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契丹——遼代精品文物薈萃(上)

标签:
陳國公主 |
分类: 中國 |
與北宋(960-1127年)並存的遼代(916年—1125年),由契丹人耶律阿保機(872年—926年09月06日)在我國北方建立,國祚210年。
遼亡後,皇親國戚耶侓大石(1087年或1094年—1143年)又建立了西遼(1124年—1218年),與南宋並存(1127-1279年)。
十多年來陸續參觀了薊縣獨樂寺、大同華嚴寺、善化寺、北京天寧寺塔、應縣木塔等遼代建築,切身體會到千年前北方大國之雄渾氣勢,甚至頗有幾分大唐風範。近期又參觀了以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為首的三座遼墓出土的精品文物,再次感受了遼代文化。
話說1986年06月08日在我國內蒙古奈曼旗青龍山鎮發掘的遼代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是迄今為止發現保存最完整、出土文物最豐富的遼代契丹皇室墓葬。出土文物多達3227件,許多製品用金、銀、玉石、瑪瑙、琥珀等貴重材料製作而成,充分反映了契丹貴族的豪華奢侈與顯赫地位。
陳國公主耶律氏十六歲嫁給年長十多歲的舅舅萧绍矩,婚後不久駙馬過世,年僅三十五歲;而公主不久亦病故,永遠止步十八歲。墓志銘最後一句看了令人心碎:“嗚呼自古人雖皆有死,陳國公主太夭年”。在公主金面具前,不由得想起更加年幼的隋朝李靜訓,年僅七歲就離開人世...

面長20.5、寬17.2、厚0.05釐米
1986年通遼市奈曼旗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出土
出土時覆蓋于公主面部。呈半浮雕形,用薄金片捶擊成形。臉型豐圓,雙眼圓睜,鼻樑狹長,鼻翼略寬,抿唇,雙耳寬大。面部呈現出安詳、平靜、端莊之態。面具邊緣一周有33個小穿孔,作為綴連網路之用。

公主雲鳳紋金花銀靴
靴前高37.5、後高25.6、口長26、寬10.2、底長29.2、前寬9.6、後寬7.6、靴面前高9.2、後高5.2釐米
1986年通遼市奈曼旗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出土
出土時穿于公主銀絲足網之外。銀質,紋飾鎏金。由靴靿、靴面、靴底三部分各自打製成形,再用細銀絲綴合。靴靿由兩塊近梯形的薄銀片組成,前片略大,後片略小,兩側連接處用雙股細銀絲縫綴。靴面用一塊銀片製成,前部略尖。靴底細長,前寬後窄,周緣上折,與靴面下口套合。靴靿兩側各鏨刻兩隻飛鳳,長尾下垂,四周飾變形雲紋。靴面左右兩側各鏨刻一隻飛鳳,昂首展翅,周圍飾卷雲紋。
靴前高37.5、後高25.6、口長26、寬10.2、底長29.2、前寬9.6、後寬7.6、靴面前高9.2、後高5.2釐米

口徑25.4、腹徑24、足徑20.8、高21釐米
1986年通遼市奈曼旗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出土

八曲連弧形金盒
直徑5.5、鏈長4.5、環徑1.6釐米
1986年通遼市奈曼旗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出土
出土時置於公主腰部右側。捶揲成形,紋飾鏨刻。盒呈八曲連弧形,蓋與盒身以子母口相扣合,上下對稱。盒外兩側焊接兩對金紐,一側穿系金鏈用於佩掛,一側穿系插栓,用以固定蓋與盒身。盒面鏨刻一對鴛鴦,盒底鏨刻雙鶴,均為半浮雕式,周圍飾以水波、萱草紋,外緣飾一周連珠紋。側壁對稱飾卷草紋。
直徑5.5、鏈長4.5、環徑1.6釐米
蓋口徑23.5、盒口徑23.1、足徑18.4、通高15.5釐米
2003年通遼市科左後旗吐爾基山遼墓出土
長13.4、寬7.8、鏈長9.2、環徑1.4釐米
1986年通遼市奈曼旗陳國公主與駙馬合葬墓出土
直徑22.4釐米
2003年通遼市科左後旗吐爾基山遼墓出土
長17.9、寬4.8、通寬10.6釐米
2003年通遼市科左後旗吐爾基山遼墓出土
寬5.2、高5.1、厚2.2釐米
寬5.1、高5.0、厚2.2釐米
2003年通遼市科左後旗吐爾基山遼墓出土
至於陳國公主高翅鎏金銀冠究竟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前一篇:億眼千年——平順天台庵
后一篇:《蒙娜麗莎》及其複製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