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态旅游的四个效益

(2013-01-29 19:51:00)
标签:

杂谈

旅游

环境教育

生态旅游不仅通过自身的行动、宣传教育作用促进生态环境的保护,而且作为旅游生态文明的许多正面效益对发展经济文化、生态建设、可持续发展都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实实在在的效益,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人文效益等。

1、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

生态旅游对经济的影响体现为三个方面:直接、间接和交叉影响。直接影响反映在单个旅游者会由于生态旅游环境和行为增加支出,而间接影响体现为增加旅游消费,交叉影响是生态旅游带来的诸如"口碑效应"等潜在影响和知名度。生态旅游提升可持续发展观能够促进区域的经济持续发展,通过经济利益的再分配过程也可以使社会分工趋于合理化,扩大社会就业的机会等等。正如太平洋经济合作理事会(PECC)秘书长艾杜阿尔多·佩德罗斯在第二届国际生态旅游论坛(2004)上指出的包括生态旅游在内的旅游经济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特别是在就业方面对世界经济的贡献尤为显著。世界旅行与旅游理事会总裁让-克劳德·鲍姆加腾认为,私有企业进行生态旅游开发除盈利外,还由于保护环境,取得社区的支持。厄瓜多尔学者奥斯瓦尔多·马吉奥研究认为一颗50年古树可以产生的价值为19万美元。计算的过程包括:它生产氧气的价值、清除空气污染的价值、保持水土流失的价值、为动物构建家园的价值等。可见,生态旅游构筑的价值链不仅仅体现在现实的经济意义,也体现在潜在的,长期的经济意义。这也是它有别于传统旅游最主要的方面。

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体现:

第一,提高了外汇收入和国内旅游收入水平

外汇收入是国际旅游者所交纳的旅游费用,国内收入是本国旅游者在自己国家的消费。收费项目包括门票、交通费、住宿费、餐饮费、购物费、娱乐费以及医疗、保险、邮电、通讯费等。生态保护区的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参与旅游者所交的观光费用。主办生态旅游的单位将这笔费的一部分交给保护区,以换取对该保护区的使用权、合作契约。生态保护区在土地开发上搞生态旅游也有利可图。

第二,提高生态旅游地域知名度,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各种其他机会

生态旅游的发展通过旅游促销和旅游者的流动等等,提高了区域的知名度,改善了投资环境,产生了名牌效应,增加了无形资产,为经济联合、吸引外地资金创造了条件,如我国的云南省人民政府批准的500万美元以上的外资旅游项目就有30多个,实际利用外资4亿多美元,旅游业成为全省外商投资较多的行业。

第三,生态旅游的开发增加了本地区经济收入,提高了自我发展能力

旅游开发和生态旅游开发还可以带来若干间接效益。据测算,国外每1美元的直接旅游收入可以带动2.5美元的间接收入,在我国旅游业每收入1美元,可带动国民生产总值增加3.12美元。特别是一些贫困地区发展生态旅游业可以帮助脱贫致富,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如法国的东南山区通过旅游,特别是滑雪旅游的开展,使法国占国土面积的21%的山区经济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2、生态旅游的社会效益

生态旅游是对历史资源的传承和延续。当我们在西方文明的侵袭下慢慢失去民族传统特点的时候,属于我们自己的独特的旅游资源也在渐渐地消失,如果我们不能以生态旅游的理念开发和保护旅游资源,那么民族的文化也就会逐渐没落了。现在的旅游资源是经由历代中华民族祖先的血汗、智能以及梦想改造而成的,是先人们留给我们的遗产。从旅游当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各个历史阶段的痕迹,这些痕迹就具有不可替代的教育意义、象征意义和潜在意义。生态旅游也将为后世子孙留下宝贵财富。其社会效益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 有利于保护地方传统文化,促进民族文化发展

