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笔法百篇(十)
(2017-02-18 21:41:47)
标签:
赐南粤王赵佗书报文帝改帝号书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蓝田县丞厅壁记谏院题名记 |
分类: 妙文赏析 |
赐南粤王赵佗书
文帝
朕,高皇帝侧室之子1,弃外奉北藩于代2,道里辽远,壅蔽朴愚,未尝致书。高皇帝弃群臣,孝惠皇帝即世,高后自临事,不幸有疾,日进不衰3,以故悖暴乎治。诸吕为变故乱法,不能独制,乃取它姓子为孝惠皇帝嗣。赖宗庙之灵,功臣之力,诛之已毕。朕以王侯吏不释之故4,不得不立,今即位。乃者闻王遗将军隆虑侯书,求亲昆弟,请罢长沙两将军。朕以王书罢将军博阳侯5;亲昆弟在真定者,已遣人存问;修治先人冢。
前日闻王发兵于边,为寇灾不止。当其时长沙苦之,南郡尤甚6,虽王之国,庸独利乎7?必多杀士卒,伤良将吏,寡人之妻,孤人之子,独人父母,得一亡十,朕不忍为也。
朕欲定地犬牙相入8者,以问吏,吏曰“高皇帝所以介9长沙土也”,朕不得擅变焉。吏曰:“得王之地不足以为大,得王之财不足以为富,服领(岭)以南10,王自治之。”虽然,王之号为帝。两帝并立,无一乘之使以通其道,是争也。争而不让,仁者不为也。愿与王分弃前患11,终今以来12,通使如故。故使贾驰谕告王朕意,王亦受之,毋为寇灾矣。上褚五十衣13,中褚三十衣,下褚二十衣,遗王。愿王听乐娱忧14,存问邻国15。
注释:
1、侧室之子:言非正嫡所生。2、代:汉代王国名。3、日进不衰:谓日益严重。4不释:意谓辞让帝位而不放过。5、博阳侯:陈濞。6、南郡:郡治江陵(今湖北江陵)。7、此意谓越兵寇边,使得长沙郡受害,而汉军反击,对越也不利。8、定地犬牙相入者:谓划定彼此间犬牙交错之地。9、介:隔也。10、服岭:山岭名。约在今湖南南部。11、分弃:谓彼此共弃。12、终今以来:谓自今以后。13、褚:以绵装成之衣。以绵之多少厚薄,分为上、中、下三等。14、听乐娱忧:谓听听音乐以消忧愁。15、邻国:指东越与西瓯。
译文:
皇帝谨问南粤王安好!您很是苦心劳意。
我是高皇帝侧室之子,弃在外面,居于代地。因为道路很远,性情仆拙,一直不曾和您通信。高皇帝和孝惠皇帝,相继去世。高后临朝听政,不知治道,所以姓吕的酿成了变故,取他姓的儿子,为孝惠皇帝嗣继。靠托宗庙之灵,功臣之力,已将诸姓吕的诛灭了。我因为王侯们不放我,不得不立。现在已经登上帝位。才从王寄将军隆虑侯的信中听说,访求你的亲兄弟,请罢长沙两个将军。我因为你的信,已经罢将军博阳侯了。你在真定的兄弟,已经叫人去查访了;你先人的坟墓,也替你修理了。
前回听说你发兵到边界上,为寇为灾。在那时,长沙觉得很苦,南郡地方更厉害。就是你自己的国里,难道有利么?必定多杀了士卒,伤了一些好官员,使人家的妻子做了寡妇,儿子做孤子,父母做独夫独妇。得一亡十,这样的事,我不忍心做。
我要划清交界的地方,去问官吏,吏说:“这是高皇帝以来,界定的长沙土地”,我不敢擅自改变。吏又说:“得到你的地方不能算大,得到你的财产,不能算富。”所以我愿意将岭南由你自治。而你的名号是帝。两帝并存于一时,又不通音讯,这是两雄相争了。相争不让,仁者不肯做这事。今愿和你将前患取消。从此以后,照常通问。所以差陆贾赶紧把我的意思告诉你。你可领受这个意思,不要为寇为灾。
现在将上等绵衣五十件,中等三十件,下等二十件,送给你。请你勉寻快乐,勿耽忧虑,和邻国常通音问。
报文帝改帝号书
赵佗
蛮夷大长老夫臣佗,昧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
