效果,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将文本内容的感悟理解与朗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在夯实了学生语言文字训练的基础上,又巧妙地对学生的朗读进行了点化,引领学生在自主体悟中水到渠成地提升了朗读能力。

三、多维对比,在辨析体认中提升朗读能力

俗话说得好:“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低年级学生的朗读指导同样也是如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教师范读与学生练读、优生朗读与后进生朗读等不同朗读方式展开对比,让学生在渭泾分明的差异中体悟正确与谬误,强化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促进学生朗读能力的提升。

如在《妈妈的爱》一课中,第一小节:我从梦中醒来,妈妈正在给我扇着扇子。在朗读中,学生有的将重音放在我、妈妈上,有的则放在扇子上。究竟哪种读法更加贴合文本意欲表达的意蕴呢?教师并没有直接告知学生,而是引导学生采用对比辨析的方式,在联系上下文后意识到:妈妈对我的爱是多么无微不至呀,晚上自己不休息却在给我扇扇子,当然是在强调“梦中醒来、正在”两个词。只有这样读,才契合文本故事的内容,贴合文本人物的内心想法。

在这一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两种不同的朗读处理方式进行对比,表面上看是强化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感知,但学生对文本语言的朗读必须建立在正确感知与解读文本内蕴的基础上。这在无形之中也对学生的朗读意识进行了渗透。

四、评读,让低年段学生的朗读快速成长

在教学中,学生的评读至关重要,恰当地评价能提高学生的朗读积极性,促进低年级学生的快速成长。学生互动评读,提升感情朗读的能力。

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往往更具有吸引力,因为来自同伴的称赞和认可,可以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归宿感等。学生相互评价的方式很多,同桌互评,小组互评,也可以全班互评。在学生初读课文时,学生读完后,我经常组织学生评读,如“你觉得他哪个词读得准?”“你觉得他哪句话读得特流利?”“你想给他提哪些意见,让他读得更好?”在感悟之后组织学生朗读评价,学生也会从欣赏的角度去评价同伴的朗读,以善意的提醒去帮助同学朗读。

总之,要使低年级的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有滋味的朗读中来,以增强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只要我们教师能认真地教会学生方法和重视朗读,为学生朗读能力的形成提供保障,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会渐渐的提升,相信语文课堂会越来越充满生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