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九娘峪(原创)

标签:
文化 |
偶翻《蒲城县志》,看见下面一段文字:
九娘峪
岳王山、九娘峪乃故乡大孔地名,岳王山横亘在家乡的北面,小时候知道它叫无量殿山,因其山顶的无量殿而名之;后来知其名曰武当山,与湖北的道教名山武当山同名,传说彼武当山有道士带徒弟曾到过此武当山,至于是否因此而名之,却没有人敢肯定;近来翻资料,见官方称此山岳王山,何以名之?村里的老人也说不出个所以然,能说清的是,岳王岳飞肯定没有来过这里!至于是否先人因崇敬岳飞而名之,又没有人能说清,但从县志上看,民国时期大孔寨曾名为忠武乡,却是实实在在的事!
至于九娘峪,一直只知道是个地名,却不知有九天玄女庙!九天玄女何许人也?很早我便从《水浒传》里知之一二。没有她的保护,宋江肯定身首异处,没有她赠予天书,宋江何以驾驭三十六天罡,七十二地煞?却不曾想到贫瘠的故乡竟也建有她的祠庙!一时便很后悔这么多年竟然不曾踏足此地,后悔之余,便决意探访九娘峪!
年前回到故土,老天终于落了一场雪。初二,去给小舅拜年。出了门,太阳虽悬在当空,阳光却惨淡地没有一点脾气。远眺,光秃秃的岳王山似乎愈显苍老、瘦瘠,一付有气无力的样子。吸引眼球的是山脚,山脚很高,仿佛悬在山边人家的头顶,但隔一段,山脚便会出现一片炫目的白,恍惚中好像久病不愈的人的脸!我知道那不是未融的积雪,而是为了生计的乡亲终年开山挖石的结果!我在心里微微叹了一声。
进了小舅家的村,村子依然没有多大的变化,只不过村头多了一座歇山式的建筑,一看就是个庙。我有点好奇,便向同行的小弟问个究竟。小弟道:“这个村的人过日子主要靠挖石头,挖石头很危险,动不动就死人,为了求神保佑,村里人便集资修了这个山神庙!”我不由自主地“哦”了一声。
小舅虽说仅比我大几岁,但却苍老的像岳王山,人又瘦了不说,前边的头顶几乎成了不毛之地,脸上的皱纹也似岳王山的皱褶。很小的时候,小舅便开始挖山采石,现在他仍然和儿子挖山采石,可挖了这么多年,他家的日子却没有多大的改观。去年过年,小舅家出了点事,我去时他躺在炕上没有起来;今年小舅家又出了点事,他虽没有躺在炕上,但脸阴沉的似一个烂苦瓜。我实在不愿和他苦脸相对,便打问起了九娘峪,小舅道:“远倒是不远,从草原村西往北一拐,就进了峪,可现在山里有雪,不好走。”不好走也得走,这样,我便逃了似地离开了小舅家。
进了峪口,道路倒也算不得崎岖,路面的积雪也已融化,两边的山上远看光溜溜的什么也没有,微风拂过,却见匍匐的枯草瑟瑟发抖。再往里走,忽见两边乱石狰狞,铺天盖地,大的似牛,小的似卵。乱石后边隐约可见一个又一个洞口,仿佛云岗、龙门、敦煌、麦积山的石窟。我有了好奇,心想洞里莫非九天玄女庙,如此还真是别有一番洞天!于是顾不得乱石羁绊,急急向洞的地方爬去。进了一个洞,里面什么也没有,又进了一个洞,里面依然空空如也……进了所有的洞,虽说大的超过过去生产队的打麦场,小的也有两个院落大,里面却除了洞顶滴下的水在地面形成的冰柱外,哪里有可欣赏的景物?我大惑不解,却听小弟道:“这有啥看头,都是人挖石头打得洞。上面不让挖石,一些人便想了怎么个办法!”我恍然大悟,一时颇为乡民的聪明才智而感慨。出了洞,站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眼前的山、洞,又看一眼山脚的村落,我忽然想:假如有一天这洞“轰”地坍塌了……我不觉不寒而栗。
http://s11/middle/739d4e48x7916ac8c764a&690
