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瓷珍品《汝窑斩刻乾隆题诗养心殿藏三足洗》新年首发鉴赏

标签:
北宋极珍贵汝窑灰青三足洗斩刻乾隆题诗收藏 |
分类: 瓷器 |

物以名为贵,盛名之下宋汝瓷,瓷中贵族最中华。而就宋汝瓷之存世量,长期以来争议满满,不外乎,此物乃宫馆洋博才有藏真器,存世不足百件,而一见小小而又简单的宋汝洗,其价早已过亿,是故,今人若听或见民间有人藏有宋汝器,不信者,喊假者芸芸之众矣。
然而,熙熙攘攘,吵吵闹闹,众说纷纭,臆猜臆估,没有任何人做过普查与统计,关于宋汝瓷的存世量多少之说,毕竟还是脱离实际的臆估,并不足以信之。这就是说,不管你主观上认还是不认,唯有手中所见实物经得起百般审视乃至检测方可认定,真就是真,再多几件甚至若干件也是假不了的。
而观历史,北宋有宋徽宗青睐汝瓷,清代有乾隆帝好藏汝瓷,尤其乾隆帝对宋汝瓷之偏好,使得汝瓷名声更盛。有记有物为证,乾隆帝好汝瓷,常常赋诗于瓷汝,并令工匠斩刻于汝器之上,其心其好之极,可见一斑。
我们知道,清宫中之汝瓷(包括各种古代制器),大多来自民间,并非所谓“传承有序”而来,二,三百年后,今天的中国民间收藏却已经成了假货的代名词,沧海桑田,早已今不如昔,无需细表。

而我们又知道,清朝灭亡后,清宫流失宝藏无数(包括溥仪转走巨额财产和宝物)。这些流失的清宫宝藏,不少最后又流失而去了满清故地东北。因此,后来在东北民间发现并持有一些清宫旧藏,便不仅不奇怪,而且可以说是必然矣。
话不虚妄,有物为证。十八年前,愚在东北民间,一个极其偶然的机会获得一件清宫旧藏,乃著名的宋汝瓷,上有手工斩刻的乾隆爷题诗,以及“养心殿”款记和火漆印。实物老气十足,题诗錾刻,款记等等皆可谓开门见山,成为本人来路合法,且最为珍贵的一件藏品,一直未有披露。时至今日,不再秘藏,特将其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公展鉴赏于此,以飨各路瓷好矣。

鉴赏本品。一眼可识,本品器形简单,无纹无饰,圆形如盘状,三足,乃为洗子之造型。其口径长约13.5厘米,器形不大而可一掌握之,支钉无釉显露乃香灰胎色,胎体厚薄适中。续可见其浑身施釉,釉色灰青,有开片纹,釉面橘皮皱,底部有用于支烧的五粒芝麻铮钉痕,。毫无疑问,芝麻铮钉釉满足,一色青釉无纹饰,其具备了宋汝瓷之鲜明而典型的特征,睹物可断其代,无需赘述。

续观其釉面,可见其釉已呈亚光状态,釉色包浆极为温和润泽,瘢痕土沁可见,一股子极为自然的老气扑面而来,耄耋物象可百般挑剔而得实证,真实到代之北宋汝器,可以说开门见山,过关斩将,毋容置疑矣。
鉴赏物器本身,接下来我们在看其题诗。首先可见,这是用斩阳刻的手法,地道手工刻瓷,难度颇大,也非常少见(清宫旧藏乾隆题诗斩刻,多为阴刻),洗内底斩刻周边云纹,圈环中有诗句曰:
“周尺将盈尺,宋瓷方是瓷,晨星真可贵,劫火未曾亏。”、乾隆“未识此字”,御题,乾字印章,检索可知该诗句为乾隆帝作品无疑。
而在底部。中心斩阳刻:云纹(或蝙蝠纹)、“养心殿”三字,是为款识。


同时,可识诗句和养心殿款刻,均为篆书书体。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首先,综观公开披露的馆藏乾隆题诗刻瓷,均为楷书或者隶书,还未见篆书者。而我们知道,篆书笔划更为复杂,相对刻瓷难度更大;
其次,本品诗句后“乾隆”二字后还有一字,愚才疏学浅,暂未识得,未有纪年之字,而无纪年字,在台北故宫馆藏天青水仙盆上的乾隆题诗斩刻中,便无纪年,因此,尽管在乾隆题诗斩刻汝瓷中,乾隆题诗有纪年的是多数,然没有纪年的也无需存疑;
第三,本品将诗句斩刻于洗的内里而非底部,这在乾隆题诗斩刻的汝瓷里面相当罕见,或者可以成为仅见。而我们迄今为止所见乾隆题诗斩刻,都是斩刻于底部,未见在使用面和可视面斩刻者,因为,这样的做法将伤及器物的使用和观感。

虽然,这样的斩刻位置有些于理不合,但考虑到乾隆喜欢在古瓷上刻字,并无特定章法规范要求,因此,其也可能有少数不按常规做法而为者,这并不奇怪,此其一;其二,由于要斩刻“养心殿”三字款识,而款识字按理只能置于器物底部,因此,只能把题诗斩刻在洗的内里。所以,这一现象,也不奇怪,也是可能的,或者一种变通的做法,亦或是早期的做法。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和分析,这件“汝窑斩刻乾隆题诗养心殿款三足洗”,其年代是为北宋遗物,开门见山,毋容置疑之品。而其上的乾隆题诗和养心殿款,以及火漆,显示其为当初清宫养心殿藏品,而诗句和款识篆书手工阳刻,难度颇大,伪制的概率极小,且没有必要如此别出心裁(当代又见不少新作刻宋徽宗诗句的仿汝瓷,但那是根据电脑字库之字,用机器所刻的,无一为真)。
因此,本品为阳刻篆书乾隆题诗和养心殿款识二者皆具的一件清宫旧藏之北宋真汝瓷,迄今为止似乎也是仅见之品,从而其不仅具有研究价值,也具有极高收藏价值,乃不言而喻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