生态旅游主要是自然生态旅游,但也有民族生态文化、地域生态文化的旅游内涵。为了开发生态文化旅游项目和产品,就需要对当地民族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整理、继承、保护和发扬,以便进一步发挥民族文化资源的内在价值。如瑞典、英国、加拿大等国家,就特别强调尊重地方文化传统,鼓励开发与当地居民文化传统相一致的旅游项目,注重社区的参与,增加当地人管理生态旅游业的权力。瑞典北部土著萨米人居住区是该国重要的旅游区,萨米人的历史、文化和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吸引了许多国际旅游者。瑞典政府为继承这种民族文化传统,采取了严格的保护政策和措施,限制其他现代产业的发展,将传统驯鹿与生态旅游有机结合起来,引导萨米人发展传统文化生态旅游业。

第二 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促进国民素质的提高

当今,人们越来越关注生活内容和生命质量。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特殊的高层次的旅游方式,不仅能更多地赋予旅游者地理、历史和生态环境知识,而且比其他旅游活动更有效地开拓视野,陶冶情操,娱乐身心,对人们的身体、工作、事业和生活都会产生深刻的积极的影响。国民素质是以知识、技术和对社会关注水平为标志的,生态旅游恰是这种深厚的自然和文化的供给源头,人们通过生态旅游,能够更好的培养其崇尚文明的良好习惯,对提高国民生活质量和素质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第三促进生态旅游区社会政治环境改善,提高管理水平

生态旅游往往是一种跨国界、跨地区的广泛人际交往活动,接待国际生态旅游者同一般旅游者一样是对外开放和有好往来的重要体现,有利于在世界上树立良好的形象,有利于扩大国际合作和民间外交,有利于推动科学技术和文化交流,有利于促进世界和平,同时也有利于促进各旅游区改善自身的社会、政治、政策环境,促进区域社会全面发展,提高运用高新技术手段进行社会管理的能力。

第四 促进社会安定

除了上述社会效应外,生态旅游还可促进民众参与环境保护,提高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消除生态旅游区的民族隔阂、促进社会安定,优化市场需求结构等。

3、生态旅游的环境效益

生态旅游是一种强调全新的旅游形式,其遵循的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其根本宗旨是旅游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从永续发展的观点来看,生态旅游对环境的正面效益是十分明显的。

第一,提高环境质量的效益。

优越的环境质量是生态旅游最强大的旅游吸引力,在环境意识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如果没有优越的环境,旅游资源再好,也不可能成为旅游胜地,有一些地方既没有出色的文物古迹,也没有奇特的自然风光,却因其环境质量上乘而成为生态旅游胜地。

根据国家级风景区质量等级标准规定,其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和水环境质量都应该是I级或者II级。这一标准促使各个风景区对大气环境极力进行保护,对大气污染进行治理。如黄山市汤口镇寨西村,在开发生态旅游之前,家家都砍木烧炭,砍柴煮饭,每年破坏树木35万-40万千克,既造成了黄山森林资源的破坏和空气的污染。开展生态旅游以后,他们意识到保护大气质量的重要性,家家户户自觉地改善了能源结构,改用液化气,使大气污染状况得以好转。湖南张家界过去空气中二氧化硫含量高达0.62mg/m,超过了国家I级大气标准3.68倍, PH值达4.44,开展生态旅游以后,规定了排污标准。在促进水体保护和水体污染的治理方面,有明显的效果。许多风景名胜区山清水秀,水体洁净,优于周围其他地域的水体环境。如昆明滇池由于多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旅游度假区的经历,使水质污染严重,构成负面影响,成为旅游开发的限制因素。为开展生态旅游,昆明市在滇池畔兴建了几座污水处理厂,彻底整治了大观河等几座入湖河流,将草海与外湖隔离开来,开通西园隧道,清理草海等,总共耗资160多亿元,大大提高了滇池水体质量。

