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红楼梦大观园中的几个院落之间的方位辨疑

(2011-06-07 18:48:36)
标签:

文化

分类: 细品红楼
关于几个院落之间方位的讨论:


1.凹晶溪馆和藕香榭:
首先凹晶溪馆和藕香榭之间是靠一条路来连接的.第七十六回书中写到"只一转弯,(凹晶溪馆)就是池沿,沿上一带竹栏相接,直通着那边藕香榭的路径".可见凹晶溪馆和藕香榭之间是一条沿着池岸,边上是竹栏维护的路径.竹桥是藕香榭自己带的.第三十八回书中写到"原来这藕香榭盖在池中,四面有窗,左右有曲廊可通,亦是跨水接岸,后面又有曲折竹桥暗接。众人上了竹桥".这小竹桥是和通芦雪庵的小径相接的."原来这芦雪广盖在傍山临水河滩之上,一带几间,茅檐土壁,槿篱竹牖,推窗便可垂钓,四面都是芦苇掩覆,一条去径逶迤穿芦度苇过去,便是藕香榭的竹桥了".从上面的文字可以看出凹晶溪馆和藕香榭之间有一条带竹栏路来连接,应该是比较靠近的.藕香榭肯定在大观园的西侧,因为它和暖香坞靠近,凹晶溪馆应该在大观园的东侧,(因为它距离栊翠庵比较近,栊翠庵在大观园的东侧,所以凹晶溪馆应该在大观园的东侧),所以两者分列在省亲别墅的两侧,靠一条小路相通,还是合理的.
2.凹晶溪馆和栊翠庵:
凹晶溪馆和栊翠庵肯定是比较靠近的.因为黛湘在此联诗,妙玉隐在附近假山后面偷听.随即三人就到了栊翠庵里眷写补句.可见凹晶溪馆和栊翠庵是靠近的.实际上,我的图中我把凹晶溪馆布置在栊翠庵后面,隔一水池.应该说还是比较近的.对于书中的理解,说靠近并不能理解为紧挨着,只要在附近就应该是合理的.不知轻兄看了我的大观园鸟瞰图没有,在大观园鸟瞰图我是把凹晶溪馆画在栊翠庵的紧后面,但是到画平面图时我又调整了.原因如下:首先谈赏月,不管是现在北京菜市口的大观园还是我的大观园鸟瞰图,凹晶溪馆不是朝东就是朝西,这样一来赏月就很有问题.因为如果朝东或朝西,那只有一个时间段可以看见水中月亮的倒影,其他时间都无法形成水中"只见天上一轮皓月,池中一轮水月,上下争辉,如置身于晶宫鲛室之内。微风一过,粼粼然池面皱碧铺纹,真令人神清气净"的美丽景色.只有凹晶溪馆朝南,才能形成从月出到月落都能赏景的效果.所以我就把凹晶溪馆安排在了水池的北侧.不知轻兄注意到没有凸碧山庄,凹晶溪馆和嘉荫堂是一组赏月祭月的建筑.嘉荫堂又是一个很大的退居(见贾母寿宴).但位置不详.为了使大观园平面更加紧凑,所以把嘉荫堂放在了省亲别墅正殿的后面,作为省亲别墅正殿的退居,而凸碧山庄放在主山的山脊上,这样一来就强化了中轴线,使凸碧山庄成为大观园中轴线的最高潮,和北京景山的作用相同.而凹晶溪馆放在沁芳闸桥为蓄水提高水位而形成的水池的北岸,这样安排既紧凑又合理.
3.关于藕香榭与缀锦阁:
藕香榭应该与缀锦阁是相近的,这是肯定的.书中写道"姑娘们都到了藕香榭,请示下,就演罢还是再等一会子?"贾母忙笑道:"可是倒忘了他们,就叫他们演罢。"那个婆子答应去了。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可见藕香榭与缀锦阁相隔不远.但书中并没有说就隔一条河,就在缀锦阁的对面.只要在附近不远就是合理的.
4.暖香坞与诸姐妹的院落:
红楼诸姐妹的院落在大观园的西侧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看历来的大观园图都是如此.除了北京大观园故意东西颠倒,以期符合曹公的原意.凡是就书论书的,都是红楼诸姐妹的院落在大观园的西侧.对于暖香坞也是如此,肯定是在大观园的西侧.对于红梅白雪那回,我们看书中写到"贾母笑着,搀了凤姐的手,仍旧上轿,带着众人,说笑出了夹道东门。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身后一个丫鬟抱着一瓶红梅。"从这段文字我们可以看出贾母从暖香坞出来,到暖香坞前的夹道,出夹道东门,然后应该是往南方向走.因为她要"已出了园门,来至贾母房中",所以肯定是往南走.宝琴所在的山坡肯定在栊翠庵附近.因为"山下得幽尼佛寺",所以栊翠庵附近是小山坡,宝琴刚从栊翠庵乞梅回来,站在山坡上,是合理的.这里要注意的是原文中写到"一看四面粉妆银砌,忽见宝琴披着凫靥裘站在山坡上遥等"可见贾母她们是边聊边走,边观景色,这时忽然看见路边的山坡上宝琴抱梅站在那里.所以应该是出了夹道东门走一段距离后才看见宝琴.不能理解为一出东门就看见宝琴,而由此推断此山坡紧挨着暖香坞,所以栊翠庵紧挨着暖香坞,所以暖香坞在靠东.从我的大观园图中可以看出:贾母等出夹道东角门,向南走,为的是出园门回贾母正室,所以边走边看,走到中轴线部分,忽见东面山坡上抱梅的宝琴,聊了两句,出角门,"南北宽夹道",再到贾母房中.从中可以看出,对于原文的阅读理解是十分重要的,只有准确阅读理解,才能准确绘图.
5.蘅芜院与诸姐妹的院落:.
从原文中我们可推出蘅芜院是在园子的北面,与诸姐妹本来就是隔绝的.没有理由说蘅芜院一定要有捷径到诸院落.从我的图中可以看出我的图中的蘅芜院到诸姐妹的院落有两条路.一是向西,过朱板折带桥,越盘山道,到稻香村,向东到暖香坞,向南到秋爽斋,再过蜂腰桥,到缀锦楼和潇湘馆.这是一条小路,另一条是大路,从蘅芜院出来,向东绕省亲别墅,过沁芳闸,沿柳堤向西到潇湘馆,在到西面诸钗院落.这是一条大路.我设计的大观园所有的路都是打"S"弯的,体现了中国园林设计中道路设计迂回曲折之美,如果路都是直来直去,那还有什么美感.实际上我设计的大观园本来就不大,想来宝姑娘走这两条路到诸院落,也不费什么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