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展宏“兔”——上博“兔”文物展

标签:
兔尊 |
分类: 中國 |
不知從何時起,上海博物館每年初會舉辦當年所屬生肖文物小型展。今年展覽名曰“玉兔精靈”,共展出與兔子有關的玉器、青銅器、繪畫等七件文物,展品以上博館藏為主,另有兩件來自兄弟省份。
去年初的“虎”文物展,由於疫情原因終究未能參觀,想來唏噓不已。因此今年的展覽,無論如何不能再錯過了!今年究竟會展出哪些兔子文物?有圖為證:
水晶兔
年代:元(1271-1368)
尺寸:長6.2公分,寬4.4公分,高2.6公分
1994年上海市松江區圓應塔地宮出土
上海博物館藏
年代:元(1271-1368)
尺寸:長6.2公分,寬4.4公分,高2.6公分
1994年上海市松江區圓應塔地宮出土
上海博物館藏
兔身臥伏,四肢收屈,弓背豐臀,短尾下垂,長耳後抿緊貼項背,全身圓潤飽滿。兔雙眼為圓圈狀,眼梢線向左右延伸,抿嘴,鼻子、鬍鬚和四爪均用陰刻粗線條勾勒,兔毛以平行的細短陰線刻飾,裝飾性強。腹背豎穿一孔,可系可佩。整體似作覓食狀,質樸敦實、憨態可掬,有唐宋遺風。
兔,性情溫良,歷來被視為瑞獸,是聖潔、機敏、善良和生機的象徵,素有“玉兔拜福”之說。
青玉兔鎮紙
年代:南宋(1127-1279)
尺寸:長6.7公分,寬2.6公分,高3.6公分
1974年南宋鹹淳十年史繩祖及其繼室楊氏合葬墓出土
衢州市博物館藏
年代:南宋(1127-1279)
尺寸:長6.7公分,寬2.6公分,高3.6公分
1974年南宋鹹淳十年史繩祖及其繼室楊氏合葬墓出土
衢州市博物館藏
兔形鎮紙由和田青玉圓雕而成,呈伏臥狀,前足平列收於前胸之下,僅露爪子,後足作蹲狀,用浮雕工藝勾勒兩腿輪廓。雙耳軟綿地貼於背上,腹部、腿部刻短細線條,似為兔的軟毛。雙眼圓潤有神,三片小嘴唇加以兩側陰刻的鬍鬚,好似在微微顫動。
史繩祖(1191-1274),字慶長,南宋眉山人,一生為官,晚年因避戰亂而寓居浙江衢州,為人講性理之學,著述頗豐,留存《學齋占畢》四卷。史繩祖夫婦合葬墓中出土了金銀器、玉器、瓷器、銅器等38件珍貴文物,反映了南宋時期的高超工藝水準和審美取向,也是以士大夫階層為代表的主流文化的歷史縮影。
兔蹲踞于八邊形台座之上,前肢挺於胸前,昂首前視,雙耳後抿,貼於頸背。通體施白釉,台座底部露白胎微泛黃,兔眼點褐彩。鞏義黃冶窯窯址曾出土造型相近的素胎殘件,結合胎釉特徵判斷此件器物當屬鞏義窯產品。

禹之鼎(1647-1716),字尚吉,號慎齋,江都(今江蘇揚州)人。擅畫人物肖像,為康熙年間名手。此幅作叢石草木,麗服仕女,獨坐觀兔。人物衣紋虯勁,多有提捺,花紋繁複,刻畫細密,設色勻薄。足邊三兔,似在嬉戲玩耍,兩白一黑,毫毛畢現,情態可掬。





兔尊
年代:西周(西元前11世紀—前771年)
尺寸:高22.2公分,長31.8公分
1992年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M8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年代:西周(西元前11世紀—前771年)
尺寸:高22.2公分,長31.8公分
1992年曲沃縣北趙村晉侯墓地M8出土
山西博物院藏
兔作匍匐狀,雙目前視,兩耳向後併攏,四腿蜷曲,腹部中空。兔身兩側飾三層依次凸起的圓形紋飾,由裡向外依次是渦紋、四目相間的斜角雷紋和勾連雷紋。
以兔作為尊的器形,在青銅器中較為罕見。在晉侯墓地的晉獻侯夫婦M8墓組和晉穆侯夫婦M64墓組中均有數個銅兔尊作為禮器陪葬,並且大小不一、形制有別,是為奇觀。在該類器物內部曾發現樹葉狀殘留物,可能用於制酒或過濾酒渣,說明兔尊應該是古代的酒器。
(註):文物說明錄自上博官網。
兔子溫順可愛,繁殖力強,自古就成為人們喜愛的動(美)物(食)之一。無論是陪伴嫦娥的玉兔,敦煌壁畫中的三兔共耳,或是“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歷朝歷代有關兔子的內容比比皆是。
最後祝大家兔年大展宏“兔”!
后一篇:走進河西走廊——莫高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