第二,保护自然资源和野生动植物方面的效益

从正面环境效应的角度来看,生态旅游具有保护自然界和野生动植物的功能。众所周知,生态旅游可使游人与资源之间产生移情作用,减少负面伤害,从而建立起一种和谐的共生关系,世界野生动物基金会(WWF)对世界一些国家的国家公园的调查报告显示,推动和开展生态旅游可以促进生物,尤其是珍稀濒危生物的保护。这是因为生态旅游是一种环境友好的旅游方式,一般规模相对较小,行为要受到一定规范和限制。参与者一般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会以环境伦理作为行为的准则,而且在他们深切地了解了生态环境危机后,就会落实到实际的关爱环境的行动中。如在游览阿尔卑斯山时,顺手进行净山、净水活动;在德国,许多热爱野生生物的潜水者,会在潜水时顺便清理珊瑚礁的垃圾。有时生态旅游者还会成为前哨观察员,一旦发现某些珍贵资源和珍稀动物遭受破坏时,他们就会设法通知相关的保护团体或政府机构或者发起相应的保护运动。在自然保护区的实验区开发旅游后,一是可以起到对社区居民和旅游者的生态和保护意识的教育作用;二是为保护区的珍稀濒危生物保护找到经济支撑,增加保护和管理力度;三是可以通过生态旅游开发帮助当地群众就业和脱贫致富,人民富足了,反过来又会加强对野生生物的保护。

生态旅游不仅能改变当地居民的环境观念,而且还能促进政府加大野生动植物保护的投资和管理力度,比如非洲有许多国家公园,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东非和南非已建立了20.72万平方公里的国家公园,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野生动物庇护所。当地政府已意识到发展生态旅游可以赚取外汇,如一头野生大象每年创收61万美元,一头狮子每年能够创收2.7美元,一头雄狮一生创汇51.5万美元。如果用作狩猎战利品,一头狮子只能卖0.85万美元,作为商品出售仅得到0.1万美元左右。

4、生态旅游的人文效益

从旅游者角度来看,生态旅游是通过旅游者的走进自然、认识自然,从而达到自觉保护自然的目的。生态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最大的区别就是将环境教育贯穿于旅游的全过程。众所周知,旅游者的环境觉醒程度是参差不齐的,有的环境意识较差,需要不断提高。生态旅游的兴起,可推动旅游对环境的保护,营造优良环境,为强化人们的环境意识提供有利的契机。随着生态旅游实践的进一步展开,生态旅游的环境教育功能不断得以强化,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教育对象的扩大化,从只教育学生发展为教育所有旅游游客,把教育对象的范围扩展到了全社会。二是教育手段的提高,从单纯的游客用心去感受的教育方式,发展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艺术等知识展示自然,使人能够更为直观形象地接受教育,教育的效果会大大提高;三是教育意义更大,教育不仅仅是个人的环境素养提高,更为重要的是全民环境素养的提高,这将是人类解决21世纪所面临的生存环境危机的希望所在。

美国旅行代理商协会(ASTA)关于生态旅游的十条戒律是: 1.尊重地球的脆弱性。要意识到只有所有的人都愿意帮助保护地球,独特而美丽的目的地才能被后代享有。2.只留下脚印,只带走照片。不要折断树枝,不要乱扔杂物,不要从历史遗迹和自然保护区获取纪念品。3.使你的旅行更有意义,了解你参观的地方的地理、习俗、礼仪和文化,花时间倾听人们谈论的东西,鼓励当地居民参加保护环境活动。 4.尊重别人的隐私和自尊,要征得别人的同意再拍照。 5.不要购买用濒危动植物制成的产品:如象牙、龟甲、动物皮毛等。6.沿划定的路线走:不打扰动物,不侵犯其自然栖息地,不破坏植物。7.了解和支持为保护环境而努力的保护计划和组织。8.只要可能,就步行或使用对环境无害的交通工具。鼓励公共交通司机在停车时关闭发动机。9支持那些致力于节约能源和环境保护的企业(饭店、航空公司、度假区、游船、旅行商和供给商)及行为。包括改善水和空气的质量,再利用废物,对有毒材料的安全管理,消除噪音,鼓励社会参与以及使用致力于环保且有丰富经验的训练有素的员工的企业。10.询问美国旅行商协会的会员,以找出那些署名赞同美国旅行商协会关于航空、陆地和水上旅游的环境指南的组织。

美国旅行商协会建议这些组织采用自己的环境规范来约束在特殊景点和生态系统的行为。通过多种手段,使旅游者懂得作为一个旅游者,特别是生态旅游者必须履行的生态义务,奉行的生态道德,实践生态文明行为等。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雪村记事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