老夫故粤吏也,高皇帝幸赐臣佗玺,以为南粤王,使为外臣,时内贡职。孝惠皇帝即位,义不忍绝,所以赐老夫者厚甚。高后自临用事,近细士,信谗臣,别异蛮彝,出令曰:‘毋予蛮彝外粤金铁田器;马、牛、羊即予,予牡(雄),毋与牝(pìn,雌)。’老夫处辟,马、羊、羊齿已长,自以祭祀不修,有死罪,使内史籓、中尉高、御史平,凡三辈上书谢过,皆不反。又风闻老夫父母坟墓已坏削,兄弟宗族已诛论。吏相与议曰:‘今内不得振于汉。外亡以自高异。’故更号为帝,自帝其国,非敢有害于天下也。高皇后闻之大怒,削去南粤之籍,使使不通。老夫窃疑长沙王谗臣,故敢发兵以伐其边。且南方卑湿,蛮彝中西有西瓯,其众半羸,南面称王;东有闽粤,其众数千人,亦称王;西北有长沙,其半蛮彝,亦称王。老夫故敢妄窃帝号,聊以自娱。
老夫身定百邑之地,东西南北数千万里,带甲百万有余,然北面而臣事汉,何也?不敢背先人之故。
老夫处粤四十九年,于今抱孙焉。然夙兴夜寐(sù
今陛下幸哀怜,复故号,通使汉如故,老夫死骨不腐,改号不敢为帝矣!
谨北面因使者献白璧一双,翠鸟千,犀角十,紫贝五百,桂蠹(
注释:
译文:
蛮彝大长老臣赵佗,冒死再拜,上书皇帝陛下:
老夫本为粤地的官吏,高皇帝赐给了我玉玺,封我做南粤王,使我做个外臣,时时进贡。孝惠皇帝登极后,他不忍弃绝我,所以待我很厚。这几年来临朝用事,亲近小人,信任谗臣,辨别蛮彝,下令说:“不要将农具给南粤。马、牛、羊,只将公的给他们,不将母的给他们。”老夫处在偏远之地,马、牛、羊已老了;自以为不修祭祀,应该有罪。便差了内使藩、中尉高、御史平,共三次上书谢过,去了都不回来。又风闻老夫父母的坟墓都被毁坏了,兄弟宗族都定了死罪。我的臣子商议道:“如今于内得罪了汉朝,于外又无建树,何不称帝呢?”因此我就称帝了,但我自做我国的皇帝,却不敢害天下人。高后听见了,大怒,削去了南粤王之籍,不叫使者来往。老夫疑心是长沙王说了我的坏话,所以出兵伐其疆域。况且南方地低且湿,在蛮彝中,西有西瓯,他们的人多半羸弱,也南面称王了;东有闽越,他们的百姓不过几千人,也称王了;西北有长沙,他的人民大半是蛮彝,也称王了。所以我就称起帝来,姑且使自己快乐。
老夫亲自平定百越之地,东西南北,几千万里,披甲的人,有一百多万,还要北面执臣子礼,事奉汉朝,为什么呢?就是不敢违背先人贯例的缘故。
老夫在南粤,四十九年了,如今已经抱孙子了,然而一天到晚睡了睡不安,吃也不知味,眼不见美色,耳不听音乐,为什么呢?就是不得事奉汉朝的缘故。
今陛下哀怜我,恢复了我的旧号,象原来一起互通往来。老夫就是死了,骨头也不朽烂了。从此以后,改号不称帝了。
狭题宽做法
殿中少监马君墓志铭
韩愈
注释:
1、停:停留止息;峙:耸立。像鸾鹄一样停息和耸立着。多用以喻称他人子孙俊秀。
2、
译文:
马君名继祖,是司徒赠太师北平庄武王的孙子,少少府监赠太子少傅马畅的儿子。四岁时,以祖荫,便做了太子舍人的官。过了三十四年,五次升迁,做到了殿中少监。年三十七岁,死了。生了儿子八人个,女儿两个。
起初,我在二十岁的时候,应试进士,在京城里,贫困得无法养活自己。以故人之弟的资格,在马前拜见了北平王。北平王可怜我,因此许我在安邑王第见他。北平王知道我饥寒,送了我衣食,又叫他两个儿子招待我。他的小儿子,待我很好就是少府监赠太子少傅的那一位。还有奶娘抱着他的幼子,站在我身边,只见他眉眼如画,头发漆黑,肌肤如雪一般可爱。这就是殿中少监。那时看见北平王,好象见了高山、深林、大谷,又象是龙虎,变化莫测,真是伟岸出众的人啊。退回来见了少府,好象是翠竹碧梧,鸾鹄停立,是确能守他祖业的人。再见其幼子,娟好静秀如美玉,又如兰花长出的茁壮的芽苗,真是他家的好儿子。
其后四五年,我中了进士,到东方去游玩,却在客舍中哭吊北平王。其后十五六年,我为了尚书都官郎,分司东都,而分府少傅也死了,于是又哭吊他。至今天,我又哭吊少监了。
唉!我还没老,从开始到现在,不到四十年,却哭吊他们祖、子、孙三世于人世间了。人如果活得久而未死去,看到这种事当如何呢?
