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罕见南宋珍泉《淳佑通宝背四决折二》鉴赏

标签:
南宋极罕淳佑通宝背四决折二收藏 |
分类: 两宋 |

淳祐通宝,乃南宋理宗赵昀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始铸之币。其形制多种,材质铜、铁皆有。其中,铜钱以背当百多式为较常见。而光背者,除小平稍多外,历谱以及诸位知名泉家均言罕少。
如: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钱币学纲要》载:“淳佑通宝铜铁钱有小平至当百多种,钱文对读。大小诸种光背铜钱,均罕见。”
关汉亨《中华珍钱追踪录》:“台湾蔡养吾先生曾说:‘淳佑无背文通宝绝少,在台湾只见过小平一枚及折二一枚,当三者终未见’。
钱币大家戴葆庭曾获淳祐通宝光背小平、折二、折三,共三种(见《戴氏珍集》),戴氏共收录淳祐光背折三钱共3枚。
据言,民国时期无锡藏家顾更人藏有淳佑通宝折三光背一枚,此泉现仍为顾氏后人所藏。另外,上海博物馆也有折三淳佑一枚。
而在丁福保编撰之《古钱大辞典》一书中载曰:淳佑通宝“折二少,当三更少。”

由上述言论和资料可知,淳祐通宝光背钱,历史以来,诸位大家均言其珍罕。即使到了本世纪,新泉谱所载仍定其罕少。检索当代网展亦知,近年光背淳佑所出同样也罕。
由此可见,淳祐通宝光背(准确说只是光背无文,而非无纹)铜钱,着实属于南宋珍泉之一,并无虚妄之言。当然,珍罕贵珍罕,然并非就仅二三存世。检点愚帐中所藏,则有此淳祐通宝背四决折二铜钱,乃相当罕见之品。时至今日,特将其帐中点选出列,拍照亮相,公展鉴赏于此,以证其实,以飨泉好。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淳祐通宝”四字直读,楷书书体,背穿四决纹。虽然文字有粘连,然仍可见其字书写中规中矩,笔划粗遒,笔力雄劲,横直竖立,整体字形大小适中,布局协调。四字均略见接廓。整体书相及其风格与谱载品无二。藉此,无需赘述,品文识书,本品书相古朴率真,实乃官炉出品无疑,其门得开,没有二话。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直径约为29.45毫米,重约7.76克,厚薄适中,形制大小比一般折二略大,比折三略小,是故,定其折二(或折二大样)。续可见,其乃窄缘,背穿廓四决制式,其铸体方正圆矩,平整地章,穿轮干干净净。再观字廓,轮廓分明,文字笔划有粘连,然字廓分明,鼓凸自然有度,可谓恰到好处,铸相自然,毫无做作之态。 至此,观铸识体,无需赘述,本品乃为其时官炉铸品,其门再开,无话可说。

再察锈相。一眼可识,本品一派老生坑锈相,鲜明的绿锈红斑,裹缚钱体,渐呈一定熟相,出土已有时日。可见其锈痂皮壳层层叠嶂,深浅相间,分布十分的自然。测其锈痂,坚硬不糟,可抗刃击,可谓纯真无邪,伪不可得。再察其材质,青铜质地,铜色无比自然老旧。毫无疑问,其锈相老气横秋,昭然一派自然天成,其门洞开,不在话下矣。

如是,一番鉴赏审视,此枚“淳祐通宝背四决折二”铜钱,三相一材,开门见山,过关斩将,真实到代而毋容置疑。正如前述,该钱自民国以来直至当今,皆属珍稀之品,时至今日,公展同样凤毛麟角,难以见之获之,可谓名符其实的南宋珍泉之一,具有相当的收藏价值,乃不言而喻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