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美西行的足迹——首访Caltech和JPL

标签:
洛杉矶caltechpasadenajpl同窗 |
分类: 海外遊踪 |
历时三周的美西之行,在憧憬中筹划,在欢乐中演绎,在留恋中回望。
美西行第一站,天使之城洛杉矶(
美国的行政区划,依次为美国联邦
(FEDERAL)、州(STATE)、县(COUNTY)、市(CITY)。加利福尼亚州属美国第三大州,洛杉矶是美国第二大城市,但“洛杉矶”并非“洛杉矶县”或“洛杉矶市”的专称,最广义的“洛杉矶”是指介于州和县之间的“大洛杉矶地区”(Greater
Los Angeles Area)——加州南部横跨5个县的地区:洛杉矶县(
另外,在“大洛杉矶地区”以下,还有一个“洛杉矶都会圈”的概念,一般指洛杉矶县、橙县、圣贝纳迪诺县的西南角。华人聚居之地,也在这个发达的城市圈。华人常说的洛杉矶,通常是指这个“洛杉矶都会圈”。


洛杉矶最吸引游人的应该是迪斯尼乐园和环球影城吧。然而,9月11日,我们这群41年前有幸闯进大学的老人,对大学校园有着特殊的感情,首选了加州理工学院Caltech。
这所1891年由Amos G. Throop在Pasadena私人创建的职业学校,发展至今已具备生物科学学院、工程与应用科学学院、化学与化学工程学院、地质学与行星科学学院、物理学、数学与天文科学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虽然校园很小,步行一圈半个小时;学生不多,本科生加研究生才2000多名;然而,校园里超过1/3的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毕业生每千人就有一位“美国国家科学奖章”直至诺贝尔奖得主。Caltech至今出了35个诺贝尔奖得主,是世界获诺奖密度最高的学府,这足以令人神往。
Caltech的校训是:The truth shall make you free——真理使人自由。爱因斯坦、卡尔·安德逊、理察·费尔曼等许多著名的科学家都曾在此工作。钱学森就是以麻省理工学院MIT硕士,转入Caltech攻读博士,师从冯·卡门学习航空工程理论并留校任教。Caltech对学生的要求近乎严酷,本科阶段无论什么专业都要学习至少5个学期的数学(数分、线代、常微、偏微和概统)、5个学期的物理(力学、电磁、狭相、热力和量子)、2个学期的理论化学和12门人文社科课程;在本科四年中至少都要修完54门课,而工程专业类,则要修65门课程左右。我们虽已无缘在此求学,但很高兴的得知,丁同学的女儿,正是Caltech校友。
我们在校园漫步,辨识各个学院;我们在校园留影,记下寻访的足迹。最不会忘记的是,我们一行又是画画又是“嘣啪”,找寻Caltech镇校之宝——一尊有130年历史的加农炮。据说,在Caltech每年的开学典礼上,通常会鸣响这尊大炮。据说,MIT的学生曾伪造证件冒充搬家公司,骗过保安,把这座大炮从美西海岸搬到了美东海岸。有趣的是,以Caltech作为剧情发生地的知名美剧《The Big Bang Theory》(生活大爆炸)也离不了“Bang”。



科学,永远是Caltech唯一的主旋律。鼎鼎大名的“喷气推进实验室(JPL)”,前身就是西奥多·冯·卡门于1936年牵头创建的喷气动力研究所,钱学森也参与其中。后来隶属于美国宇航局(NASA),名为实验室,实是规模相当庞大的太空研究中心。1958年“探险者1号”进入轨道,确立了其作为“太空开发计划之母”的地位。目前JPL共进行着45个项目的研发,不但控制着全球的深太空探测网络,各种无人探测器升空后的控制工作;还担负着对地球准确测量,对地球的卫星进行测量和海洋观测,近年来又成了火星探测的大本营。这个科研圣地,是不是超级神秘啊!好在于3个月之前,任同学就已经率先去实地帮我们一行成功预约11日下午1:00--3:30的参观。






















(资料来自网络,特此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