蓝田县丞厅壁记
韩愈
丞之职所以贰令1,于一邑无所不当问。其下主薄、尉2,主薄、尉乃有分职3。丞位高而逼4,例以嫌不可否事5。文书行6,吏抱成案诣丞7,卷其前8,钳以左手9,右手摘纸尾10,雁鹜行以进11,平立,睨丞曰12:“当署。”丞涉笔占位13,署惟谨14。目吏,问:“可不可?”吏曰:“得。”则退。不敢略省15,漫不知何事16。官虽尊,力势反出主薄、尉下。谚数慢17,必曰“丞”。至以相訾謷(zǐ
博陵崔斯立20,种学绩文21,以蓄其有22,泓涵演迤23,日大以肆24。贞元初25,挟其能战艺于京师26,再进,再屈千人27。元和初28,以前大理评事言得失黜官29,再转而为丞兹邑30。始至,喟曰:“官无卑31,顾材不足塞职32。”既噤(jìn,闭口不说话)不得施用33,又喟曰:“丞哉,丞哉!余不负丞,而丞负余。”则尽枿(niè)去牙角34,一蹑故迹35,破崖岸而为之36。
丞厅故有记,坏漏污不可读。斯立易桷(jué)与瓦37,墁(màn,铺饰)治壁38,悉书前任人名氏39。庭有老槐四行,南墙巨竹千梃(tǐng,杆状的计量单位)40,俨立若相持41,水虢虢(原字为“氵”加“虢”,guó)循除鸣42。斯立痛扫溉43,对树二松,日吟哦其间44。有问者,辄对曰:“余方有公事,子姑去。”
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45。
注释:
1、丞:县丞。贰:副贰、辅佐。这里作动词用。令:县令。唐代制度,京都旁的各县称为畿县(蓝田即为畿县),置令一人,丞一人。2、主薄、尉:均为县令、县丞之下的官职。3、分职:分理诸司,各有专职。4、逼(bì):同“逼”,迫近,侵迫。这一句说县丞官位高于主薄、尉,如果真的管起来,很容易侵犯县令的权力。5、例以嫌不可否事:按照惯例为了避嫌疑而对公事不表示意见。6、文书行:在传布公文的时候。行:传布。7、成案:已成的案卷。公文由主管各司拟稿,经县令最后判行,成为定案。指:到。公文经县令签署之后,还要县丞副署。8、卷其前:卷起公文的前面部分。意即吏不需要丞知道公文的内容。9、钳以左手:用左手夹住(卷起的部分)。钳,用手指夹住。10、摘纸尾:用右手摘出纸尾。摘,拣出某一块地位的意思。11、鹜(wù):鸭子。雁鹜行,斜行。12、平立:站着。睨(nì):斜视。雁鹜行、平立、睨都是描写吏对丞的轻蔑态度。13、涉笔:动笔。占位:看着应当署名的地方。14、惟谨:很谨慎。惟,发语助词。15、略省:稍稍了解一下。16、漫:茫然的样子。17、数:数说,列举。慢:散慢,闲散,多余的官。18、訾謷(zǐ
译文:
县丞一职是用以辅佐县令的,对于一县的政事没有什么不应过问。其下是主薄、尉,主薄和尉才各有专职。县丞的地位高于主薄、尉,逼近县令,照例为了避嫌疑而对公事不加可否。在公文发出之前,吏胥怀抱已拟成的案卷,到丞那儿去,卷起前面的内容,用左手夹住,右手摘出纸尾签名处,象鹅和鸭那样摇摇摆摆地进来,直立斜视,对县丞说:“您还要署一下名。”县丞拿笔望着应由自己署名的位置,谨慎地签上名字。抬头望着小吏,问:“可以了吗?”小吏说:“就这样。”然后退下。县丞不敢稍稍了解一下公文的内容,茫然不知道是什么事情。官位虽较高,实权和势力反而在主薄、尉之下。民间谚语列举闲散多余的官职,一定说到县丞,甚至把丞作为相互谩骂的话。设立县丞一职。难道本意就是如此吗?
