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纽约》:匆匆那年不过是梦一

《北京纽约》里对准的一对曾经青梅竹马的男女,因为现实的种种阴差阳错,有情人终不能成眷属,最后天人两隔的爱情悲剧,影片很有现实意义,不单纯只是对准都市的繁华,更多的是将镜头对准了在爱情中辗转徘徊的都市男女孤独的心。
从纽约到北京的距离,在交通便利的当下其实已经不算什么。但两颗心的距离,却能够让人领会咫尺天涯的味道。可以说,影片名称并非只是城市地标的体现,而更多的折射出了两个恋人间那种彼此守望的凝视。
片中的男主角蓝一,在某种层面上是一个对爱情至死不渝的人,但现实却让他一次次的错过最爱茉莉,这可以说是造化弄人,也可以说是性格使然,他从小家境决定了他是一个往上攀爬的人,但到最后收获的成功没有最爱的人一起分享,这也是得不偿失的。他最终放下一切寻找茉莉,却又遭遇误解,让人唏嘘,又让人遗憾。
而对于女主角茉莉来讲,她面临的更是一个两难的选择,是选择初恋,还是选择一个安稳的靠山。可以说,她遇到的国外人乔几乎是一个完美男性形象的存在,但有时候爱情还是需要那么一点感觉的,尽管她在某些层面上做出了妥协,但最终依然难逃自己的初心,在当下爱情故事里,女性总是呈现出为爱痴狂的一面,茉莉亦是如此。
可以说,影片是一个美国梦破灭的寓言,原来外国的月亮并没有比中国圆,茉莉去了国外的日子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光鲜亮丽,她与家人通话的那个桥段相信也有很多海归对此感同身受,可以说,茉莉是海外留学的国人的一个缩影,这其中承载了太多的现实压力,而面对她可以通过婚姻作为跳板的时候,她依旧犹豫了。这或许现实,但终究不是实现人价值的最好方式。
影片将大时代的变迁与个人的命运牵连起来,从而形成了非常有利的戏剧效果。可以说,爱情在这里是相对奢侈的东西,或者每个人都获得了或多或少的成功。但缺爱的都市人那种困境也是如影随形的,每个人都在努力寻找向前的力量,但缺少爱的推力,他们又走得举步艰难。而将之投在大时代中,更能让人看见这其中的落差,在北京是如此,在纽约亦是如此。
片中的镜头处理得非常美而独到,你可以看到两个城市不同的风景对比,以及两个城市不同的生活状态,在导演的镜头下,林志玲的美也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既风情万种,又让人回忆起初恋的纯真,而在片中她也奉献出了非常精彩的表演,这绝对让人感觉到眼前一亮,从一个花瓶,到绝对有实力的女星,林志玲的转变非常让人惊艳,片中她的哭戏非常多,在情绪上与肢体语言上的把握她也控制得相当好,将那种人物的心理层次感表现得非常到位,可谓是本片的惊喜。
匆匆那年,最终没敌过岁月流转,最后爱情落幕,让人感动的不仅是爱情本身,还有在爱情中那颗永远炽热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