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首发脱谱《大元通宝汉文光背折十(小元)》铜钱珍赏

(2020-10-15 07:15:38)
标签:

元代

脱谱

大元通宝汉文

光背折十

收藏

分类: 辽金西夏元
大元通宝大观手  光背折十珍罕版
首发脱谱《大元通宝汉文光背折十》铜钱珍赏
首发脱谱《大元通宝汉文光背折十(小元)》铜钱珍赏
   元通宝,乃元武宗海山至大二年(公元1309年)始铸,是为元代国号钱。钱文计有汉文和八思巴文两种,版式较多,青铜质地,大小厚薄不等。其中,折十型八思巴文钱的铸行量较大,遗存颇丰,今较常见。

而根据谱载来看,汉文“大元通宝”计有大小两式,其中形制为小平的又存在多种版别,其与八思巴文折十钱不同,汉文钱属于元代珍泉,存世稀少。在汉文钱式中,谱载一特殊品,乃为面文“大元通宝背梵文”,约折五大小。此外,钱文书意也特别,其徽庙遗风,仿瘦金书体,乃称为“大观手”。大元通宝汉文钱无论大小,至今仍然珍稀,遗存量少,这种情况可能与元代重蒙轻汉至发行汉文钱量小于八思巴文有关。

汉文大元通宝小平以及八思巴文折十皆为光背制式,那么汉文大元通宝大钱除了背梵文以外,是否还有其它,譬如光背呢?根据上述两钱的情况,这是完全存在可能的。20171116日,新浪博友“墨黛幽兰”博客曾经首次展赏了一品“汉文大元通宝光背折十”大钱,其乃鲜明的大观手,书相与折五背梵文基本一致,其钱三相一材,皆为开门见山,表明汉文大元通宝光背折十型钱确实史有所铸,可补其缺。

此后,愚在猎泉过程中,亦又猎获一枚汉文大元通宝光背折十钱,迄今为止,未能检索到还有其它品公展。而愚所藏这品,在版式上与上述博友所展赏之品又略有差别,可认定为不同版式。这也就是说,汉文大元通宝光背折十钱,与其小平钱一样,光背制式也存在不同版式。

时至今日,特将自藏这枚汉文大元通宝光背折十钱,帐中择出,拍照亮相,遣之于此公展鉴赏,三相一材,实物实证,再补其缺。

首识书相。一眼可识,本品面文“大元通宝”四字,汉文,楷书(瘦金)书体,直读,光背。其字“大、通、寳”三字,乃为鲜明的瘦金书书体,极似大观通宝瘦金书钱。其字书写,笔划纤细,铁画银钩,彰显骨力,可谓隽美,故为“大观手”无疑。

续再看“元”字,楷书,书相端正,瘦金书体不甚明显,其首笔接廓,字形相对于谱载背梵文以及“墨黛幽兰”博友展示之品要小,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别。因此,根据此“元”字字形大小和写法的差异,可认定其为不同版式,愚见以为,其版式可称之为“大观手小元版”,迄今首见。至此,品文识书,本品书相表明其乃官炉出品无疑,其门得开。

次观铸相。展目本品,可见其铸制精整,直径约为40.01毫米,重约17.27克,铸体厚薄适中,折十形制确定。其铸相显示,细缘,整形方正圆矩,坦平地章,穿轮干干净净。复观字廓,轮廓清晰,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干净利落。无需细表,观铸识体,本品铸相具备鲜明官炉铸品应有之貌相,其门再开。

再察锈相。辗转观之,本品生坑锈相,出于北方坑,其鲜明孔雀蓝锈色,深浅相间,分布自然,伪所难及。察试其锈痂皮壳,老而弥坚,紧实不糟。续可识其乃青铜质地,铜色自然陈旧,无异无邪。毫无疑问,辩锈识浆,本品锈相,一品自然天成之相昭然,其门又开矣。

藉此,一番鉴赏,无需赘述,此枚“大元通宝汉文光背折十(大观手小元)”铜钱,三相一材,开门见山,毋容置疑,十分可靠。如前所述,此式钱极为稀罕,其与博友展示的“大观手大元”版,同为珍稀,虽还难说其孤仅,然极为难得,亦是毫不虚妄。而“大元”与“小元”两式汉文光背折十钱的发现,补充了大元通宝钱系的品种,这对于我们研究该国号钱,又添珍贵实物,可谓极有价值矣。

首发脱谱《大元通宝汉文光背折十(小元)》铜钱珍赏       
首发脱谱《大元通宝汉文光背折十(小元)》铜钱珍赏

首发脱谱《大元通宝汉文光背折十(小元)》铜钱珍赏

首发脱谱《大元通宝汉文光背折十(小元)》铜钱珍赏

首发脱谱《大元通宝汉文光背折十(小元)》铜钱珍赏

       以下为新浪博友“墨黛幽兰”展示的“汉文大元通宝光背折十”铜钱(直径约40毫米,重约17.8克),开门见山。可见其“元”字字形较之上面本品有所不同,大小和书意有别,可确定其不同之版式,
首发脱谱《大元通宝汉文光背折十(小元)》铜钱珍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