億眼千年——平順大雲禪院

标签:
五代壁畫大雲禪院七寶塔 |
分类: 中國 |
在晉冀豫三省交界處的濁漳河谷,坐落著一串千年古剎,五代時期大雲禪院便是其中最古者之一。
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大雲禪院已有殿堂一百餘間。金、元兩代寺院損毀嚴重,宋、明、清歷代均有修葺增建。清康熙三十一年夏(1692年)山洪暴發,除彌陀殿與七寶塔外,其餘殿堂僧舍蕩然無存,後復建。由此大雲禪院彌陀殿與七寶塔成為我國僅存的六處五代時期建築之一。1988年,國務院公佈大雲禪院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大雲禪院坐落在雙峰山山腳下,坐北朝南。據碑文記載,寺院由幽州僧人奉景祖師創建於五代后晉天福三年(938年),初為草庵,名仙岩院。北宋太平興國八年(983年)敕令改稱大雲禪院。
彌陀殿建於五代后晉天福五年(940年),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簷歇山頂。四壁均繪有壁畫,在康熙年間山洪與抗戰期間日寇偷盜雙重破壞下,現存東壁廿一平方米與拱眼壁和闌額上十一平方米壁畫。這是我國僅存的五代時期壁畫,彌足珍貴!
東壁壁畫為維摩詰經變圖,繪有文殊與維摩詰,身後各有菩薩、羅漢、天王等。另有八位伎樂人,或伴奏管弦,或舒腰起舞。
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建七寶塔,在寺外西南處,青石材質,高6米。七寶塔原高七層,
現存五層。2000年05月30日,塔面浮屠被盜。
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大雲禪院已有殿堂一百餘間。金、元兩代寺院損毀嚴重,宋、明、清歷代均有修葺增建。清康熙三十一年夏(1692年)山洪暴發,除彌陀殿與七寶塔外,其餘殿堂僧舍蕩然無存,後復建。由此大雲禪院彌陀殿與七寶塔成為我國僅存的六處五代時期建築之一。1988年,國務院公佈大雲禪院為第三批全國重點文保單位。
前一篇:億眼千年——元代永安禪寺
后一篇:億眼千年——平順天台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