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学反思--“玩具管理员” 华明一幼 闫琦

(2011-07-11 22:19:27)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笔记

教学反思--“玩具管理员”

华明一幼 闫琦

片段一“玩具火车”

健健早餐后进入了操作区,自己玩起了数字小火车的玩具。区域活动结束后,孩子们在喝水自由活动。这时,一个男孩子跑过来说:“老师,健健口袋里有玩具。”这时健健走到老师跟前,从口袋了掏出了一个玩具小火车说:“我就拿了这一个。”“哦,小火车和要回家了,健健帮它回家 好不好。”这时,健健走到玩具柜旁放回了四个小车。

分析策略与反思

教师在发现幼儿拿玩具时,并没有一味的责怪孩子或是告诉孩子下次不要拿了,而是采用了很巧妙的方式,让幼儿将玩具送回了家。对幼儿给予了充分的信任,树立幼儿正确的情感态度。在接下来的生活中就要对幼儿的行为进行干预和关注,当幼儿做出不合理的行为时要及时的教育。

通过对健健的观察发现,他在和同伴进行游戏时也会出现争抢玩具的情况。当老师问他为什么要抢其他小朋友的,健健总是说:“我不是好孩子,我以后不抢了。”通过和健健的交谈,知道健健在家里妈妈很少给他买玩具,而且当健健犯错误的时候家长也总是一味的否定孩子。

对于四五岁的孩子在他们的观念里还没有什么是幼儿园的,什么是我的东西的概念,他们只是知道“只要我喜欢这个东西就是我的”。因为早在幼儿还没有具备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时候,就已经习惯了这种方式占有物品。手一指,妈妈就会把玩具拿来等等行为形成了目之所及的物品都能供他索取。

片段二“我是玩具管理员”

在自由活动时间老师邀请一个小朋友作为玩具管理员给小朋友奋发玩具,并且在游戏结束后将玩具收好送回到玩具柜。在活动前,教师首先提出作为玩具管理员的要求“要爱护玩具、能够将玩具整理好、知道玩具的家在哪?能够在活动结束后将玩具都送回到家中;一个玩具都不能落下呀,不然玩具妈妈会着急的。”这时健健怯怯的举手,老师选了他作为玩具管理员,还给他佩戴了小标志。健健在整个自由活动的时间都是认真仔细帮助小朋友分玩具,活动后又将玩具摆好放好。

分析策略与反思

这次的玩具管理员的活动是老师特意为健健准备的活动,在日常的生活观察中,老师发现健健还是会不自觉的将玩具放到口袋里。因此老师想到让健健管理玩具,首先,健健可以先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其次,也可以让健健建立物权观念,知道玩具都有自己的家,每次活动结束后玩具要一个不差的放回到原处。再给予他任务的同时对其的行为作出要求,让幼儿知道自己要做什么,怎样做是对的。在逐渐的活动和生活中建立幼儿的正确的生活习惯。

片段三“玩具要回家”

在户外活动前,孩子们都在喝水和入厕。这时,在一边喝水的健健忽然跑到钢琴旁边,捡起了一个小积木。健健老师再看他的时候,他笑着对老师说:“今天我是玩具管理员,如果玩具没有回家玩具妈妈会着急的对吧?”“你可真棒,知道小玩具要回到自己的家。那请健健快把它送回去吧。”

分析策略与反思

从一件小事中可以看到,健健已经逐渐养成了良好的情感态度。可见老师的教育策略是对健健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了。从开始在健健出现错误行为时教师并没有一味的的否定和责备孩子,而是充分的信任和理解,让幼儿在心理上没有负担并且树立了一定的自信心。在一日生活中渗透教育,让孩子得到充分信任的前提下为幼儿提出要求和任务并且鼓励其完成。再幼儿取得一点成绩时要及时的鼓励和帮助幼儿梳理相应的经验。

片段四“红鞋子”

今天午睡起床后孩子们都在活动室吃着午点,这时睡眠室里传出了阵哭声。老师赶快做过去问浩浩怎么了,浩浩说:“老师,我的鞋没了。”“怎么会没了呢?是不是你脱下来放在其他地方”。老师一边安慰浩浩一边帮浩浩找鞋子。这时在睡眠室的墙角老师看见了一双鞋子,“浩浩别哭,你的鞋在这了,一定是你放错了。”浩浩走过来说:“老师这不是我的鞋,我的鞋是妈妈昨天给我新买的,是红色的。”这时,一个小朋友跑过来说:“健健穿了浩浩的鞋。”

