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成化年间(公元1465--1487年)制瓷,年号历23年,期间因其创烧斗彩瓷器而享有盛名。史来多有文人墨客乃至帝王颂扬,尤以那“斗彩鸡缸杯”为代表,历经吹捧炒作,更非一般,及至当代炒作更甚,几近家喻户晓,唯此为大矣。
对于成化斗彩之存世和品种,历来有不少真言实语,亦有很多歪理邪说。真言者,无论所见多少,唯据遗存实物辨识,真则真,假就假;歪理者,无视史实,不管实物如何,以旧说仅几只为据,以公馆洋博所藏为真,唯恐其多,臆否恶定,假是假,真亦假。此乃当今中国大陆文博收藏鉴赏领域三十年来之怪现象,无非在成化斗彩瓷器上表现典型而已。
总而言之,成化瓷器琳琅满目,其中的杯类更是造型各异,纹饰众多。在这些成化瓷器中,有见一种透光下可感的“粉色胎”,有的也叫肉红色胎,甚为特别。故,有人称将“粉胎”与“姹紫”相提并论为鉴别成化其真伪的两条“一眼真”的标准之一。显然,鉴别一样东西的真伪或到代与否,因素是多方便的。粉胎可为依据之一,但是将粉胎作为成化瓷器真器的唯一标准,则是错误的,没有历史依据,纯属杜撰。如果这样,那岂不成了“不粉不差不成化”了,想想也是儿戏之语。故,此不赘言,今日特将愚帐中所藏之一的罕见的成化粉胎斗彩龙凤纹不倒翁杯,帐中点出,发于博客公展亮相,赏析一番。
首赏器形。一眼可见,本器器形为“不倒翁”杯,杯无底足,为圆底。其口径7.5厘米,胎体厚薄适中。这种所谓不倒翁杯形,制作更为讲究,杯底要比杯壁稍厚,且匀称,如此方能左右摇摆不倒,停下来后稳稳站立而倾斜。这里首先述及其胎,在常光下,可见本杯基本为白色,而在灯光透视下则可见其呈粉红色,故可确定其为成化瓷器中采用更少的“粉胎”品种。
次赏釉彩纹饰。不难看出,本品乃为典型的斗彩技法描纹。其纹饰为龙凤,辅之以云纹和缠枝纹。其纹饰龙飞凤舞,生动自然,线条流畅,图纹特征具备典型的成化风格特征,非后仿者可得。
再赏釉色款识。首先,可见本杯整体釉色反光柔和,温润有加,包浆老道润泽。手摸其面,可有划手之感。细察其釉彩色块,可见老斑旧痕十分鲜明,尤其是绿彩,更是呈缕
缕开片纹之状,成化斗彩又一到代特征,鲜明展现,无需细表。续观杯内,可见杯底圆圈款内青花楷书书写“大明成化年制”六字,其书相端正,古朴率真,成化款书个性风
格明显。进一步来看,其在杯内上沿处,还有青花行楷体书写的“昭德宫珍藏”五字环排,从该五字的书相特征看,书意端庄,笔划有力,书写功力非一般人可为。其中,
“德”为缺横德,“昭”字则为“双点昭(召字上部为一点一撇)”,据相关考证,此 亦为昭德宫珍藏款题风格的典型特征。
毫无疑问,本“成化粉胎斗彩龙凤纹不倒翁杯”,诸般特质,皆难否定,实为开门见山之成化真器无疑。而在这里,其不倒翁器形在成化器中更为少见,而作为粉胎斗彩、龙凤纹、昭德宫珍藏题款等,更是稀罕。因此,无论从那个方面感知认识,本杯皆可谓珍贵无比。尽管如此,其也不过乃成化林林总总的遗存器之一种,其存世量也非独此。这里我们只能用之以再次证明,将那个鸡缸杯极度神话,并继而将成化瓷器遗存说得人间难寻,是多么的荒谬绝伦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