再往里走,便没有了路,向西边山上瞭望,眼前不觉豁然一亮,但见远方的高山上突兀起一片深沉的绿,视角转换中,一会儿仿佛一条绿色的瀑布,一会儿又仿佛一片风平浪静的海湾。我不由地在心里感叹道:“难得的一片绿啊!”感叹之余却又想:“莫非九天玄女庙掩映在这一片绿中,如此还真别有一番情致!”再看脚下的山谷,两山对峙,野木森然,积雪皑皑,便又想:“名曰九娘峪,庙应该在谷里。”于是,我便高一脚、低一脚踩着山路向里走去。爬上一道坡,路没有了,只有厚厚的积雪和干枯了的野蒿,我没有停留,继续往前走。终于逶迤到尽头,崚嶒的石山耸立在面前,却哪里有庙?正在懊恼,忽见头顶上方悬崖峭壁处明显有人垒的石头,好似一条路。气喘未定,我又匆匆向上爬去。到了峭壁前,果然环绕了一条路,路宽约一米,除下面有人修的痕迹外,平坦处纯天然形成,后来我知道了这不叫路,而美其名“观花台”。其时阳光正好射在峭壁上,我沐浴着金色的光波,心情异常惬意,面对着脚下的山谷不由得大喊了几声。
转过峭壁,是一小片平地,仍然没庙,再走就要爬羊肠般地山路。正不知所措,只见山上下来几个人,我忙喊道:“上面有庙吗?”回答说有,又问远不远,回答说远倒不太远,但没多大意思。我立时便有点气馁,一时很想随那几个人下山而去,可转眼一想,已经走了这么多路,不去却是遗憾,再说应该离那一片绿不远了,何不前去拜访一番呢!这样一想,我即鼓足干劲,继续向上爬去。
沿着崎岖的山路,小心翼翼地踏着积雪,也不知转了几道弯,那一片绿终于闪了出来。又往前走了一段,眼前相连的山仿佛一本打开的书,翻开的书页上尽是郁郁葱葱的松柏,这便是我看到的那一片绿了。绿色下面相连的是一座边沿垒了石块的平台,平台上彩旗招展,空虚中露出一片黑色的屋脊,肯定便是九天玄女庙了。
http://s2/middle/739d4e48xbae2c9e5b331&690
气喘吁吁爬上平台,我却多少有点失望。平台倒也不小,约莫一个院子大,可上面除左右对称着两座破烂不堪的石屋外,便是那座庙了。说是庙,其实就是一间土房子,进了山区随处可见。房子不大,土墙青瓦,门上方悬一匾额,上书“九天圣母”,两边墙上用毛笔写了对联,仔细分辨方看清左边是“清泉石上流”,右边是“明月松间照”。房子里面还算整洁,对门处塑了三个神像,中间高大者,便是九天玄女。房子左旁有几台石阶通向一泓清泉,名曰“九娘泉”,水清澈透亮,一尘不染,被传说为神泉。但最让我惊叹的是庙前唯一一棵参天古柏,古柏遒劲挺拔,苍翠葱绿,伸出的枝干恰似一盘盘姿态各异的苍龙。但更让人称奇的是,树杈基部竟然长一桑树,二树相嵌,凝为一体,被人们亲切地称为“柏抱桑”。当年这桑树已高约八、九米,前些年乡人重新建庙时,它忽然从底部折断,坠落在地,乡人纷纷惊呼娘娘显灵,让桑树为庙宇增砖添瓦。后来新的桑树又长了出来,而今已高约两米,粗若拇指。
http://s1/middle/739d4e48xbae2c511dc70&690
看庙的是一个四十多岁的汉子,穿着打扮非僧、非道,纯粹一个庄稼人。大概来人少的缘故,他不厌其烦地给我叙说九天玄女庙当年的辉煌以及圣母娘娘如何灵验诸如此类的话,边说边带我看散落在院子的碑石、花纹石墩。我虽听了个一知半解,但却做出谦谦君子的样子,任由他信马由缰的讲解。言谈中话题自然转到了山上的树林和庙前的古柏上,我便问道:“为啥这里的山上长满了树,其他地方却光秃秃的?”
汉子很得意地说:“这里是娘娘仙居的地方嘛,娘娘保佑着呢!”
我道:“山下面娘娘就不保佑了吗?周围很多人不是给娘娘上香吗?”
汉子不满地说:“挖山都快挖到娘娘脚下了,上香还挤个屁用!”尔后却又叹道:“不过也是,咱这里啥也没有,只有山上的石头还能卖点钱,庄稼人不挖石头,日子没法过呀!”
我无话可说。
从山上下来,又经过那些石洞,思索了一路的我忽然想到,假如有一天能把九天玄女庙过去的辉煌恢复起来,又在这些洞里塑些泥像,门口栽满树,一者发展了旅游,二者又保护了生态,三者乡民还有了事干,这样多好啊!
也不知我的想法能行吗?如若行,会实现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