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白玉蟾的仙学思想

(2014-07-30 07:15:43)
标签:

转载

原文地址:白玉蟾的仙学思想作者: 万景元

/ 万景元

 

一、              白玉蟾生平及师承

 

白玉蟾,本名葛长庚,字如晦,又字白叟,号海琼子,或号武夷散人、神霄散吏。先世为福建闽清人,宋光宗绍熙五年生于广东琼州(今海南琼山)。师事南宗四祖翠虚子陈楠九年始得其道,承其衣钵为南宗五祖。《历世真仙体道通鉴》(以下简称《通鉴》)载白玉蟾:“喜饮酒,不见其醉,博洽儒书,究竟禅理,出言成章,文不加点,随身无片纸,落笔满四方。大字草书,视之若龙蛇飞动,兼善篆,尤妙梅竹,而不轻做。间至写其容,数笔立就,工画者不能及。受上清录,行诸阶法。于都天大雷最著,所用雷印,长配肘间,所至祈叮蛴幸煊Α

白玉蟾是具有深厚学问修养的人,他善书画,工诗词,现存《紫清白真人集》中就有不少他的诗文。白玉蟾自题道“千古蓬头冼足,一生服气餐霞。笑指武夷山下,白云深处吾家。”嘉定年间,应诏赴阙,宋宁宗感其道学高深,敕建太乙宫,钦命白玉蟾为太乙宫主事。真人淡泊荣禄,辞不就。依旧浪迹于名山洞府之间,所到皆有题咏。据史书记载南宋绍定壬午年,白玉蟾“伏阙言天下事,沮不得达,因醉被执于京兆尹,一宿乃释。臣僚有言其以左道惑众者,遂被逐出京师。”从此以后,或隐居写作,或托死云游,时隐时现,来去无踪。

绍定年的时候,白玉蟾已经开始授徒了。定下南宗弟子的一些规矩,弟子修养都非常高,有的甚至是当时在任州府官员。南宋偏安一隅,“直把杭州做汴州。”史书所谓的言天下事,应该就是说的收复中原的事情。真人虽然学道,却没有避世的想法,关心民族之兴亡。因疏文不能上达,心气沮丧,醉酒街头,被京兆尹抓住。也足见真人的放浪形骸,所谓“不俗即仙骨,多情乃神仙。”现海南玉蟾宫就是主供白玉蟾的宫观,号称南宗祖庭。

其师陈楠,字南木,号翠虚,博罗人,得太一刀圭金丹法于毗陵禅师,后得《景霄大雷琅书》于黎姥山神人。《历世真仙体道通鉴》记载:“每人求符水,翠虚捻土付之,病多辄愈,故人呼之陈泥丸。后归罗浮,以道法行于世,所至与人治鬼。潮阳民家女苦狐厌,狂易无度,翠虚用雷符,熏狐魅杀之。”

白玉蟾的内丹为南宗一系,雷法为黎姥山神人一系。在金丹修炼与雷法上,白玉蟾认为只有“丹成始能法灵,而道法之妙全凭自己元神元气。”他强调“内炼成丹,外用成法。”“静则金丹,动则霹雳。”常行雷法符咒,为人驱邪治病,祈晴祷雨,道书称“多有灵验”。在现今流传下来的白玉蟾的文集中也有不少真人给神霄玉清真王的虔诚表文,有忏悔、有祈求。而白玉蟾在诗中也屡屡暗示自己就是天上谪仙人,因为小过谪居人间,终究要返回天庭。

从丹法传承的角度看,白玉蟾祖师是南宗紫阳真人的五传弟子,故又称“南宗五祖。”但是紫阳真人一直是一个丹法爱好者,曾经在官府做小吏,晚年于成都酒肆遇仙人传授金液还丹之至诀。所以紫阳真人的丹法有丹法和禅宗的因素,至羽化之时都没有取得当时朝廷给予的度牒,不能算是专职的道士。而白玉蟾祖师则是从小入道,做过道官,自称是雷部谪仙,不仅学丹法,也学雷法,从其著作来看,白玉蟾祖师对于雷法和丹法是同样看重的。所以白玉蟾祖师对于飞升成仙,自然有一种不同于纯粹哲学、内丹修炼的东西,也就是更富有宗教神学的色彩。这也是他和紫阳真人的仙学思想不同的地方。南宗至于白玉蟾祖师而大开宗门,和其修炼方法和仙学思想是分不开的。甚至也可以说,白玉蟾是积极使丹法融入原有道教体系的人。

