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健康活动:小小运动员
(2013-07-18 12:32:31)分类: 教学设计 |
活动名称:小小运动员
活动目标:
1、幼儿借助纸箱进行自主活动。综合发展幼儿的基本动作,提高身体灵活性、协调性。
2、积极探索,交流箱子的多种玩法,提高创造能力与探索能力。
3、练习跨跳动作。
4、通过活动,体验成功的快乐。
活动重点:借助纸箱,练习跨跳动作。
活动难点:掌握跨跳动作的要领及连续跨跳的连贯性。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20个纸箱、1—20数字卡片、摸箱2个、福娃礼物、录音机、磁带
知识准备:幼儿对奥运会中运动项目的了解。
学情分析:
新《纲要》在幼儿健康领域的目标中明确指出:要让幼儿喜欢体育活动,动作协调、灵活,要求我们用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发展基本动作,提高动作的协调性、灵活性。大班幼儿,在身体发育上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在动作技能上也有了较大的发展潜能,动作协调,体力也明显增强,活泼好动,喜欢尝试一些新奇、富有挑战性的动作和玩法的活动,愿意与同伴合作,来获得对身体运动的经验,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跳跃是大班孩子较喜欢做的动作,助跑跨跳过一定障碍物能使他们获得对自己身体发展的自信心,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师导课:“小朋友,你们都知道2008年的奥运会在北京举行,作为中国人我们感到非常骄傲,那么你们知道在奥运会上都有什么项目吗?
(幼儿1:体操 幼儿2:田径 幼儿3:游泳幼儿4:羽毛球……)你们喜欢那一种运动呢?(幼儿1:我喜欢赛跑幼儿2:我喜欢体操 幼儿3:我喜欢帆船 幼儿4:我喜欢游泳……)老师知道小朋友特别爱运动,今天王老师带你们去运动场锻炼身体,你们愿意吗?那好,我们坐商小火车准备出发吧。”
2、幼儿随音乐做开车的动作进入活动场地。
3、随《健康歌》音乐做准备活动,活跃活动的气氛。
师:运动场到了,在这里我们先来活动活动我们的小身体。
(评析: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幼儿对运动项目的了解程度,激发他们参加活动的愿望。)
二、基本部分:
㈠、练习基本动作。
1、师:“刚才我们把纸箱当成小火车开着玩,那你们再想一想,可以用这些纸箱来表演奥运会上的哪些项目,请你们来试一试。”
2、幼儿尝试纸箱的不同玩法。教师观察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实践,对有困难的幼儿进行个别指导。
3、请个别幼儿演示自己的活动方法。教师给予鼓励。
幼儿1:跨栏
幼儿2:走平衡木
幼儿3:跳远
……
4、教师重点示范讲解跨跳的要领:一脚蹬地跃起,另一脚向前跨,同时身体重心向前移带动后脚跨过纸箱。
(评析:学习新的本领,帮助幼儿动作要领,为幼儿游戏活动奠定基础。)
5、幼儿自由练习跨跳动作。教师有重点的进行指导。
㈡、竞技游戏“小小运动员”。
1、师幼共同布置活动场地,将幼儿分红绿两组,进行平行游戏。
2、师示范讲解游戏玩法:各队的小运动员要先绕障碍物跑,然后“跳远”,接着“跨栏”,最后直接跑回起点,第一个运动员跑回后要拍第二个运动员的手,依次类推,先完成的一队获胜。
①
②
③
(评析:教师能够利用竞技的形式来调动幼儿活动的热情,师幼共同布置场地,充分体现师幼平等,让幼儿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游戏中,教师变换条件,逐步增加游戏难度,能够使幼儿始终保持活动的积极性,同时达到锻炼的目的。)
3、简单评价幼儿的游戏情况。
师:“小运动员们,你们今天表现真棒,顺利地完成了任务,老师给你们鼓掌,希望你们以后继续努力,争取长大后当一名真正的运动员。”
三、结束部分:
1、以福娃标志结组,随音乐做放松活动。
2、开火车结束活动。
活动延伸:继续探究纸箱的玩法。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教师能够以幼儿感兴趣的方式展开教学活动,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高,师幼配合比较默契,完成了预期的教学目的。
本次活动比较成功的地方有:
1、教师以“奥运会”作为活动的主题,具体展开教学活动,这既紧跟当前的国内形式,又有助于激发幼儿对奥运的关注。活动围绕一条主线进行,各环节之间的衔接自然紧密,做到了首尾呼应,给人以完整的感觉。
2、活动当中,教师注意发挥教师主导,幼儿主体的作用,充分调动每一个幼儿的学习兴趣。比如:教师与幼儿共同布置场地;幼儿自主探索纸箱的多种玩法。
3、教师的教学机智比较灵活。能够根据幼儿的活动情况,尊重幼儿的兴趣,及时调整游戏活动的玩法。在课前安排游戏的活动内容时,教师只是涉及了跑、跨跳的动作,但在具体活动时,我发现幼儿能够利用纸箱模仿走平衡木,这充分说明了幼儿的想象力丰富,创新能力较强,所以,我及时调整游戏的玩法,将走“平衡木”加入其中。
4、在教具的设计上,教师注重了学科之间的整合,自然的将计算活动的单双数、排序内容渗透到本次活动当中,符合新《纲要》的要求。
5、游戏内容的设计上遵循了由易到难的原则,难度的提升为幼儿创造了成功的体验,使他们在活动中增强了自信,得到了快乐。
6、本次活动还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既注重锻炼幼儿的身体素质,提高幼儿的能力,又注重培养幼儿的心理健康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