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的明代《天启通宝背府折十》铜钱鉴赏2
标签:
明代少见天启通宝背府折十收藏 |
分类: 明清 |

明代“天启通宝”,为明熹宗朱由校天启年间(公元1621—1627年)铸币。天启钱版别繁多,据统计约有五十余种。其形制为初期铸小平,后始铸当十大钱。明天启通宝钱主要有光背无文和背文两大类,其背文比万历钱复杂,分记重、纪值、记局、记地等。
据载,天启年初全国设有三个造币中心,分别为两京及四川地区。后于天启三年(公元1628年),宦官魏忠贤专权,宦官乱政而至滥铸情况开始出现,地方设局纷纷鼓炉铸钱,由此而导致所铸的天启钱版本极多,差异亦较大。
在天启钱繁复的版式背文中,明天启通宝钱有一种为背穿上“府”字的当十型大钱。所谓“府”,据考指的是京西第一府宣府(今河北宣化)。史料记载,明代户部曾在宣府设立中央铸钱局,鼓铸钱币,后因故停办。所以,背“府”钱,即指宣府钱局之铸币。

天启通宝背府钱,由于铸期炉别差异,亦见版式之别和径重之别。总的说来,其钱有一定存世量,非明珍泉。然而,却也并非唾手可得之品。因其铸体较为厚实,铸相颇佳,钱大醒目,也属泉好们喜藏之品。进入本世纪,天启通宝背府钱的价值,由一千余元,逐渐升至近万元,不到十年间,价值上涨数倍之多,由此可见一斑。
早年本博曾展赏过背府大钱,今日则再将愚另藏的一品精美传世背府大钱,由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遣之于此公展鉴赏,与泉好们再为分享之。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天启通宝”四字,直读,背穿上“府”字,皆为楷书书体。续可见,其书意舒展大方,笔划清晰,间隔有距,横直竖立,笔力十分遒劲,诸字貌相无不彰显了明天启钱典型而独特的书相风格特征,伪仿难以乱真。藉此,无需细表,品文识书,本品书相韵在神显,其门得开,难有二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精整,直径约为47.43毫米,重量40.55克,铸体厚实,乃折十形制。续可见,其铸体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干干净净。再观其字廓,轮廓分明,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其乃面背阔缘制式,铸体大气耐看,彰显美制美相。如此这般观铸识体,无需赘述,本品铸相彰显宣府官炉品貌,其门再开,无话可说。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乃传世锈相,出于张家口地区。其身包浆尘垢裹缚,附着紧实不虚,分布亦是自然。此种传世锈相,未入坑土埋藏,并在北方干燥气候环境中匿藏传世,故无绿锈。再察其材质,可见其乃黄铜质地,铜质精良,铜色温和不贼。如此,辩锈识浆,无需再表,本品锈相一派自然天成,伪所难及,其门又开,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天启通宝背府折十型”大钱,三相一材,可谓开门见山,真实到代,实乃毋容置疑之品。如前所述,此钱虽然不是明代珍泉,然在收藏实践中,亦是不可多得之品。由于其铸制精整,阔缘大气品相佳,颇得藏家喜欢,故如今依然更加少见,收藏价值持续走高,故而,也是值得我们善藏珍惜矣。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