博陵人崔斯立,勤学苦练,以积累学问,他的学问包容宏深,境界广阔,每天都有长进,并且逐步显露出来。贞元初年,他怀藏本领,在京城与人较量文艺,两次得中,两次折服众人。元和初年。他任大理评事,因为上疏论朝政得失而被贬官,经过两次迁谪,来到这里做县丞。刚到时,他叹息说:“官无大小,只怕自己的能力不能称职。”在只能闭口无言无所作为的现实面前,他又感慨地说:“丞啊,丞啊,我没有对不起丞,丞却对不起我!”于是完全去掉棱角,一概按照旧例,平平庸庸地去做这县丞。
县丞的办公处原来刻有一篇壁记,但房屋损坏漏水而遭污损,已无法阅读。崔斯立为之换椽易瓦,粉刷墙壁,将前任县丞的名氏全部写上。庭院里有老槐四行,南墙有大竹千株,昂首挺立,好象互不相下,水声汩汩绕庭阶而鸣。斯立把厅屋里外打扫干净,种上两棵相对的松树,每日在庭中吟诗。有人问他,他就回答说:“我正有公事,您暂请离开这里。”考功郎中知制诰韩愈记。
谏院题名记
司马光
古者谏无官,自公卿大夫,至於工商,无不得谏者。汉兴以来,始置官。
夫以天下之政,四海之众,得失利病,萃於一官使言之,其为任亦重矣。居是官者,
天禧初,真宗诏置谏官六员,责其职事。庆历中,钱君始书其名於板,光恐久而漫灭。嘉祐八年,刻於石。后之人将历指其名而议之曰:“某也忠,某也诈,某也直,某也曲。”呜呼!可不惧哉!
译文:
在古代没有专门来规劝君王的官职,从官居高位的公卿大夫到市井百姓从事手工业和从商的人,都可以规劝君王。(等到)汉朝兴盛开始,才有了谏官的称号。
将天下所有的政事,四海之内的百姓,国家社稷的得与失,优势和弊病,都交萃于谏官身上,让他正确地将一切说出来。(谏官)的责任相当重啊!要当好一个谏官,(应当)注意重要的方面,舍弃细微的地方;把情况紧急的事放在前面,把不要紧的事放在后面;只为国家作贡献而不要将自己放在国家前面。那些在名声方面急切的人,一定会在利益方面贪图。(如果这样成为一个谏官的话)那其中的差距又相差多远呢?
天禧初年的时候,真宗下诏设立谏官六名,来监督皇帝的行为。庆历中的时候,钱君开始将谏官的名字书写在专门的文书上,我恐怕日子长了名字会磨灭掉。(于是)在嘉祐八年时,将谏官的名字刻在石头上。(这样)以后的人就可以逐个对着名字议论道:“这个人是忠臣,这个人是奸臣,这个人正直,这个人偏邪。”哎,真是令人警戒啊!
