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极罕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2022-07-03 07:22:03)
标签:

明代

极罕

脱胎透花沥线

婴戏纹花口碗

收藏

分类: 瓷器
脱胎美瓷上上品  成化遗存珍上珍     
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极罕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胎瓷,亦称“蛋壳瓷”,学名为薄胎瓷。其是景德镇著名传统瓷器烧制中久负盛名的特种工艺产品之一。该瓷的特点是瓷胎薄如蛋壳、透光、胎质乃用纯釉制成。其胎体厚度大多在1毫米乃至更薄,故历来被人称之为:“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的瓷中极品。

根据相关资料所载,景德镇薄胎瓷是在北宋影青瓷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始于明永乐时,至成化时期成熟并达较高成就,万历时有卵幕杯、流霞盏等著名产品。因此,在古瓷的角度上说,明成化时期的脱胎瓷不仅反映了该瓷种成熟期的特征,而且由于太薄而至损坏率高,几百年遗存下来完整器已经是十分的稀有了。

极罕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正因为如此,成化时期的脱胎瓷器,便必然要成为今天最为珍贵的古瓷品种之一。虽然如此,但并不意味着就见之不到了,院馆洋博未藏的,绝不意味着大陆民间也不可有藏。事实上,很多时候,物匿藏于何处,并历经数百年而得以完好保存下来,无人可以通晓尽知并搞得明明白白,只能是根据所见实物而去辩其新老,绝非仅凭某个或某几个人鉴赏所言而定真伪。

是故,今日赏瓷,再将愚帐中所藏一件十分难得,且极罕见而又完整无暇的,成化款薄胎沥线婴戏纹花口碗,于帐中择出,拍照发于此公展亮相,实物实证,共赏成化又一珍美之瓷。

极罕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首赏其形,一眼可见,本品乃碗之造型,口径约12.4厘米,中等大小。其器形十分的规整,花瓣形沿口,饱满圆润之肚腹,凸显雍容。其重仅100克余,器体异常轻薄,手持几无重量之感。在灯光下照射,更如玻璃般直透其影。其中,在碗体上镂空芝麻状孔组合成花瓣形,并以透明釉敷之透明而不漏。此外,将其置于灯光之下,透视可见洁白纯净,晶莹剔透如白玉般。一句话,其确是那“薄似蝉翼,亮如玻璃,轻若浮云”之脱胎瓷,毫无无疑问矣。

极罕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续赏其纹,可见碗体腹部与碗内壁底部以沥线工艺,描绘婴戏纹纹饰,可见其纹饰儿童人物,植物花卉皆十分鲜明,纹饰线条流畅,人物及其形态凸显生动协调,真是好一幅婴戏美纹画卷,鲜活灵动之感扑面而来。至此,无需赘述,观其整体纹饰画法及其形象,确具成化时期之典型风格特征。

极罕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极罕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再赏其款,清晰可见,瓶底之款,乃以青花描双方框内书 “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楷书书体,书写风格拙率,用笔自然且见有力,正是成化款识中的风格之一(不同工匠,书写风格各不相同,乃为事实真实矣)。毫无疑问,如此这般,其款无疑,成化可定矣。

极罕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极罕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极罕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显而易见,此脱胎婴戏纹碗之诸般特征,是为开门见山,正是那成化年间所制的脱胎瓷无疑。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目前为止,尚难得见类似之器公展,故可曰珍贵而更是难得矣。正如前述,脱胎瓷在成化年间成熟并取得较高成就,而通过此实物(包括愚所藏的其它器形),我们即可领略其成就之实,果然是名不虚传矣!

极罕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极罕成化珍瓷《脱胎透花沥线婴戏纹花口碗》鉴赏

而至于如此轻薄之器,却能完整保存至今,不少人以常识判断,似觉难以理解,故而生疑。这种心态和疑虑,不足为奇,也可理解。确实,成化距今六百余年,如此薄胎脆弱之器能善存至今,难免不解。然而,历来古器遗存,时间地点、环境条件多种多样。故在某种特定的地点和环境以及历史背景条件下,其能完好保存,并且远不止一二件,不是不可能,而是完全可能。君不见,还有经历更长时间的某些脆弱古器,至今还能完好保存下来,类似之事,举不胜举,稍有阅历即不难知晓理解,此便无需详述举例了。总之一句话,真伪皆可见仁智,然,凭想象而无视实物之仁智,则非浅即薄矣。

原创图文,抄袭必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