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极罕见之实物《周元通宝光背特大型》样钱暨鉴赏
(2021-07-12 07:24:26)
标签:
五代十国极罕见周元通宝光背特大型收藏 |
分类: 超大钱 |
周元通宝,始铸于后周世宗柴荣显德二年(公元955年)。该钱乃五代时期铸行最多、质量最好的铜钱。根据史载,除唐武宗李炎以外,五代十国时的后周世宗柴荣,是中国历史上敢于毁佛铸钱的帝王之一。其在中国钱币史和宗教发展史上都产生过深远而重大的影响。
周元通宝史来有谱认为其遗存较丰,收藏价值不是太高。然,其独具历史、文化和宗教意义。故也颇具内涵,是值得收藏把玩和日常佩戴之古泉矣。
从新中国建国以后的新泉谱来看,均只见周元通宝小平行用钱,未见载入大钱。那么,事实果真如此吗?回答是否定的。
回溯民国时期的泉谱,我们在当时由著名藏书家丁福保集多名藏泉名家所编撰的,最具权威性的《古钱大词典》中,发现其载入了两种版式,大小略有差别的周元通宝特大型钱。其中有文字描述:“今所见重一钱二分以下至八分,又有大径二寸者,有小径五分者,有背铸双龙者疑未必尽出当时所铸。”
这里,如今我们所见的周元通宝大钱,皆背铸双龙者,正如前者文中所言,此为压胜钱(花钱之一种)。而该谱并未将此压胜钱周元通宝录入其中,只是录入了两枚径二寸左右的光背特大钱,这就表明该光背特大钱在录入谱中时,是将其作为官炉正铸品对待的。因为,我们知道,通常后铸的民间压胜钱,虽然有时采用正用钱的钱文书体风格,然背皆另有文字或纹饰。
而该两种版式的至元通宝特大钱,在后来却几乎消失了,建国后,极难见到其再现身于世,直至今天,我们广为检索,不难见到周元通宝背双龙厌胜钱,确见不到上述光背特大钱面世公展,也就是见拓不见物,犹如神龙见首不见尾一般。
这种情况,导致建国后的著谱泉家因我极为稀罕,未见实物亮相,而将其排除出新泉谱,这便是我们在新泉谱上见不到其踪影的根本原因之一。然而,既然早在民国时期该特大型至元通宝钱就已经亮相,且有交易价值记载(三十元),这就表明该泉虽然遗存不多,然更非什么孤品仅见之类,其有多枚现身。而至于建国后,特别是在近年互联网资讯极为发达的时代,我们仍然见不到其实物现身,这无非是藏家秘藏而并未披露而已,其原因多种多样,无需赘述。
得上天眷顾,愚曾经有幸猎获到周元通宝光背特大钱几枚,三相一材,其门大开。岁月悠然过去已久,也该让其出来亮相一番了。是故,今日赏泉,特将其帐中选出,将其中一枚(两种不同版式之一)拍照亮相,遣之于此首次实物公展鉴赏,以飨泉界。
首识书相。清晰可识,本品面文“周元通宝”四字,楷书书体,旋读,光背。可见其字书写中规中矩,字形较大,笔划间隔有距,粗细适当,横直竖立,颇见力道,一种自然呵成的端庄气息扑面而来。其中,“元”字形长,“通”字单点,构成此钱书相独特的特征。而与谱载拓图比较,亦是吻合无异。毫无疑问,品文识书,本品书相具备了五代十国时期楷书钱之风格特征,非后铸品亦非花钱之类,而应属当时官炉铸制之大型样钱或镇库大钱。故而,其书相之门可开。
次观铸相。辗转本品,可见其铸制精整,直径约为61.85毫米,重约96.04克,铸体厚实,出号之特大型形制确定。其铸相显示,细缘细穿廓,穿口较狭,铸体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皆彰显干净。续观字库,深竣挺拔,文字几无粘连,鼓凸自然有度,恰到好处。至此,无需细表,观铸识体,本品铸相凸显官炉铸制之优良品貌。而其光背,进一步表明其非民间花钱之属,乃官炉正用钱之相。故而,铸相之门再开,难有二话。
再察锈相。展目本品,不难看出其锈痂浑身裹缚,皮壳叠嶂,层次丰富,孔雀蓝本真锈色点染,红斑崭露,生熟坑相兼具,出土已有三十余年,出于陕西中部坑口。其锈痂深浅相间,分布十分自然。测其锈痂锈质,坚硬不糟,可谓老而弥坚,耄耋真实,新伪概不可得矣。续观其材质,青铜质地鲜明,铜色陈旧感十足。如此,毫无疑问,辩锈识浆,本品之锈相显示,其乃一派自然天成之相昭然,其门洞开,不在话下矣。
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周元通宝光背特大型”钱,三相一材,风格特征,皆和时代之背景,开门见山之品,毋容置疑。如前所述,迄今为止,广为检索,我们仍见不到此钱实物展示,当然也见不到伪作流世(因无实物参照,伪仿难为之)。故而,其属周元通宝钱中之珍品无疑,亦可谓之五代十国铸币中的珍品之一,极具研究和收藏价值矣。
正如愚在之前的多篇文章中所提及,其之所以今天才将实物展示出来,一方面因为在愚之前的收藏者秘藏而未有披露之机会,愚猎获之后,亦久未展示,其原因多种,无需详表,不编不讲故事。我们唯有结合前谱和前辈描述,并针对所见实物之三相一材加以认真辨析,若结果真实,无异无邪,则可断其到代真品,而不管其现身于何时何地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