宽题狭做法
新修滕王阁记
韩愈
愈少时则闻江南多临观之美,而滕王阁独为第一,有瑰伟绝特之称;及得三王所为序、赋、记等,壮其文辞,益欲往一观而读之,以忘吾忧;系官于朝,愿莫之遂。
十四年,以言事斥守揭阳,便道取疾以至海上,又不得过南昌而观所谓滕王阁者。其冬,以天子进大号,加恩区内,移刺1袁州。袁于南昌为属邑,私喜幸自语,以为当得躬诣大府,受约束于下执事,及其无事且还,傥得一至其处,窃寄目偿2所愿焉。至州之七月,诏以中书舍人太原王公为御史中丞,观察江南西道;洪、江、饶、虔、吉、信、抚、袁悉属治所。八州之人,前所不便及所愿欲而不得者,公至之日,皆罢行之。大者驿闻,小者立变,春生秋杀,阳开阴闭。令修于庭户数日之间,而人自得于湖山千里之外。吾虽欲出意见,论利害,听命于幕下。而吾州乃无一事,可假而行者,又安得舍己所事以勤馆人?则滕王阁又无因而至焉矣!
其岁九月,人吏浃(jiā,融洽)和,公与监军使燕于此阁,文武宾士皆与在席。酒半,合辞言曰:“此屋不修,且坏。前公为从事此邦,适理新之,公所为文,实书在壁;今三十年而公来为邦伯,适及期月,公又来燕于此,公乌得无情哉?”公应曰:“诺。”于是栋楹梁桷(jué,方形的椽子)板槛之腐黑挠(náo,搅)折者,盖瓦级砖之破缺者,赤白之漫漶(màn
工既讫功,公以众饮,而以书命愈曰:“子其为我记之!”愈既以未得造3观为叹,窃喜载名其上,词列三王之次4,有荣耀焉;乃不辞而承公命。其江山之好,登望之乐,虽老矣,如获从公游,尚能为公赋之。
元和十五年十月某日,袁州刺史韩愈记。
注释:
译文:
韩愈年轻的时候听说江南江南多有(宜于)登临游赏的所在,只有滕王阁是第一。有瑰丽,雄伟、奇绝、独特的称号。
等到得以三王为它写了序、赋、记等,觉得他们文章很壮美,更加想去那里看一看然后阅读前人文章,以便忘记我的忧愁。受在朝廷做官的束缚,参观滕王阁的愿望没有机会实现他。14年,因为谈论事情(佛骨)被贬留守揭阳,因为想近便,走了捷径,以至取道海上,又不能够过往南昌来看看所说的滕王阁。这年冬天,因为皇帝改变年号,在国内施加恩德,转任袁州。袁州是南昌的附属地方,我私下里高兴侥幸的对自己说,认为应当能够亲自到南昌府,接受您的手下官吏的管制,等到没有事情将要返还的时候,或许可以有一机会到滕王阁的所在,我私下里放眼观赏偿还平生所愿。到了袁州七月的时候,有诏命让中书舍人太原王公做御史中丞,考察江南西道;洪、江、饶等地都是所属管治的地方。八个地方的百姓,以前不便施行的以及要求不能满足的,王公到了之后,以前不便施行的停止,想要做而不能得到满足的施行。大的事情通过使者报告皇上,小的事情立刻就改变了,应当赦免的赦免,应当处死的处死,正大光明的得以倡导,违法背义的得以禁止,政令在府内几天内制定,百姓在湖山千里之外得知。我虽然想提出些意见,谈论利益和弊端,听命于王公手下的官吏,但是我的地方没有一件事情可借来出行,又怎么能放下自己的事情来麻烦你的接待之人?于是滕王阁又没有机会来到达啊
这年九月,百姓和官员融洽,王公和监军让人设宴在这个地方,文官武将宾客士人都在酒席上。宴会进行中途,汇合各种言辞说,这阁子若不修整,将毁坏。以前您作为这里的官员,有恰当理由来使它新,您的文章,确实写在墙壁上。现在三十年后,您来到南昌做地方长官,今天刚好一周月,您又来这设宴。您怎么能没有情感呢?王公说是。于是腐烂变黑弯曲折断的楹柱屋梁椽子木板栏杆,破败残缺的屋盖瓦片台阶砖石,色彩中浸坏模糊不鲜艳的,修治而已。没有比前人奢侈,
工程已经完成,您和大家喝酒,同时写信命令我,希望您能为我记载这件事。我既然把没有前往观赏作叹息,私下里高兴名字能列在它的上面,文章列在三王的下边,有荣耀啊。于是不推辞接受了您的命令。那山河的优美,登临眺望的快乐,即使年龄很大了,如果能获得机会和您一起游玩,还能为
两两比较法
送杨少尹序1
韩愈
国子司业杨君巨源5,方以能诗训后进,一旦以年满七十,亦白相去,归其乡。世常说古今人不相及,今杨与二疏,其意岂异也?
