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极罕见的唐代《乾元重宝背洪小平银钱》暨鉴赏
标签:
唐代极罕乾元重宝背洪小平银钱收藏 |
分类: 先秦五代十国 |

乾元重宝,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始铸,御史中丞奏请铸行“乾元重宝”,以乾元重宝一枚当开元通宝十枚。其钱文隶书,直读,书法规矩精妙,有光背及背下俯月、朱雀、穿上或穿下祥云或星文等。乾元二年又铸重轮钱,形制放大以当五十。后因通货膨胀,至唐肃宗死后,代宗继位,便令停铸大钱,独行开元通宝小钱。
依据主流泉谱所载,在唐武宗李炎会昌年间(公元841-846年),曾续铸过乾元重宝,即“乾元重宝背洪”铜钱(洪:洪州今江西一带)。谱载该背洪钱,有穿上洪,穿右洪两式,还有小平大样背右洪一品。近年对此乾元重宝背洪钱,有争论文章面世(见《江苏钱币》2010年第2期“乾元重宝背洪钱质疑”一文,徐达元、思 源著)。有关争议,虽然不无道理,然一家之言在这里便不多言了。愚在这里,仍采信泉谱之说,其乃唐武宗会昌年间所铸。

之所以如此,其原因也在早年愚曾经猎获到一枚该“乾元重宝背洪小平银钱”,材质的不同,基本上可证其铜钱非后做货伪制。此钱,愚一直未曾披露,时至今日,特将其帐中箱底儿找出来,拍照亮相,遣之于此公展鉴赏,实物实证,以飨泉好矣。

首识书相。一眼可识,本品面文“乾元重宝”二字,隶书书体,直读,“元”字左挑,背穿上一个“洪”字 。其字书写可谓中规中矩,笔划清晰,横直竖立,文字大小适中,布局协调规矩,整体书相凸显庄重,唐隶风格典型无异。续观其背,洪字可辨,笔划有粘连,与会昌开元通宝背洪钱类似,格式风格无例外。故而,无需细表,品文识书,本品书相堪称正点,愚见以为,乃为其时官炉出品(不完全排除私铸),其门得开,无有二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直径约为24.13毫米,重约4.01克,铸体厚薄适中,小平形制。其制式为中宽缘偏窄,面窄穿廓。其铸体显示,方正圆矩,平整地章,穿轮可见移范产生的类似少量流铜,然基本干净。续观字廓,轮廓分明,深竣挺拔,鼓凸自然而有度,恰到好处。如此这般,观铸识体,无需赘述,本品规整而自然之铸相,官炉铸品当为无疑,其门再开,无话可说。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浑身灰黑色包浆裹缚,其出于东北罐装窖藏。浆质踏实不虚,包浆色质深灰近黑,黑中有栗色显现,整体浆色十分润和老道,地章之上有泥垢,十分坚硬,其耄耋之相一目了然,非那种人为做旧之黝黑虚浆的伪作所能相比,再结合径重比,并据此包浆特征辨识,以及微露银白色及其重量,可确定其乃银质之材。藉此无需细表,辩锈识浆,本品材质包浆皆为纯真,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其门又开,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乾元重宝背洪小平银钱”,三相一材,无不开门,乃为难以质疑之品。如前所述,此背洪铜钱较之其它的收藏价值更高一些,而银钱却未见谱载和公开披露,收藏实践中也极难见到,因此,其一方面可以为铸期提供一定佐证,具有相当的意义,另一方面,其收藏价值大大超过铜钱,颇值得我们善藏珍惜。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