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徽宗赵佶(公元1082—1135年),宋神宗第十一子,宋哲宗之弟,北宋第八位皇帝,在位25年,北宋亡被俘后逝于黑龙江五国城,终年54岁。
历史以来,宋徽宗是最为后人所熟悉的北宋皇帝。这不仅因为其为皇帝以及北宋亡和他本人的悲剧结局,更是因为其在书画上极高的艺术造诣和成就。这当中最为著名的是他自创瘦金书体,影响深远。而除书法之外,徽宗在世时亦书亦画,作品甚多,画艺水平一流,乃入北宋著名画家之列,被称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艺术家皇帝,及至千余年来盛名经久不衰。
俗话说,宋徽宗的鹰,赵子昂的马,都是好话(画)。这表明,宋元以来,徽宗所画的鹰和赵子昂所画之马,其艺术水准上乘,具有典型代表性,影响较大,备受书画与收藏鉴赏界推崇。
正因为如此,徽宗所画之鹰,尽管千余年过去,传承下来真迹非止一二幅,形态构图各异,有的为博物馆收藏,并有公开披露,有的则是辗转于民间藏家秘藏。绝非某些臆断者所言仅存幅多少,仅为宫博洋馆所藏。藉此,今日特将愚帐中所藏的一幅长期未见披露过的宋徽宗真迹《抖毛鹰图》点出,拍照亮相,公展鉴赏于博客之上,领略徽宗鹰画之艺术魅力。
展目此画,绢本设色,高约46.5厘米,宽约32厘米。其表现主体为一白羽鹰立于架上,有栓绳以及架子而为宫廷饲养观赏之鹰,鹰身形饱满,形象姿态逼真。可见其呈低头清理羽毛之状态,其中,最为独特的是,其全身羽毛成蓬松状态,与其低头态相呼应,正是鹰身抖动而至全身羽毛蓬松之瞬间态势,鲜活生动之神态跃然纸上。由此可见画家平时观察细微,历经反复,将其瞬间姿态和羽毛特征摄入脑中印存,而后复凭脑中印存而画出。以此抖理羽毛时之形态画鹰,在亦今为止所见徽宗鹰画中,此乃仅见,十分难能可贵矣。
复可鉴赏其画工,可谓细工力作,设色淡雅,片片羽毛,大小长短有致,羽毛间明暗渲染恰到好处,翎毛游丝般顺势开合自然而有力,极具质感,从而通过画家的笔触生动活灵地展现了鹰在抖身清理羽毛尤其是羽毛蓬松时的瞬间形态。
再观画左边,可见“宣和殿御笔”五字,乃瘦金书书体,书相骨力彰显。题字旁则有“天下一人”徽宗专用花押,其上下笔划距离适当,一笔呵成,末笔拖长而舒展,鲜明徽宗笔意无疑。题款显示,本幅抖毛鹰图,实乃徽宗手笔,无需赘述。
复观其余,可见绢本自然老化特征十分明显,千年时光流逝,辗转收藏展阅,自然侵蚀损坏在所难免,虽经再次修裱,然绢本破损之处历历在目,岁月悠久已然不在话下,绝非人为做旧之赝品矣。此外,其上可见辽阳耿昭忠“真赏”葫芦印、明末清初著名鉴赏家与收藏家朱之赤的“休宁朱之赤珍藏图书”印、明末清初知名收藏家陈定的“以御鉴定珍藏”印,等多枚鉴赏钤印,印色与风格各异,显示其历经多人收藏,传承有序。
余不多言,愚才疏学浅,仅小作鉴赏拙文,尚不足以尽情描述此画诸多神妙之处。不管怎样,此《抖毛鹰图》作为宋徽宗诸多鹰图中的一幅,虽然其不一定是徽宗鹰画中最好的,然却是最有特点的,言此应该不为其过。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关于画名,由于此鹰图的特殊形态,因此,其究竟用“理毛”还是“抖毛”,反复思量,还是用“抖毛”更能传递其神妙意境,尽管“抖”字不如“理”字来得文雅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