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见的清《雍正通宝背龙凤纹开炉钱》赏说
(2022-04-13 07:24:21)
标签:
清代少见雍正通宝背龙凤纹开炉钱收藏 |
分类: 明清 |
清雍正元年(公元1722年)为杜绝私铸,平抑物价入手,防止白银外流,开始实行铜钱紧缩政策,并铸行“雍正通宝”钱。其沿康熙四十一年制,钱重一钱四分,力求精美标准,大小分二类,大钱与“康熙通宝”大钱相仿,小钱直径2.4厘米。由于雍正帝钱法严谨,私铸较少,所以雍正通宝制钱上都边阔字正,形态工整。
主流泉谱虽未载,但在收藏实践中,我们见到有“雍正通宝背龙凤纹”铜钱,该钱径大如折十型,面文书相风格与正用钱一致,许多人将其明确定为厌胜钱(花钱)。愚见以为,这一说法过于笼统。虽然泉界也将开炉大钱作为花钱对待,但是此花钱非彼花钱,它是由官局炉所铸,非民间所为之。故此,收藏价值必定要更胜一筹。
检点愚帐中所藏,可见有一品“雍正通宝背龙凤纹”大钱。是故,今日赏泉,特将其帐中择出,拍照亮相,遣之于此公展鉴赏并对其性质分析一二。虽然此钱并非很罕见,然亦非普通之品,尤其是认识它的官铸开炉大钱性质,还是有一定意义和价值的。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雍正通宝”四字,直读,楷书书体,然带宋体书意,背铸“龙凤纹”。首先,可见其字书写规矩而工整,笔划清晰,间隔有距,横直竖立,颇见力道。其次,可见“雍正”二字之笔划有较为鲜明的宋体笔划特征(横笔收尾有上翘之三角形)。
而此“宋体”特征,愚见以为正是雍正时期的一种官制品文字书写之典型风格,尤其使用在雍正官窑瓷器落款上(雍正年制,有雍正瓷器见识者不难识别)。因此,在此钱上这一带有宋体书意风格的书相,定非民间所铸。
进一步,我们再说龙凤纹,通常龙凤纹之使用,在官制品中常用,而在雍正时期严谨的钱法管理下,龙凤纹铸于官炉出品的钱上,当是最为合理的。如此,无需细表,品文识书,首先就本品书相而言(包括“通”、“寳”二字的写法风格),当为官炉出品十之八九,可谓开门。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是铸制规整有加,直径约为40.45毫米,重约19.16克,铸体厚薄适中,形制如一般折十型大小。续可见其制式宽缘、狭穿、穿廓窄,宽缘乃与雍正行用钱一致。其铸体方正圆矩,平整地章,穿轮干干净净。续观字廓,深竣清晰,无粘无连,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
其中,本品背龙凤纹相对清晰度和鼓凸度不足,然也清晰可辨(另公展有品龙凤纹更清晰深竣者)。虽然如此,但仍可感其纹饰规矩,线条流畅。作为铸品此并不可疑,实乃正常。是故,观铸识体,整体上看,本品铸相规整有加,钱体干净,具备官炉铸品应有之貌相,铸相之门可开。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可见其乃较为鲜明的熟坑传世品锈相。其身包浆凝重,润和有加,皮壳生成老道可鉴,分布亦是自然。其间可见些许锈痂附着,质地坚硬不糟。再察其材质,红铜质地,铜色老旧感十足。藉此,无需再表,辩锈识浆,本品之锈相,可谓一派自然天成,老气横秋之相昭然,其门直开,无话可说矣。
如是,一番鉴识审视,此枚“雍正通宝背龙凤纹”大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开门见山之品,难以置疑。至此,通过上面的分析鉴赏,此钱确实具备官炉铸品风格,故为开炉大钱(雍正钱此形制已经是很大的了)之性质,其可弥补雍正钱谱载未有开炉大钱之缺,亦是颇具收藏价值的一品雍正钱是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