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电视剧《知青》观后感:陕北那部分故事太假。

(2012-06-10 22:10:42)
标签:

杂谈

分类: 陕北插队故事
    前一段,央视一套开始热播电视剧《知青》,兵团和陕北两个地方的故事穿插演,我看了几集后对女儿说:“感觉编剧一定没有在陕北插过队,描写的不象我们在陕北插队时所遇的那些人和事,听着老乡说普通话更感觉差距甚远,很多地方、很多事、很多人看着太假。”

    我们插队时队里没有因出身问题而互相瞧不起的,相反倒是有许多知青都是因家庭问题没轮到分配是自愿去陕北的,在那里没有被知青集体、村民、村干部歧视,照样当各级干部,相互都很团结,困难中都是互相支持、互相鼓励,没有那些勾心斗角,我们插队时候的那种友谊一直持续至今。 

    公社干部很少听说还来队里,连面都见不着。老乡都很老实,见了上边的干部都害怕,也不敢那么对着干的。搜查禁书也从来没有遇到过,书都随便看,村里、队里、公社、县里都没听说有人管看书的事。

    电视剧中的赵天亮不管是和父亲从北京到陕北,还是和周萍从东北到陕北,都象是从北京市区到郊区走了一圈那么容易,当年我们回一次北京有多难呀,看我陕北故事里写的,火车换火车,卡车换卡车,翻山越岭的徒步行,单程到达最快也得三天三夜,盘山道碰上大雪还会被困几天,我们第一年回陕北路上就走了整整六天六夜。

    那些知青都陪着赵曙光,招工哪里都不去也不太令人置信,至少我知道的知青们没听说有这种情况的,多数人有机会还是想换个活法。

    那场洪水把整个村庄都淹没了,说是才20年不遇,我觉得那么大的水起码百年都不遇。

    那麦子还绿油油的就开始收割了,我记着下大雨时我们没有抢收麦子,有时麦子在地里多长几天反而比收割回来好,收割回来的赶上连阴天没办法晾晒垛在一起会自动发热都发霉了。长在地里的晚收几天倒没事。

    不让养羊也是退耕还林近些年的事了,我们插队时哪个队里没有大批羊群呀?我们南沟村十几户人家就养了三大群羊,好几百只呢,那时种地没有化肥,就指着羊粪、牛粪施肥呢。

    买拖拉机的事情也显得很假,70年代北京为延安老区建设无偿支援了一批五小机械:包括小拖拉机、小钢磨、小柴油机、小发电机,根本没要钱。我队还分到一台旧的小拖拉机,我队男生把柴油机改装在石磨上,用它推磨发电,还和乡亲们架起了电线杆,把电线扯到各家各户,动员每户买了灯泡,还用了一段电灯,后来有老乡认为没有煤油灯还要费火柴吸烟,也不愿意多摊柴油钱,经全队商议核算投票最后取消了电灯。那时队里真是太穷了。好象买煤油和火柴比交柴油费每户每月就差几分钱。

    现在的电视剧都非要插写爱情故事,我们队那么多知青(先后十四男十女,当时也没有一个在知青中谈恋爱的,都在努力接受再教育,招工出来后也没有相结合的,当时思想特单纯。搞对象是要遭耻笑的,哪敢呀!

    女儿说:“那你可以把自己的想法写出来呀。”

    我在网上和几个陕北插队知青一说,大家看法出奇地一致。

    没想到昨天在宜川插队的朋友博客里看到了电视剧《回首黄土地》一下就被吸引住了。那里描写的才是我们真正插队生活的样子,熟悉的陕北方言听着很亲切,故事和我们的经历很贴切,有许多细节都是我在陕北插队故事里写过的,所以看着很兴奋。后悔没有早看到这个电视剧,如果在没写插队故事前看到,还会对我有所帮助,我的插队故事马上就快写完了。

    女儿网上一查,这部电视剧是98年拍的,已经是十几年前拍的了。电视剧共20集呢,可我却是第一次看到,据说当年只在几个地方台演过。

    我真心地谢谢这位朋友,今天把它转载到我的博客里了,为了看着方便,相信陕西插队的知青一定都会喜欢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