 

二、              白玉蟾仙学思想之特点

 

甲、              白玉蟾丹法之特点

 

我们知道南宗丹法自紫阳真人开始,一直到泥丸真人都是单传,所传者都是阴阳双修之丹法。因为这个缘故,所以南宗的传承一向比较隐秘,而白玉蟾所以敢公开传授南宗丹法,是因为白玉蟾真人是清修成道的。

家师南信云先生在其著作《南宗五祖白玉蟾》一文中指出:

白玉蟾以童身出家,早年的参证悟道,自幼的正规修炼,名师的点拨指导,加上极其聪惠的头脑,使得白玉蟾感悟并实践出南宗丹法在自己身上也可以获得成功。他反复指出,内丹修炼并非他事,是自我身心的锻炼、形神性命的双修。正如他在《大道歌》中说:“《道德经》五千言,《阴符经》三百字。形神与性命,身心与神气,交媾成大宝,即是金丹理。”至于如何修炼,他在《毕竟凭地歌》中则讲的很清楚:“人身只有三般物,精神与气常保全;其精不是交感精,乃是玉皇口中涎;其气即非呼吸气,乃知却是太素烟;其神即非思虑神,可与元始相比肩。……三者未尝相反离,结为一块太无边”。清静法派与阴阳法派在炼养的方式方法上虽然千差万别,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一条,即炼丹的药物取自何处,是取于彼家还是取于自身?童身出家的白玉蟾在长期的内丹修炼中,已经明确地感悟到大药是可以取于自身的,大药是人人有,而不是象张伯端在《悟真篇》中讲的仅仅是此般至宝家家有。一个家家有变为人人有,则从根本长改变了南宗丹法的宗旨,进而开创出了一片崭新的天地。正如他在《快活歌》中所点明的:神即火兮气即药,心为炉兮身为田,自耕自种自烹炼,一日一粒如黍然怪事叫人笑几回,男儿今也会怀胎,自家精血自交媾,身里夫妻是妙哉。在八百多年后的今天,我们从白玉蟾所描述的金丹修炼的诗词中,已经明显地感觉出他在清修内炼的过程里,能够尽情的享受着现代人所认为的所谓大药产生之时的金丹快感,那就是修炼者通过入静进入某种状态之后,自己身体内部所产生的精满气动、阴阳会合、外静内动的一种类似性快感的感觉。

南信云道长的分析是非常有道理,并且是有根据的。白玉蟾在其文章中多次提到,自身阴阳、“身里夫妻”等字眼。足见其所谓交媾,实为自身体内阴阳之交媾,而非男女之媾精。也正因为如此,所以其丹法可以普传。

以上是修炼方法上的。还需要指出的是白玉蟾的内丹思想还受到了老庄玄学和禅宗思想的影响。南信云道长指出:

白玉蟾“心通三教,学贯九流”,以南宗丹道的基础理论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还虚为核心,掺入了理学与禅理,并加以发挥。他将丹法分成炼精,炼气和炼神三关。以凝神聚气为入手,重在炼神修性。丹法以字为诀,谓初关炼形要忘形养气,中关炼气要忘气养神,上关炼神要忘神养虚。白玉蟾在内丹理论上的重要贡献是“心与道合”论,把虚心看作是炼丹修道的契机。他反复强调“无心则与道合,有心则与道违”,而且“人能虚心,道自归之;”阐发了以心修道的观点,这一观点,象一条红线,贯穿于他的内丹理论和内丹实践中。他强调内丹修炼“以身为坛炉鼎灶,以心为神室”的重德寡欲的自我身心锻炼功夫;要以“天下无二道,圣人无两心”的专一精神和坚持不懈的毅力,持之以恒地修炼,才能有所收益。