分析策略与反思

对于幼儿这种反复性的行为,教师需要深入的了解幼儿。在前几次的事件中,教师也跟健健的妈妈谈过,但是收效甚微。家长并没有认识到问题的重要性。当老师问健健喜欢浩浩的鞋子吗?健健说:“喜欢,我也想要红色的鞋子。”通过和健健及其家长了解,知道健健的家长对幼儿关注度不高,并且很少给孩子买玩具。这次教师和健健约定如果他在幼儿园有非常喜欢的玩具就可以和老师说,带玩具回家玩一天,但是一定要将玩具保护好,一天后要把玩具宝宝送回家。

并且教师也对健健家进行了家访,教师发现健健的家庭条件并不是很好,而且妈妈没有能力为健健准备比较多的玩具和新衣服。老师帮健健买了一双漂亮的新鞋子,让健健的妈妈送给健健。在和老师沟通后,健健的妈妈也知道老师是真的为孩子着想,并且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对于健健将来生活的影响。

具体措施

儿童私拿他人物品的行为和其他不良行为一样,与后天的环境和教育的有密切的关系。其原因除了片段分析中所讲的之外,从心理方面看,是无目的、无动机的习惯性行为;从环境方面分析,可能是由不良的诱因和不合理的需要引起,经过重复、强化而形成;从生理上看,可能是最基本的、合理的需求未获满足。儿童对自己和他人物品的区分有一个过程,年龄较小的儿童往往对什么属于自己,什么属于别人,尚无清楚的概念,他们动手拿别人的东西只是因为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差,非常喜欢这东西而已,在儿童没有道德概念之前,他并不懂得这是不道德的行为;儿童年龄稍大一点的时候,他们能区别“自己的”、“别人的”东西,但对于拿别人东西的后果可能没有认识到。儿童私拿他人物品的行为无论是有意识还是无意识,年龄大或小,对自己、他人和社会都是不好的,要及早进行教育。

对于幼儿出现不良行为时,通过对家庭情况的了解,和对其日常生活中的种种表现制定如下的具体措施:

1.积极促成家园合作,让家长能够配合教育。

家庭是儿童成长的摇篮,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长是幼儿的第一个老师,家庭是儿童的第一所学校。孩子的习惯在这里养成,教育从这里开始,因此,形成良好的家庭教养方式对孩子美好品德的形成有重要意义。通过片段二我们可以知道健健的家长忽略了其的教育,健健在缺乏关注的情况下形成了不好的社会习惯。

2.树立幼儿自信,信任孩子

孩子在刚开始偷拿别人东西时,心里不一定有“偷”的概念,必大惊小怪,应巧妙地让孩子讲清来龙去脉,如 “我喜欢”、“家里没有”、“他欺负我了我要报复”……应相信他不是有意的“偷”,耐心恳切地给孩子讲道理,说明这样做是不对的,鼓励孩子把东西送还给别人。只要孩子鼓起勇气送还物品,就应该表扬他,这样他才能体会到对其的信任,避免再发生类似的事情。

3.建立物权观念

为孩子准备他专属的日常用品,如碗筷、护肤品、拖鞋等,不要和其他人混用,帮助他从小建立“我的”的观念。如果可能的话,给孩子一个属于自己的小天地,把他的衣物、玩具和用具放在固定的地方,让他自己收纳,帮助其建立这样的观念: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空间,没有经过他人同意,不可以随意乱拿乱翻。

4.和幼儿加强沟通,实现幼儿小愿望

幼儿之所以会“拿”别人的玩具,主要是孩子在物质上的缺乏。老师可以在初期和孩子制定计划,每周可以让他选一次他喜欢的玩具带回家玩,但是转天早晨就要归还给老师。可以请其家长和孩子的动手制作的一些玩具,满足幼儿的课余生活。

5.正面教育,增强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

正面教育幼儿具有特殊意义,因为孩子年纪小、经验少,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更需要成人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直观生动的方法进行教育。我们可以通过讲故事、做游戏等方法,让孩子体验小主人公丢失东西后着急的心情,感受不经同意随便偷拿东西给别人造成的麻烦和痛苦,以提高孩子分辨是非的能力,掌握正确的行为。

6.家长做好榜样作用

孩子是大人教育的成果,也是大人的镜子。当今孩子身上存在的弱点和不足,正是反映了教育者自身的问题。孩子每天有三分之二的时间是在家中度过(幼儿园占三分之一),而婴儿则基本上是在家中生活。所以家庭对孩子的熏陶,家长对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是幼儿园和社会无法代替的。家长的行为习惯、是非标准、待人处事的态度、道德观念等方面痘时刻影响着孩子,如果希望孩子成为一个诚实正直的人,要求孩子不说谎,家长在生活中就不能采取欺骗吓唬的手段,自己要言行一致;同样,如果家长在日常生活中,有未经别人许可就拿东西的行为,爱贪小便宜,孩子耳濡目染的也会学着拿别人的东西。永远记住:父母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孩子产生永久的影响。家长对孩子的教育不但要用语言上的鞭策,更要用行动来给他们树立起榜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