予忝在公卿后6,遇病不能出,不知杨侯去时,城门外送者几人,车几辆,马几匹,道旁观者,亦有叹息知其为贤与否;而太史氏又能张大其事为传,继二疏踪迹否,不落莫否。见今世无工画者,而画与不画,固不论也。
然吾闻杨侯之去,亟(jí,急切)相有爱而惜之者,白以为其都少尹,不绝其禄。又为歌诗以劝之,京师之长于诗者,亦属而和之。又不知当时二疏之去,有是事否。古今人同不同,未可知也。
中世士大夫,以官为家,罢则无所于归。杨侯始冠,举于其乡,歌《鹿鸣》而来也。今之归,指其树曰:“某树,吾先人之所种也;某水、某丘,吾童子时所钓游也。”乡人莫不加敬,诫子孙以杨侯不去其乡为法。古之所谓乡先生没而可祭于社者,其在斯人欤?其在斯人欤?
注释:
译文:
国子监司业杨巨源,正以他善于写诗来教育学生,一旦到了七十岁,也禀白丞相离职回归他的故乡。世上常说古时的人和现今的人是不能并论的,而今杨巨源与疏氏二人,他们的思想难道有什么差异吗?
我攀附于公卿之末,恰逢生病不能出去送行。不知道杨少尹走的时候,都城门外送行的有多少人?车有多少辆?马有多少匹?道边的旁观者,也有为他的行为感叹,知道他是贤者的,还是没有呢?而史官能不能铺张渲染他的事迹,写成传记以做为疏氏二人的事迹的继续呢?不会冷落寂寞吧?我看到现在世上没有擅长绘画的,而画还是不画,也就不必考虑了!
然而我听说扬侯的辞归,丞相中有敬重而怜惜他的,奏明皇上任命他为其故乡河中府的少尹,以便不断绝他的俸禄;又亲自写诗来慰勉他。京城中擅长写诗的人,也作诗来应和。又不知道古时候疏氏二人的归乡,有这样的事吗?古人与今人相同还是不同,不得而知啊!
中古以后的士大夫,往往依靠官俸来养家,罢官之后就无归宿之处。杨侯刚成年,便在他的家乡被荐举,参加了《鹿鸣》宴而来到朝廷的。现在回到故乡,指着乡间的树说:“那些树是我的先人种的。”“那条溪流,那座山丘,是我小时候钓鱼、游戏的地方。”故乡的人没有不对他表示敬意的,人们告诫子孙要以杨侯不舍弃故土的美德做为榜样。古人所谓“乡先生”,逝去之后能够在乡里社庙中享受祭祀的,大概就是这样的人吧?