白玉蟾的禅学思想在其著作中多有体现。《海琼问道集·常寂光国记》一文中出现了很多佛教的语言,足见白玉蟾真人的佛学功底非常深厚,以及其佛道同参的风格,三教交融至于宋朝成为一个大的趋势。《海琼白真人语录》一书中,关于白玉蟾祖师升堂说法的记载,更是机锋显露,读来饶有趣味。

 

乙、     雷部谪仙的回归之路——雷法、丹法、救度

 

关于白玉蟾丹法的部分,家师南信云道长有详细的论述,各位有兴趣可以参看其著作。下面我将着重谈一谈白玉蟾作为一个雷部谪仙的回归之路。白玉蟾《飞仙吟赠留紫元》云:

夜骑玉鳖采明月,药殿瑶台寒彻骨,三十六天不闭门,风吹琪花散飞屑。

萧谁呜处队仗多,八万霓裳歌白雪,紫皇宴罢驾方出,整衣端简去朝谒。

火铃将军呵一声,左右万真耸毛发,奏云臣是雷霆吏,旧因罪去辞丹阙。

红尘埋身平至耳,餐青饮绿守苦节,飞神登天来正渴,是帝有酒觅一啜,

使臣一醉放臣归。归去人间向人说,凤凰阁下问归途,琼童玉女却问子,

天上日长太清虚,人间还似此间无?摇头不答径拂袖,白云眇眇迷清都,

洞中猿鹤更相认,白石烂兮青松枯。

白玉蟾在这首诗里透露,自己原本是雷部的一名神员。而《神霄吟三绝》中更是道明了具体的职务是“玉皇香案吏,金阙禁垣卿”。因为贪饮一杯酒之故,触犯天条的放逐人间。“下世二千年,不敢向人说。吾已成金丹,留下飞仙诀。”但是如今已经成就金丹,可以飞升天庭了,故留下飞仙至诀,普度后人。

《海琼白真人语录·卷之一·师徒问答》真师云:“老子云: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多少是说的好也。后人谓之道,谓之心,谓之性,谓神者,谓炁者,谓一念者,谓法谓教,谓术谓情者。呜呼!支分派别,岂知乎有物混成者存哉!”白玉蟾真人认为,老子所谓“道”是一混成之物,把道说成是心、性、神、炁、一念、法、教、术、情都是不确切的。因为所有的这些都在道中。道不是有,也不是无,但是有和无都出于道。所以老君说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正因为法、术、神、气都源于道,故他们在本质上都有可以沟通通的地方。白玉蟾说:“玄牝,祖炁也。乃天地之根,性命之本。人能知此一窍,为道则真,为法则灵。乃神气之化,坎离之精。所以白玉蟾提出了,“静则金丹,动则霹雳”的雷法理论。盖金丹是祖炁之凝结,霹雳是祖炁之运用。

白玉蟾真人认为神是炁变化出来的。他说:“夫人身中有内三宝,曰精气神是也。神是主,精气是客。所言神女三千六百,及乎三万六千神者,此皆精气所化。今人心猿意马,一日千里,又况精衰于淫,气竭于嗔。更且眼随色转,耳被聋瞒,所益于己者几何?而所丧者不可胜言也。曾不知神光外散,气力四驰,既精气不存,而欲金童玉女在左右,可乎?万神一神也,万炁一炁也。以一而生万,摄万而归一,皆在我之神也。”正因为行法所召之神祇兵将也是我之精气所化,故白玉蟾祖师提出了修道之人,必须要做到宝精爱气,法术方能灵验。

