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反思小班音乐活动《泡泡不见了》

(2011-07-19 16:31:38)
标签:

杂谈

分类: 反思笔记

反思小班音乐活动《泡泡不见了》

红桥区第二十幼儿园  郭永静

《泡泡不见了》这首歌曲贴近幼儿的生活经验,歌词生动形象,易于幼儿理解、掌握。期间有两处间奏、两处休止,这对小班幼儿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如何挖掘这首歌曲中的核心价值,把一首传统歌曲上出新意、让幼儿轻松学习、主动学习是我努力追求的目标。我在设计组织这个活动中主要考虑了以下几点:

1、考虑到小班孩子的学习特点

新歌教学一直是幼儿园艺术活动中的难题,特别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他们受到知识经验和语言能力的众多限制,在记忆歌曲结构和歌词内容上有一定的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幼儿理解、体验和记忆,我根据歌词内容制作了简洁的图谱,帮助幼儿理解歌词。从幼儿学习的效果上可以看出直观形象生动的图谱发挥了较好的作用。为了帮助幼儿掌握间奏,我采用了在间奏处,让幼儿模仿吹泡泡的动作保持孩子学唱的积极性,让幼儿在场唱的同时,进一步体验吹泡泡的乐趣。在图示的帮助下,幼儿学得轻松,唱的愉快。

2、考虑到了各个环节的设计在活动中的有效发挥。

小班的课只有短短的十几分钟,如何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带给幼儿有益的学习经验呢?在整个活动的设计上,我删掉了不必要的环节。开始部分的练声,教师巧妙利用歌曲的旋律,引导有用小动物的叫声进行发声练习,既是为下面的歌唱活动作好准备,同时,也让幼儿在歌唱喜爱的小动物时自然地表达对动物的热爱之情如,充分利用幼儿已有的知识经验直接切入学习的主题。考虑到活动中孩子在情绪上始终是兴奋的、教师在开头和结尾特意设定了放松心情的律动,让孩子们在教师的带领幼儿放松心情达到动静交替。

3、考虑到了教师的示范作用。

新《纲要》中指出,“艺术活动是一种情感和创造性活动。幼儿在艺术活动过程应有愉悦感和个性化的表现。教师要理解并积极鼓励幼儿与众不同的表现方式,注意不要把艺术教育变成机械的技能训练。”小班幼儿的认知水平有限,更需要教师的情绪情感的带动。教师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幼儿,用语言、动作激发幼儿的情感,使幼儿在自然状态下自由自信的进行演唱,体验成功。教师在组织活动中,够关注到每个幼儿的表现幼儿,及特别是胆小时采取激励策略支持幼儿发展。给予每个幼儿表达、表现的机会,

本次活动存在的不足:

1、音乐活动更多的是让幼儿感受歌曲的旋律,引导幼儿积极的用自然欢快的声音表现歌曲的内容,歌词说的时间过长,复习演唱的形式还应再丰富一些,如:可以利用小动物的形象练习慢唱、快唱、大声唱、轻声唱、分组唱等。

2、图谱设计很巧妙,体现教育智慧,能很好的帮助幼儿掌握间奏和休止符,但是教师在教学中利用的并不充分,应将其单另提出来,重点加以感受,特别是空拍处可以用动作来表示

通过这次活动,我更清楚地认识到教师是平等参与活动中的首席,教师只有真诚的与幼儿交往,把尊重和信任放在心中,心怀目标,注重有效,才能使幼儿真正成为活动中的受益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