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的收藏——康熙“福”字碑拓片

(2014-11-06 06:55:44)
标签:

杂谈

绘画

                            康熙御笔——天下第一福

我的收藏——康熙“福”字碑拓片
       恭王府的福字碑,不论是怎样走进恭王府的,“天下第一福”的名声却不胫而走。传说谁要能给家中请回这个“天下第一福”,就一定能够为家人添福老人增寿。一时之间,众多海外名流纷纷慕名前来求福,以拓印挂轴孝敬长辈;外国访华元首政要也纷纷前来景仰“天下第一福”;“福”字碑的碑拓也成为赠与海内外贵宾的国礼之一。


我的收藏——康熙“福”字碑拓片
    北京人常说:到故宫要沾沾王气,到长城要沾沾霸气,到恭王府就一定要沾沾福气!恭王府的福气就来源于康熙御笔亲题、加盖有康熙御笔之宝印玺、有着天下第一福之称的福字碑。

我的收藏——康熙“福”字碑拓片
        在康熙十二年(公元1673年),康熙帝的祖母孝庄太后六十大寿将至,不料突染沉疴,太医束手无策。百般无奈之时,康熙查知上古有“承帝事”请福续寿之说,意思是真命天子是万福万寿之人,可以向天父“请福续寿”,遂决定为祖母请福.在沐浴斋戒三日之后,一气呵成了这幅倾注了对祖母挚爱的“福”字,并加盖了“康熙御笔之宝”印玺,取意“鸿运当头、福星高照,镇天下所有妖邪”。说来也巧,孝庄太后自得到了这“福”字,百病全消,十五年后,以75岁高龄得以善终。民间俱称这是康熙“请福续寿”带来的福缘。事后康熙几番重提御笔,却再也写不出其中的神韵,所以民间盛传此福为“天赐鸿福”。
我的收藏——康熙“福”字碑拓片
        令人拍案称奇的是,这福御宝有意无意间,创造了许多空前的纪录,细品之下,真有佳作天成的味道。
        首先,御笔岂可倒置?御“福”加玺后,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得以传世的惟一一枚不可倒挂的“福”字。其次,此“福”的书写不同于民间常用的饱满方正,其字形窄而狭长,为瘦,音谐“寿”,民间称之“长瘦福”,即长寿之福。
        其次,俗语称“有福必有寿,有寿必有福,有福没寿是为无福可受”,但是,由于“福”、“寿”二字字形差异太大,因此,自古从来没有哪个书法家可以把“福”“寿”合为一字书写.而在这福御宝的右半部,正好是王羲之兰亭序中“寿”字的写法。故而,这福字也成为了现存历代墨宝中惟一的将“福”“寿”写在同一个字里的福字,民间称之为“福中有寿,福寿双全”之福。
        第三,更不可思议是,此福包含了“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数个汉字(如左图),是古往今来、独一无二的“五福”合一之“福”字。由于其中的“田”部尚未封口,因此是鸿福无边、无边之福。孝庄太后称其为“福之本源”,民间则称“五福之本、万福之源”。康熙为祖母请福,自身亦送福得福。

我的收藏——康熙“福”字碑拓片

     1962年,周恩来总理批示重修恭王府,考古人员在萃锦园的秘云洞内发现了失踪于乾隆年间的福字碑。总理得知后欣然将其命名为“中华第一福”,又称“天下第一福”。据悉每天来恭王府请福的人络绎不绝,人人都想亲手摸一下这公认为“中华第一灵验”的福字,好“沾一沾福气”。由于岁月流逝,以及开放之初众多游人 屡禁不止的“请福之举”,此碑的损毁已相当严重。如果不是石碑上专门加盖了作保护之用的玻璃罩,这块石碑恐怕早就被请福的人们给摸成了“无字碑”。这“多子多才多田多寿多福”的福字,不仅让受福之人得福颇厚,更令康熙这请“福”送“福”之人受益终生。无论是代请、转赠、收受等,但凡沾此福缘者,俱可获得福泽无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