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极罕见的北宋《大观通宝行书小平银钱》暨鉴赏

标签:
北宋极罕大观通宝行书小平银钱收藏 |
分类: 宋代银钱 |

大观通宝,铸于北宋晚期徽宗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乃为北宋名泉。尽管其总体遗存较为丰厚,多数形制并非珍稀,然而,由于其钱文为宋徽宗以自创的瘦金书体御书,隽美的钱文,精整的铸制,长期以来颇享盛名,且历久不衰。

根据长期的研究成果以及收藏实践来看,宋代时期是铸制相对银钱最多的朝代,尤以北宋为多,几乎所有年号均有发现银钱存世。我们知道,历史上各个时期皆有铸贵金属钱币,其用途并非行用品,而主要是赏赐钱,北宋亦不例外。
近十多年来,愚已经公展鉴赏了自藏的上百枚不同年号和形制的宋代银钱,然而,这还没有穷尽。是故,今日赏泉,再将帐中早期猎藏的一品极罕见的“大观通宝行书小平银钱”点选出列,拍照亮相,公展鉴赏于此,以飨藏好亦。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为“大观通宝”四字,行书书体,直读,光背。可见其字笔划清晰,粗细适当,运笔流畅,如行云流水而可谓酣畅淋漓,彰显行书之美,亦可感书者功力非同一般(从“大”和“寳”字风格来看,颇有徽宗风格,或也为徽宗所书?),体现了大观钱一贯的美书美制之貌。藉此,品文识书,无需细表,本品书相无异无邪,确为徽宗官炉出品无疑,其门可开,没有二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有加,直径约为23.77毫米,重;量5.06克,厚薄适中,是为小平形制。续可察,其制式为窄缘,面细穿廓,背穿廓稍粗。其铸体显示,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更是干干净净。再观其字廓,轮廓分明,面字口深竣而挺拔,鼓凸自然而有度,可谓恰到好处,具备试铸样钱之范儿无疑。如此这般,观铸识体,无需再表,本品铸相显示,正是徽宗官炉优品,其门再开,无可挑剔。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其早年出于东北罐装窖藏,猎获已有十余年之久。可见其材质泛白,结合比重,是为银质铸就无疑。其身灰褐色银质特有包浆裹缚,皮壳叠嶂,深浅相间,分布极为自然。其银色温润,包浆紧实不虚,亦是银质钱之典型包浆浆相。一言以蔽之,本品包浆及其质色,老气横秋一眼可识,可谓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无异无邪,伪不可得,其门又开,自当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大观通宝行书小平银钱”,三相一材,开门见山,到代之品无可置疑。正如前述,行书大观钱,乃为试铸之品,遗存稀薄,更为珍贵难得,而根据北宋之习,同时用银铸之,亦是合情合理,符合时代特征,无非,银质行书大观更为稀少,迄今为止,无论真伪,尚未见公展,由此可见其绝非现代伪作可为。因此,本品存世并被愚所猎获收藏,堪称幸事,值得倍加珍视珍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