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珍《宝泉局祺祥通宝小平大样》鉴赏

标签:
清代珍泉宝泉局祺祥通宝小平大样收藏 |
分类: 明清 |

祺祥,乃清穆宗载淳(同治帝)的第一个年号(公元1868年)。祺祥年号历时仅两月余,即为两宫太后所废止。因此而致祺祥钱在铸出第一批钱后,尚未正式大批鼓铸流通即予停铸。进而,此也致使祺祥钱遗存稀少,一百多年后成为了清代颇有名气的珍泉之一。

作为小平钱,标准直径一般都在23-24毫米左右,径25-26毫米的通常称为小平大样。而从祺祥通宝小平钱来看,便有直径在26毫米左右的,可谓之小平大样之类,由于祺祥钱一开始就是试铸,并未发行流通,因此,以大样形制出现便成为可能或者说必然。
愚之前先后展赏过几品祺祥钱。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祺祥通宝”四字,其乃楷书书体,直读。虽然其身锈垢裹缚,品相较“脏”,然其书意十分正点,文字布局协调,笔划横直竖立,用笔力道十足,字形结构规范,一句话,本品书意凸显了祺祥通宝钱书相之端庄隽美,正是户部宝泉局祺祥钱钱文书意之典型风格,无异无邪,伪仿难为。是故,品文识书,本品乃泉局官炉本色,毋容置疑矣。
次观铸相。辗转可见,本品铸制规整,直径为26.29毫米,重约7.09克,厚薄适中,呈小平大样形制般大小,也正是宝泉祺祥通宝钱之真正尺寸。其制式为宽缘,稍粗穿廓。铸体方正圆矩,地章平整,穿轮皆为干净。续观其字廓,轮廓分明,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如此,观铸识体,瑕不掩瑜,本品铸相不因品相“脏”而掩盖其规整和径重质标准,是为宝泉局官炉出品,其门再开,难有二话。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锈垢浑身裹缚,非入土然长期处于较脏环境,其三十多年前,于废品收购站觅得,故其品相如前所述,看上去较“脏”,因怕清洗破坏包浆皮壳,故猎获后,一直保持原貌未变。续察其包浆皮壳,可见质地较为坚硬,不糟不虚,分布深浅相间,质色自然变化,可谓老而弥坚,盎然老气,伪不可得。再察其材质,乃为黄铜质地,铜色自然老旧感十足。如此这般,辩锈识浆,本品锈相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真真的瑕不掩瑜,其门洞开,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宝泉局祺祥通宝小平大样”铜钱,三相一材,可谓开门见山,难以置疑,是为泉家原铸真品。如前所述,祺祥通宝钱,无论适合铸局,皆为珍稀难得之品,泉局更是如此,虽然如今祺祥钱伪仿之品并不少见,然其无论书相、铸相和锈相,皆是伪仿品所不及的,故而,不论其品相之“脏”,仍属难得之品,值得收藏珍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