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罕见的《成化姹紫斗彩荷花鱼纹盖置》珍赏

标签:
明代极罕见成化姹紫斗彩荷花鱼纹盖置收藏 |
分类: 瓷器 |

盖置作为一种非常用的辅助性瓷制器物,加之其功能较为单一,因此历史上烧制不多,遗存少,公展也少,也往往不被重视。尽管如此,作为古代瓷器之一类的盖置,其收藏价值与其它器皿类也是一样的,甚至由于稀罕而更有价值。
明代成化年间,是明中期制瓷最鼎盛的时期,由于其年号使用时间较长(23年),发达的瓷业烧制了很多器物器皿,有些得以遗存,有些则极为罕见。我们只能通过漫长的发现历程,才能逐步看到更多的以前没有见过的东西,而非只要以前没见过,如今见到便一定是仿制之类的轻浮结论。
而成化年间创斗彩之法,期间斗彩瓷器犹如雨后春笋,各种制器各种纹饰皆以此法为瓷器填彩,这已经是共识,无需多论。而于此同时,成化年间的斗彩又出现了一种特别的彩相,那就是紫彩烧出来后干涩无光,有细微颗粒状,犹如铁相,称差紫,即似紫彩而又非紫彩,二者之间有差,后被孙瀛洲先生等称之为“姹紫”。故,在成化斗彩瓷器上,出现这种差紫色,即称其为“姹紫斗彩”。姹紫乃成化独门,成化后即消失,由于其特殊的质感,后世难仿甚至不可仿,成为成化独门,故如孙瀛洲等前辈之言,见姹紫而可立断成化到代之说。
余不多言,今日赏瓷,特将愚成化瓷器专题收藏中的一件亦今为止未曾见过的姹紫斗彩盖置,帐中择出,拍照亮相,公展于博客之上,与藏好们共同鉴赏之。
鉴赏本品,可见其圆形如饼,直径约为7.84厘米,瓷质实心,手感甚重。就器形来看,这正是前面所言的“盖置”。其白胎,胎质致密细腻,白地釉色略见泛青。其面纹饰为荷花、跃起的鲤鱼以及蝌蚪,腰腹下方为翻浪海水纹。其以青花描线,填青红黄绿紫诸彩,乃典型而鲜明的斗彩技法。其填彩具备典型的成化风格,纹饰线条流畅,生动活泼。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其荷叶茎秆与蝌蚪头部,皆为姹紫(差紫)色,干涩无光,如铁之相,十分鲜明典型,此外,其绿彩可见缕缕开片,盎然老相,整体纹饰手感划手,诸般特征无可置疑,可确认其乃成化到代制品矣。
几番鉴赏,几度审视,此“姹紫斗彩荷花鱼蝌蚪纹盖置”,乃开门见山之成化制瓷,毋容置疑。目前为止,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尚未见宫馆洋博以及民间有展,此属首次披露,尽管其器形不大,然见独特,可谓一件难得的成化作品,其收藏价值绝不低于鸡缸之杯。
这里,对于成化瓷器的存世量,长期以来皆以宫馆洋博所能见到的为数,这是一种十分错误的,违背历史真实,违背历史遗物发现规律的最为典型的唯心主义认识。一些所谓鉴瓷专家,动辄这不可能那也不可能,有则为仿,就其问题的核心,还是以自己见没见过的为鉴别真伪的标准,用主观臆见去否定客观存在。就像此盖置,某些人只看其表面斗彩,且似如新器,然对其差紫却视而不见,还可振振有词的说“不用看,那是假的”诸如此类,轻浮幼稚,可谓到了极致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