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罕见的南宋《端平元宝背定伍北上铁母》鉴赏

标签:
南宋极罕端平元宝背定伍北上铁母或铁范铜收藏 |
分类: 雕母与母钱 |

端平元宝,乃为南宋理宗端平年间(公元1234-1236年)铸币。泉谱载该钱青铜材质,主要为小平形制,余皆折三、折五、折十形铁钱。而这些式铁钱,背皆有文字,记地纪值,如定伍东下、东中,定伍北上、西上伍,等等数种。
有铁钱即有铁母(也可能有铁范铜钱),而铁母通常史铸量少,几百千年来遗存更为罕少,有些铁母被后世发现并得以录入谱中,并成为珍稀泉品,基本都定一级或二级,乃泉家收藏之宠儿。
而铁范铜钱,通常是指以铁母为模,铜为料铸出的铜钱,故称其为铁范铜。而这种铁范铜,又有两种情况,一种是铸铁母,但出炉后钱体笔划有粘连,属于不合格的铁母;另一种则是试样性质,以考察铸模质量等。因此,前一种情况铸出来的铁母,其大小与厚重度与铁母没有差别,只是笔划往往有粘连,并不适合作为铁母使用;后一种情况,即试样则其厚重度比铁母低,厚度与铁钱基本一致。

因此,我们很多时候也将厚重度符合要求但笔划有粘连的钱品称之为铁母(我们可见谱载不少南宋铁母拓图,均有这种笔划有粘连且不甚清晰的情况),也有把厚重度与铁母相符,然笔划有粘连不适合做铁母的称之为铁范铜钱。
我们知道,南宋尤其是晚期铸行铁钱的量大,因此,相对其铁母遗存也略多,然毕竟铁母量仍少,因而后世获藏还是极其不易的。之前,愚已经展赏南宋铁母或铁范铜数枚。是故,今日赏泉,特将愚长期所藏数枚端平元宝铁母(或铁范铜)中的另一品,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遣之于此公展鉴赏,以飨泉好。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端平元宝”四字,直读,背穿上“定伍”二字,穿下“北上”二字,皆为楷书书体。续可见其字形大小适中,笔划粗遒,横直竖立,力道十足。整体观之,其字规矩而端庄,时代风格鲜明,且与背面其它不同文字的书相不同。藉此,无需再表,品文识书,本品之书相正点,当为其时官炉之铸品,其门得开,无需多言。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整体铸制规整有加,直径约为36.95毫米,重约22.85克,铸体较为厚实,类折五形制大小(略偏大),具备通常铁母厚实之基本特征,此其一;其二,可见其中宽缘穿廓制式,穿口大小适中,不狭亦不广。其铸体方正圆矩,地章平整,穿轮皆干干净净。再观字廓,轮廓分明,字口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也是恰到好处。整体铸相又具备铁母之范儿。
然,这里也需要实事求是指出的是,本品笔划有粘连,作为铸品此甚为自然而正常,然作为铁母钱,则似觉有所不足。因此,其可能存在两种性质,一是其就是铁母,无非铸制时因流铜导致笔划粘连,未选作母钱实际使用;二是,其乃铁范铜钱。是故,观铸识体,无需赘述,本品仍可断其官炉铁母钱,其门可得再开。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老生坑锈相(渐有熟相),出土已有不短之时日。可见其浑身锈痂裹缚,绿锈点染,红斑崭露,包浆凝重,皮壳更是叠嶂,深浅相间,分布自然且极富层次,可谓纯真无邪。测其锈痂锈质,老而弥坚,可抗刃击。再察其材质,青铜质地,铜色老旧之感鲜明。如此这般,辩锈识浆,一言以蔽之,本品锈相彰显横秋老气,可谓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伪不可得,其门洞开,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端平元宝背定伍北上铁母”,三相一材,可谓开门见山,到代之品,无可置疑。而如上面所述,此钱为铁母的因笔划有粘连而显有所不足,然,即使是铁范铜钱,与铁母一样,也是存世相当罕少,故而其收藏价值也是颇高。尤其是,本品“定伍北上”,似为脱谱,多谱未见有载(仅载有“定伍北下”),以难见到公展(检索网展,则见有一品展示,然其直径仅为33.8毫米,与本品直径差距较大,似难以看作铁母),此似为首次展示,不仅值得一观,而且更加值得收藏珍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