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汉字与人类自身、思维和大自然的关系
(2011-03-30 11:22:22)
标签:
转载 |
人类来到这个混沌的世界,最根本的是对自己的身体必须有足够的认识水平。
首先就要对自己的躯体(身)有个最基本的认识。人们发现了自己的躯体是由皮肤(皮)、肌肉(肉、月)、骨骼(骨)和体内流的液体血以及不停跳动的心脏(心)组成的。古人把人的心理感觉归于心。这是一个错误的认识。
从躯体的功能来看,人们对头(大、丶、亠)十分重视,这里有用以吃饭和讲话交流的口(言、讠),它是语言器官和维持生存的重要工具;这里有可以看见世界万物的眼睛(目),它是重要的视觉器官;这里有可以听到一切声音的耳朵(耳、卩、阝),它是重要的听觉器官;这里还有鼻子(鼻)从事臭(臭)觉,口中的舌和齿还是很好的感觉器官。
人们还发现,在肢体器官中最重要的莫过于手(扌)和足,手是爪,足的功能,动态的是走(之、辶),静态的是立,而两人或多人同走为(彳)。与此同时,人们还发现自己有生老病(疒)死灾(歹、尸、殳)和喜怒哀乐(示、礻),具体的情状则为(忄),从事生产和制作、谋生为(力)。
人类很早就发现了自己的性别差异。从性别差异来看,不外乎男女,由于是男性社会,男则分化为父、子(孑)、儿。女性修饰和用品一般为(丬)。古人对男女之间的性则没有特定的概念。
人们观察自然,天上有日和月,星则为日生,空中有气,气动生风,风起云走,云乌雨下。白日黑云青天赤土构成大自然的图画,地上有山川万物。
万物中一是无生命的,二是有生命的。无生命的东西,人们最离不开的是水(氵)。水遇冷为冰(冫),水汇成川。火(灬)也是人们的一个重要认知。其后,人们又发现了自然界的泥土、岩石和金属的用途,既而有了金(钅)、土、石的认识。对有生命的,人们最先发现了木、草(艹)、花(艹、十、廾、卉)、竹、滕(纟)等的区别,在农业生产中又发现了禾、豆、谷、麦和果、瓜,对动物则采用了实用主义的态度,不同时间地认识了马、猪(豕)、牛、羊、犬、虎、鹿等,野外的猛兽为豸(犭),用以祭祀的概括为(
然后,由于人类自身的发展,进而从事了劳动、制造与生产,有了生活的发展和享受的提高,并析出了阶级、社会、分工、城市和国家等。人类为了防寒和遮羞,先以叶为衣(衤),后用植物纤维丝(纟)和动物毛(髟)皮制作鞋(革)帽(巾)并有了旌旗(方),用以勾挂的为(勹)。用来盛装的为(凵),为了防卫和建立血缘关系便有了家(宀、冖、穴、广)和生产工场(厂),血缘最终形成户,户的最大特征是门,创造这样的家为(廴)。为了谋生,一是狩猎,便有了弓和箭(矢),从事农业,其工具是耒,用以种植的土地曰田。工场的发展从叶而石、从草木到金属制品。泥土制成陶器称瓦和缶,战争上的武器式工具多为弋、戈和( 爿 )、斤,金属制品后来发展为利器刀(刂)和匕。用刀的行为为(乂)。代行的工具,马后是车和舟。社会生活水平也开始提高,有了各种器皿和装饰物(贝),贝中又有了最代表奢华的玉(王),吃的为食(饣),食粮为米、谷,米酿而成酒(酉)。商品有了交流叫贾(西),交换的代替物和交换物一般是贝,交易自有亏欠。发展成了国家和监狱(囗),就有了地域( 匚、乜 )和城市(阝),并兴起了文化成为片(文、夂)、宗教、音乐、教育研究(
人们对事物的理解和认识还包括一些特定的概念,这概念具有单一性,而不能进行扩充。这些概念也大都是通过象形、会意、指事而成。如东方人最先有了数和序的概念,一般包括数目:有、无、零、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壹、贰、叁、肆和甲、乙、丙、丁、子、丑、寅、卯等,再有了黑与白、多和少、大与小、开与关、美与丑、来与去、争与止的区别。并很早地认识了辰、夕和四季春、夏、秋、冬和年、月、日、时与分。在方位的认识上有了前、后、左、右、上、中、下和东、南、西、北以及工、农、商、学、兵、乐、射、君、皇、王、帝、臣、民的区别,又用不、勿等表示否定,有了又、而、且、已、也、并等基本的连接语以及吾、我、尔、自、已等基本代词。这些概念在语言的发展过程中最后全部演变成了后来的形声字中的声旁,起标志读音的作用。
汉字的大部分字形都是形声字。人们对复杂事物的认识是不断探索的,认识是不断进步,并且一般是没有止境的,例如,人们最先认识了人自己,创造了象形字“人”,两个人一前一后地走的样子的象形,即为“从”,故而就逐渐形成了类,这就是形旁。而单一概念的字由于概念明确,故而一般都做了声旁。一个汉字,形旁表示他的类别,有着十分具体的意义,而声旁只表示他的读音,一般是没有意义的,而且也不代表与之相关的概念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