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导演的人文思考

标签:
娱乐 |

作为导演王放放的处女作,《许海峰的枪》体现出了导演相当成熟的电影语言掌控,在电影整体保持住了相当的冷静与克制,这应该与王放放出自工科生有着不少关系,所以,不同于一般体育励志片一味的打鸡血,王放放在影片之中添加了诸多的抒情化语言来表现出自己对电影的理解。
影片没有采用当下传记片比较流行的倒叙式叙事方法,而且采用了看似”古板“的直叙,这在很大层面拉近了与观众距离,少了炫技成分,多了亲和力,娓娓道来。所以,影片的基本走向就是沿着许海峰的早年人生到夺奥轨迹一步步推进的,这其中参杂有亲情、爱情、师生情等常用电影因素,在选取上,导演基本采取了相对均衡的叙述,既没有着重偏向于其中某一个,也没有刻意去忽略任何一个,这一切最终服务“许海峰”这个主题的。
在画面调度上,《许海峰的枪》在画面上是表现得相当抢眼的,影片的画面非常有顾长卫电影一贯的那种精致感,通透的画面和真实细腻的质感表现得相当令人惊艳,观众如果细心观察会发现影片仍然保留了惊人的层次和细节,比如导演在刻画许海峰与马静在草丛中寻找丢弃金牌的镜头,显示了导演对于画面语言的理解;在比赛时,通过对靶心的特写深刻地了当时人物那种纠结的心态,这点都是相当值得称赞的地方。
《许海峰的枪》这部电影,是一部以塑造人物为主,戏剧化风格很强,并带有强烈抒情性的电影。电影中有大量的台词段落和抒情的音乐段落。因此,电影的风格几乎已经确定,镜头必须以表现人物为最高目的。镜头也尽量将导演自己隐藏起来,而不是以强调动作和情节为主,镜头中更多的是关注人物。
所以导演选择整部电影几乎都用焦距50毫米的镜头来拍摄完成,导演要求摄影一定要近距离拍摄演员,不允许从很远处用长焦拍摄人物。
为了能够把故事的叙述者藏起来,让观众只去关注故事和人物,而不是导演对于故事的态度。所有的镜头,都是经过分镜头设计,尤其是转场镜头。最后奥运会段落,更是精心设计了专门展现奥运比赛场面的各组镜头。
导演在一开始就着力于刻画许海峰是冠军同时,首先表达了他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如何还原许海峰的人情味是影片值得探讨的部分,影片花了很大的篇幅来讲述了许海峰那段无疾而终的爱情,同时在某种层面揭示了许海峰这个人物挣扎的内心,在雨天许海峰与马静在门口对白那一幕,尽管只是寥寥数语,却得恰到好处,在某些对白戛然而止映衬着许海峰的最终的选择,可以说,在爱情这条副线上,整体效果是不输许海峰的坎坷并辉煌的人生轨迹的。
影片的诸多内容都是有迹可循的,为了创作这个剧本,王兴东与儿子王放放远赴许海峰家乡安徽和县,采访了他的家人、同学、教练以及队友20多人,这种深入生活得体验,使得影片细节值得深究,除此之外,影片也注入了不少导演的野心,这其中许海峰与马静在看电影那段,银幕中的电影仿佛让人产生戏中戏的感觉,导演选择的影片在容貌乃至剧情里,都与电影里的主人公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看似小心思的注入,不仅仅增添了影片在内容上的可看性,也反映了电影主创的良苦用心。
影片中的演员亮点颇多,除了主角李学东等卖力演出,几个配角也都发挥出相当出色的表现,表演使得影片整体性保持得很完整,鲜有出戏的感觉。而关于励志主题的把握上,许海峰本身的传奇性经历就给这部影片的整体基调奠定了相当好的基础,主人公百折千回的人生经历反映出人在不同阶段对于生活不同的理解,但在对于生活积极向上的价值传递,得以在这部影片贯穿始终。只是,影片的这种呈现方式略显机械,缺少了些许惊喜。
正如许海峰对于射击孜孜不倦的追求,导演也用这部电影传达了自身对于电影无与伦比的热爱与理解。影片用许海峰的坎坷而传奇一生刻画出了中国式梦想最终照进现实的励志神话,娓娓道来,用诗歌般的影像,为观众展现了一个奥运冠军在面对人生坎坷与困境时的原始生命张力,这就足以值得获得无数的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