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代《龟龄鹤寿背神仙二老弈棋图》大花钱赏析

(2018-05-31 07:24:00)
标签:

宋代

稀见

龟龄鹤寿神仙二老弈棋

大花钱

收藏

分类: 超大钱
围棋盛朝名不虚 窥斑见豹有图纹
宋代《龟龄鹤寿背神仙二老弈棋图》花钱赏析
宋代《龟龄鹤寿背神仙二老弈棋图》大花钱赏析        话说,花钱不断代。然而,不少花钱其实是可以根据三相一材的一些特征,而做出大致断代的。这种断代,其一般意义在于,相对年代越老,例如元代之前的一些花钱,遗存普遍稀少,收藏价值亦明显要高于明清时期的花钱。而特殊意义则在于通过断代,我们能更准确的了解和理解花钱纹饰文字所装载的特定历史文化信息等等。

今日所展赏的,便是愚帐中所藏一品大花钱,从其出坑地与三相一材来看,其应为宋代(或北宋时期)的制品,不管如何,今特将其帐中点出,拍照亮相,发于博客公展鉴赏,对其大概时代,亦可仁智各见矣。

首识书相。一眼可识,本品面文“龟龄鹤寿”四字,楷书书体,直读。其面字字形较大,布局协调,笔划横直竖立,无粘无连,十分清晰。从书相上看,字形端庄,然亦可感几分古拙之意,从书相风格上大致判断,具有宋代民炉花钱特征。

复观其背,乃一组人物构图为主,其中,穿左右各三人,均站立于云纹之上,故可以一众神仙人物断识之;而穿下,则是鲜明的二位老人(亦可当做俗称的老神仙)在弈棋,棋盘上看,则是较为明显的围棋。其图纹构成二老弈棋,众人围观之态,从而表达了人们对围棋的喜爱,描述了一种浓厚的围棋文化氛围。

我们知道,围棋在宋代十分兴盛,有史籍载,太祖赵匡胤喜好下棋;而太宗赵光义不仅喜好下棋,且围棋下得极好。常常召棋待诏对弈,陶醉于怡情养性的愉悦之中。据南宋端明殿学士李壁《王荆公诗注》记载:宋太宗时期,围棋待诏贾玄侍奉皇上下棋,宋太宗让他3个棋子,结果贾玄常棋输一路。宋太宗知其诈输,便说:“此局你再输,我当张榜告示。”结果这局棋是和局。宋太宗又说:“你还是诈不赢也,再下一局,你胜赐你五品以上绯衣,不胜投你于池中。”结果,这局棋又是和局。宋太宗说:“我让你一子,而今局棋下平,是你不胜也。”于是,命左右抱贾玄投之于水池。贾玄只好急忙呼叫:“臣手中尚握有一子。”宋太宗大笑,赐以绯衣。君臣棋乐陶陶,给棋坛留下一段趣话。

由于宋朝历代皇帝大多喜欢围棋,甚至皇后、妃子、宫女中也不乏弈棋水平较高的人,由此带动了文人士大夫喜好围棋,且愈加注重对棋艺的研究,使宋代围棋走向成熟,棋艺开始系统化、理论化。宋代有张拟《棋经十三篇》、刘仲甫《棋诀》、李逸民《忘忧清乐集》、黄庭坚《棋经诀》等多部围棋著作产生。李逸民所著《忘忧清乐集》,是集围棋千年发展大成的第一部传世经典。故而在宋代,尤其北宋时期,成为第一个围棋圣朝,达到了古代中国围棋发展史上第一次高峰。

有关宋代围棋的盛况,史籍较多记载,此不赘述。基于这一背景,本品背出现了明显的二老下围棋的纹饰,且上面神仙(众人)列队观棋的状况,可以说正是形象地表现了这个时期下围棋的场景以及情形。加之本品出自东北地域,故据此断代其属于宋代开门花钱,应该是有理由的。

次观铸相。展目本品,可见其铸制规整,直径约为67.16毫米,重约69.81克,厚薄适中,出号大型形制。其铸相显示,方正圆矩,平整地章,穿轮干干净净。复观字廓,深竣挺拔,鼓凸自然有度。背纹饰高凸,线条清晰,人物以及云纹与围棋棋盘清晰可识。无需细表,其规整铸相,虽不能断言官炉,然至少也是其时民炉之精品,其门可开。

再察锈相。一眼可见,本品锈色老旧,其出于东北干坑窖藏。薄锈浓浆,锈色深浅相间,分布自然,包浆熟老,皮壳老道,踏实无虚,硬而不糟。其材质泛红,可识乃青铜质地,铜色更是熟旧。显而易见,辩锈识浆,本品年代悠远,耄耋之相鲜明,昭然一派自然天成,其门可谓洞开矣。

一番鉴赏,几度审视,此枚“龟龄鹤寿背神仙二老弈棋纹”大花钱,三相一材,老而开门无疑。而根据前述以及本品三相一材,尤其是纹饰特征,故愚见以为,确可以断代其为宋代花钱,而能比较明确为宋代的花钱,总量遗存有限。目前,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此类花钱所见所闻确实甚少,故可以毫不虚妄地说,这是一枚极有收藏价值的,记述和反映宋代围棋文化之难得实物矣。

 

宋代《龟龄鹤寿背神仙二老弈棋图》大花钱赏析

宋代《龟龄鹤寿背神仙二老弈棋图》大花钱赏析

宋代《龟龄鹤寿背神仙二老弈棋图》大花钱赏析

宋代《龟龄鹤寿背神仙二老弈棋图》大花钱赏析

宋代《龟龄鹤寿背神仙二老弈棋图》大花钱赏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