诫兄子严敦书
马援
注释:
1、汝曹:你等,尔辈。2、是非:评论、褒贬。3、施衿结缡,申父母之戒:古时礼俗,女子出嫁,母亲把佩巾、带子结在女儿身上,为其整衣。父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命。”母戒女曰:“戒之敬之,夙夜无违宫事。”4、口无择言:讲话不选择言辞。意为所言皆善。5、清浊无所失:意为诸事处置得宜。6、数郡毕至:数郡的客人全都赶来了。7、鹄:天鹅。鹜:野鸭子。此句比喻虽仿效不及,尚不失其大概。8、画虎不成反类狗:比喻弄巧成拙。9、下车:指官员初到任。切齿:表示痛恨。10、以为言:把这作为话柄。
译文:
我的兄长的儿子马严和马敦,都喜欢谈论别人的事,而且爱与侠士结交。我在前往交趾的途中,写信告诫他们:“我希望你们听说了别人的过失,像听见了父母的名字:耳朵可以听见,但嘴中不可以议论。喜欢议论别人的长处和短处,胡乱评论朝廷的法度,这些都是我最深恶痛绝的。我宁可死,也不希望自己的子孙有这种行为。你们知道我非常厌恶这种行径,所以我是一再强调的。就象女儿在出嫁前,父母一再告诫的一样,我希望你们牢牢记住。”
“龙伯高这个人敦厚诚实,说出的话没有什么可以指责的。谦约节俭,待人又不失威严。我爱护他,敬重他,希望你们向他学习。杜季良这个人豪侠好义,有正义感,把别人的忧愁作为自己的忧愁,把别人的快乐作为自己的快乐,无论什么人都结交。他的父亲去世时,来了很多人。我爱护他,敬重他,但不希望你们向他学习。(因为)学习龙伯高不成功,还可以成为谨慎谦虚的人。就所谓“刻鹄不成,尚类鹜”。而一旦学习杜季良不成功,那你们就成了纨绔子弟。就所谓“画虎不成,反类犬”。到现今杜季良还不知晓,郡将到任就令人怨恨,百姓的意见很大。我常常为他寒心,这就是我不希望子孙向他学习的原因了。”
托物寓意法
菊圃记
元结
舂陵俗不种菊,前时自远致之,植於前庭墙下。及再来也,菊已无矣。徘徊旧圃,嗟叹久之。谁不知菊也,方华可赏,在药品是良药,为蔬菜是佳蔬。纵须地趋走,犹宜徙植修养,而忍蹂践(róu
译文:
舂陵地方的风俗,不种菊花,以前我从远方带来,种于庭前的墙下。等到再次来这里时,菊花已经没有了。我徘徊在旧花圃前,叹息很久。有谁不知道菊了呢,它的花可供欣赏,做药是良药,为蔬菜是好菜。就说是庭前墙下,要行走,也应该把它迁种保护培养,而忍心踩踏,使他消失,不爱惜吗?唉,贤人君子自己立身处世,不可不谨慎选择所处的地位。倘若一天被人家看不起,好象这菊花一样,徒自悲伤,又有什么办法呢?
因此我再替它辟了一个园圃,重新种植起来。那地方离宴乐处较远,俗吏不会到那去,近于登临游览的地方,旗伞也放不到这里。纵然有歌妓来,菊花也不是可恶的东西。我做这篇记,以将此事告诉后人,并将《药经》录了下来,列在这记的后面。
猿说
宋濂
武平1产猿,猿毛若金丝,闪闪可观。猿子尤2奇,性可驯,然不离母。母黠(xiá,狡猾),不可致3。猎人以毒傅矢4,伺母间5射之,母度6不能生,洒乳于林,饮7子。洒已,气绝8。猎人取母皮向子鞭9之,子即悲鸣而下,敛手就致10。每夕必寝皮乃安11,甚者辄12抱皮跳掷而毙。嗟夫!猿且知有母,不爱13其死。况人也耶?
注解:
1、武平:县名。2、尤:更加。3、黠致:聪慧、狡猾;得到。4、傅矢:涂染箭头。5.、伺,观察、等待空隙、疏漏。间:疏忽。6、母度,估计。7、饮:给…….喝。8、绝。完毕断。9、鞭:用鞭子打。10、敛手就制:收起制服。11、安:睡。12、辄:就。13、爱:爱惜。
译文:
武平这个地方盛产猿猴,猿猴的毛像金丝一样,闪闪发光。小的猿猴更加奇特,性格很温驯,但不离开母亲。母猴很狡猾,不能接近。猎人在箭上涂毒,等到母猴放松的时候射它,母猴知道自己不能活了,将乳汁洒在林间,让小猴喝。乳汁洒尽后,就气绝而亡。猎人用鞭子抽打母猴的皮,小猴悲哀地鸣叫,从树上下来了,束手就擒。每天夜里一定要枕着母亲的皮才能睡觉,更有甚者则抱着母亲的皮翻腾而死。哎!猿猴尚且知道有母亲,不忍心看到它死,何况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