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文:好运相伴 [导读]教育部和国家外国专家局决定组织实施高校领导赴海外培训,今年共100名左右高校领导将到日本、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地培训。希望能从国外的大学管理模式中学习经验,用10年的时间创立中国的世界一流大学。 新闻连接:http://news.qq.com/a/20100518/000054.htm 在讨论中国为什么无世界一流大学之前,我们应该首先了解到底具备什么条件才算得上是世界一流的大学。 北大原校长许智宏是这样认为的,世界一流大学主要有3个标准:一是有从事一流研究工作的国际知名教授;二是有一大批影响人类文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三是培养出一大批为人类文明作出很大贡献的优秀学生。 中国大学现如今的状况,我想不用我太多的解释,大家也是有目共睹的,很久以前一个大学生确实很了不起,但是现在大学生算个什么?遍地都是,随便用手一抓就是一大把,身价还不如某些农民工。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可是我总觉得我们国家的教育在倒退,大学不是在培养有用之材,而是在借助培养的幌子收揽钱财,只要你有钱就不怕没学上,只要你有钱就不怕上不了中国最好的大学,可是就是因为这些富二代的出现,让本来还算的上可以的大学也变的那么低俗。 那到底为什么中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世界“一流”大学呢?本人大概总结了一下,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中国教学模式的生搬硬套、死板。 从我们小学到大学,上课总是老师在讲台上夸夸其谈,学生只能在下面安静的听着,如果说随意说话还要受到惩罚,学生总是被动的倾听者和接受者,根本就没有发言权,老师也好象是完任务一样,讲完了教案就下课,很少和学生去互动,这样的教学模式是绝对培养不出有创造力的学生。 第二:中国缺少敢挑战权威的学生。 中国的学生似乎都是为了考试而学习,在学习中不管遇到什么疑问,都是按照课本上所讲的记忆理解,从来不去按照自己的思维模式答辩,因为考卷上面的正确答案也是唯一的,那就是课本,这样的结果直接挫败了学生的挑战性。 第三:一考定终生,不挖掘孩子的潜能力。 不管从小学升初中,还是初中升高中,更甚是高中升大学,我们国家都采取的是一考定终生,即便是你这个学生某一课考了满分,而其它的科目考不很差,总分没有达到录取线,你这个学生也是没有大学上的。这样的结果直接把一些学生在某些方面的潜能拒之门外,有时候他们为了能够上大学,也只能把自己的爱好兴趣收敛一下,以便腾出时间来学习那些他不喜欢的科目。 第四:专业选择过早,就业惹的祸。 中国的大学生在入校之前就已经选择好了自己的专业,学生在18岁的时候,还不了解大学课程,更谈不上感兴趣,这时候就让他们选择专业,并灌输就业的观念,这限制了他们的视野。 第五:大学大量扩招,把教育和钱挂钩。 从2000年开始,中国大学开始扩招,自那以后一发不可收拾,年年大量扩招,似乎上大学是越来越简单了,这直接减低了孩子在初中、高中的学习兴趣,认为现在上大学这么简单,有必要那么努力吗?有钱人家的孩子更是嚣张,我父母有的是钱,即便我高考是没有上录取线,只要我花点钱,我一样能上中国最好的大学。 这次,教育部组织大学校长国外考察团,我看一点必要都没有,要想解决实际问题,更应该从中国的实际国情来考虑,难道说你们去国外的大学考察一下就能创办出中国的“世界一流”,我看未必!孩子的教育不仅仅在大学,本人我觉得小学、初中、高中的教育更重要。是不是到时候你们明白了这个道理,再组织全国所有姓后面带“校长”的人去国外考察呢?这简直就是教育界的悲哀,全世界最大的笑话!
特别声明: 一、本文为原创,著作权及使用权为(作者笔名:好运相伴)归本人所有。 二、本文首发于腾讯个人博客(http://meiziluck520.qzone.qq.com/ 三、未经许可严禁对本文作修改、节选、断章性质的处理。 四、可转载,但必须注明原文章首发的出处网址,及文章作者,严禁复制。 五、如若转摘用于杂志网络媒体新闻,必须通知作者得到允许后方可。 六、作者联系信息:QQ:43899165 邮箱: meiziluck520@qq.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