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计中的重要性的确定。
(2012-11-30 11:39:55)
标签:
杂谈 |
重要性
重要性
《企业会计准则第30号-财务报表列报》对重要性的定义:是指财务报表某项目的省略或错报会影响使用者据此作出经济决策的,该项目具有重要性。重要性应当根据企业所处环境,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予以判断。
判断项目性质的重要性,应当考虑该项目的性质是否属于企业日常活动等因素;判断项目金额大小的重要性,应当通过单项金额占资产总额、负债总额、所有者权益总额、营业收入总额、营业成本总额、净利润等直接相关项目金额的比重加以确定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是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如果适用,实际执行的重要性还指注册会计师确定的低于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一个或多个金额
确定重要性需要运用职业判断。通常先选定一个恰当的基准,再乘以某一适当的百分比来计算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在选择基准时虑需要考虑下列因素:
适当的基准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我们根据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和经营状况给出如下基准,供参考:
|
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或经营状况 |
恰当的基准 |
|
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 |
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亏损 |
|
税后利润 |
|
|
或营业收入 |
|
|
非营利性组织 (如学校、慈善机构、研发中心等) |
费用总额 |
|
或总收入 |
|
|
或资产总额 |
|
|
新设立实体运营初期 |
所有者权益总额 |
|
或费用总额 |
|
|
或资产总额 |
|
|
以资产为主的实体 (如基金) |
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之前的利润((EBITDA) |
根据行业经验,我们给出如下经验百分比,可参考:
|
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性质或经营状况 |
经验百分比 |
|
以营利为目的的实体 |
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的5%到10% |
|
税后利润的5%到10% |
|
|
或营业收入的1%到2% |
|
|
非营利性组织 (如学校、慈善机构、研发中心等) |
费用总额的1%到2% |
|
或总收入的1%到2% |
|
|
或资产总额的0.5%到1% |
|
|
新设立实体运营初期 |
通常不超过所有者权益的1% |
|
或费用总额的1%到2% |
|
|
或资产总额的0.5%到1% |
|
|
以资产为主的实体 (如基金) |
通常不超过扣除利息、所得税、折旧、摊销之前利润(EBITDA)的2.5% |
2.2.2 相对于营业收入的百分比通常随基准的金额大小发生变化。基准金额及对应的百分比可查下表
|
基准金额(万元) |
适用百分比 |
|
500万元及以下 |
2% |
|
1,000 |
1.50% |
|
5,000 |
1% |
|
10,000及以上 |
0.50% |
2.2.4 运用较低经验百分比的情况:
l
l
l
l
l
2.2.5 运用较高经验百分比的情况:
l
l
l
l
为选定的基准确定百分比需要运用“执业判断”,通常选定的百分比不应超过上述指引规定的百分比。当采用高于上述指引规定的百分比时,应由合伙人作出合适的专业判断。
选定恰当的基准和适用百分比后,我们将基准的金额乘一个合适的百分比来计算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恰当的基准×适用的百分比
对小型被审计单位的特殊考虑
如果小型被审计单位由所有者管理,所有者以管理费或薪酬的形式拿走了大部分的税前利润,其经常性业务的税前利润可能一直很低,在这种情况下,将扣除由于所有者结构而分摊的总部管理费用和薪酬及税金之前的利润作为选定的基准可能更加相关。
3.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根据被审计单位的特定情况,如果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一个或多个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可能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注册会计师还应当确定适用于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一个或多个重要性水平。
下列因素可能表明存在一个或多个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其发生的错报金额虽然低于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但合理预期将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依据财务报表作出的经济决策。
(1)法律法规或适用的财务报告编制基础是否影响财务报表使用者对特定项目计量或披露的预期(如关联方交易、管理层和治理层的报酬);
(2)与被审计单位所处行业相关的关键性披露(如制药公司的研究与开发成本);
(3)财务报表使用者是否特别关注财务报表中单独披露的业务的特定方面(如新收购的业务)。
4.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4.1 为什么要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仅为发现单项重大的错报而计划审计工作将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单项非重大错报的汇总数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更不用说还没有考虑可能存在的未发现错报。
确定财务报表整体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根据定义可能是一个或多个金额),旨在将财务报表中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与确定特定类别的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相关的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旨在将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中未更正与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这些交易、账户余额或披露的重要性水平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
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水平时,应考虑对被审计单位的了解;前期审计工作中识别出的错报的性质和范围;根据前期识别出的错报对本期错报作出的预期。
4.2 从数量方面考虑
4.2.1 我们将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设定为1 (即100%),通常以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的50%-75%作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我们根据审计业务风险的高低选择实际执行的重要性时适用的百分比,审计业务风险越高,适用的百分比越低。
(若使用“扣减百分比”的方法可表述为,我们通常在财务报表总体重要性(100%)的基础上扣减50%-25%作为实际执行的重要性,审计风险越高,扣减百分比越高。)
4.2.2 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和75%的情况
|
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50%的情况 |
接近财务报表整体重要性75%的情况 |
|
(1)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多 |
(1)以前年度审计调整较少 |
|
(2)项目总体风险较高 (如处于高风险行业,经常面临较大市场压力, 首次承接的审计项目或者需要出具特殊目的报告等) |
(2)项目总体风险较低 (如处于低风险行业,市场压力较小) |
7.1.2 确定实际执行的重要性。
在集团审计中,需要分别为集团财务报表整体和组成部分财务信息确定重要性。在制定集团总体审计策略时,使用集团财务报表总体的重要性。
7.2组成部分的重要性应当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
为将未更正和未发现错报的汇总数超过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的可能性降至适当的低水平,应当将组成部分重要性设定为低于集团财务报表整体的重要性。针对不同的组成部分确定的重要性可能有所不同。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