在白玉蟾真人看来,一个人要成仙,不仅要精气完足,内丹结就,也需要上方神灵的哀愍与接引,方能飞升天阙。在《海琼白真人语录》中保存了一张白玉蟾祖师写给神霄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的《陈情表》中忏悔了自己的罪过,云:“臣故做误为之罪,愿垂宽大之恩,暂起复灭之心,克合冲虚之妙。所行雷部之法,所掌霆司之章。辅正除邪,济生度死。三司将吏,咸归役使之权;五部风雷,总属招呼之令。或寸功片可录于金简,则微臣小子终到于瑶京。”希望神霄大帝原赦其罪愆,自己在行法过程中,或有寸功片善,也希望神灵能够记录下来,作为日后飞升之功德资粮。《与彭鹤林书》云:“常时唯香烛将吏外,不过一符一水,愈疾驱邪而已。此是代天行化之本旨。”足见白玉蟾并不认为光凭修炼内丹便可以成仙,还需要积功累德,更需要神明暗中的护佑,才能感通神明,飞升瑶阙。在这里白玉蟾将内丹修炼和道教传统的神仙信仰融合在一起了。白玉蟾认为大道是混成之物,不仅仅是内丹,其他法术官将,也在道之中,也是修道的一部分。这个也是白玉蟾仙学思想和张紫阳真人不同的地方。紫阳真人的内丹修炼是一己之事,从筑基采药、交媾龙虎、结就金丹,到后来参透如来圆明本性,都是修道之士个人的事情。但是在白玉蟾这里,修仙就不仅仅是个人的事情,还需要与社会互动,积累功德,度化众生。

 

三、     内丹与道教之关系

 

上面我们分析了白玉蟾真人的丹法和紫阳真人丹法不同的之处,其最明显的就是与道教神学融合在一起了。我想之所以造成这个差别,有一个主要的原因是白玉蟾祖师兼习雷法,故其丹法不得不受雷法神学之影响。

近代的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在其《中华仙学养生全书》中指出,“神仙家的思想理论与方术,综合而观,可以称为超人哲学。虽其中法门,种种不同,程度有深浅之殊,成功有迟速之异。然其本旨,总在平改变现实之人生,不在乎创立迷信之宗教。”又说:“吾人今日著书,乃为研究学理,预奋将来同志诸人,实地试验,解决人生一切问题,与彼阐扬宗教者,用意固有别也。故对于道教之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玉皇太帝,毫无关系可言。”而武国忠在评价陈撄宁的功绩时候也说:“一代仙学大师陈撄宁先生……首次将仙学学术从三教理义的圈子中单独提取出来,把它作为一专门的学科来进行研究,以扶助仙学独立自由地发展,而摆脱其他宗教教理教义对仙学的束缚。”在陈撄宁一脉看来,内丹仙学作为一种单独的学问是不必依附于宗教的,故陈撄宁虽然提倡内丹,但是并不崇拜元始天尊、太上老君。其内丹之成就也是纯粹技术上的成就,并非宗教意义上的。他认为仙学是重实践,而不尚虚谈的,是靠自己而不靠神灵的,是没有什么宗教色彩的。陈撄宁先生所说的仙学,类似于紫阳真人时候的情况。而其所说的杂有宗教色彩的仙学,则是白玉蟾祖师的仙学思想。但是我想白玉蟾的仙学思想,有其一定的历史原因。并且内丹本身起源于以前吐纳、存思,和上清派的修炼有密切的关系。何况道本是浑然之物,元炁、精神、将吏、法术,都在道中。就这点,我还是比较赞成白玉蟾祖师的观点的。

笔者认为,不能完全分清内丹和道教的关系,虽然说内丹是道教方术中比较没有宗教色彩的修炼方式。但是不可否认内丹确实是从混沌的神学修炼中脱胎而出的,只是后代祖师在修炼过程中,思考其原理,又赋予其较为理性的哲学理论。闻一多先生也曾指出,先秦的道家思想也是在上古信仰中发展起来的。内丹的发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至于五代而基本形成,《悟真篇》出而理、法大备。但是内丹本身是作为追求成仙的一个法门,它的发展和形成,和道教是密不可分的。至于白玉蟾又将发展成熟的内丹思想和神霄雷法融合,将积功累德和内丹修炼融合,还是有他一定的道理的。

 

主要参考文献:

 

《海琼传道集》

《海琼问道集》

《海琼白真人语录》

《中华仙学养生全书》

《历代真仙体道通鉴》

《南宗五祖白玉蟾》、南信云著

 

本文发表于唐山玉清观主办《道影随行》第二十九期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