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教育案例:小玩具要回家
(2011-08-24 20:50:33)
标签:
杂谈 |
分类: 个案观察 |
小班教育案例:小玩具要回家
红桥一幼
案例描述:
小班刚入园的孩子,大都是在成人的溺爱下成长的,玩过的玩具不收拾;乱扔废纸,甚至把自己桌下的废纸踢到别人桌下;洗完手不关水龙头,不是自己拧开的,看见也不关……久而久之,会形成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
一次活动时间,一些插塑玩具被几个追逐玩耍的幼儿碰掉在玩具柜旁,那几个孩子只顾玩闹,谁也没有去捡玩具。看到这情景,我没有急于干涉,而在一旁观察幼儿的表现。有的小朋友绕着走过去,有的小朋友从玩具上迈过去,有的小朋友从玩具柜里重新拿了插塑去玩儿。这时,赵晨羽小朋友走过来,看看地下掉的玩具,便蹲下来一片一片地捡起来放回玩具柜里。
针对这种情况,在餐前活动时我编了一个故事,讲给小朋友听,“小一班的玩具柜里有许多插塑玩具,小朋友们可喜欢啦。可是有一次,几个小朋友玩闹得把它们碰翻在地上,它们被重重地摔疼了,但让它们伤心的是,谁也不去送它们回家。插塑玩具正伤心时,来了一个小姑娘,她蹲下来默默地把玩具一块一块捡起来放回玩具柜内,插塑片们感动得直夸这位小姑娘,而且还让我告诉你们,这个小姑娘叫赵晨羽,希望每位小朋友都要向她学习。”
听完故事后,小朋友们便讨论起来,常怡说:“以后我也把掉了的玩具捡起来。”安伊宁说:“小玩具掉在地上了,我们玩的玩具就少了,所以玩具掉了要赶快捡起来。”陈天以说:“小朋友应该爱护玩具,玩玩具时要轻轻的,不能把玩具掉在地上。”……大家你一言我一语讨论得很热烈。
分析与反思:
在这件事中,教师没有急于纠正幼儿的不当之处,而是静静地等待关注幼儿的表现,并利用故事正面引导幼儿向做得好的小朋友学习,潜移默化的告诉幼儿怎样做才是对的,给幼儿自主讨论的机会,充分的发表自己对这件事的看法和今后的做法,使幼儿初步的树立了责任意识。
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感是很重要的,这是对幼儿的一项品德教育。在鼓励孩子关心、帮助他人时,感受爱心的可贵和被别人需要的快乐,同时在锻炼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中,使其感受自己的能力,增强自信心,初步培养幼儿的责任意识。
对幼儿责任感的培养,不但要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随机进行,也要争取家长的配合。我们要通过家长园地、家长会、个别交流等方式,使家长懂得,作为父母,要配合幼儿园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让孩子从小就懂得应该做什么,怎样做才是对的。在生活中大胆放手让孩子自己学习做力所能及的事,并鼓励他们自己完成。注意随时发现问题,随时解决,始终给孩子以正面的教育和培养,我们共同努力,持之以恒,孩子们的责任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