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临安府行用钱牌,乃是著名的南宋地方行用牌形钱币,其约铸于南宋末期景定年间(公元1260-1264年)。至今发现的计有壹拾文、肆拾文、壹伯文、贰伯文、叁伯文和伍伯文六等币值牌。币值不同,牌体大小有别。主铸材质分为铅质和铜质两种(后来又发现铁质牌,待后展赏)。
在该钱牌几等纪值中,最小体型和面值的当属“准壹拾文省”。该面值的牌,之前多谱载为铅质,定级甚高,也为珍型。而虽前谱未载铜牌,但不意味着其实无此类材质,原因在于,既然其它大面值者有铜质,而作为系列币牌之一的小牌,当不会例外,应该一样会有铜质为铸,无非看后世有无发现且公展于世。
事实也是如此,在愚持久的猎泉过程中,除了早年猎获的其它几等面值的钱牌以外(几年前博客已有展赏),还十分有幸地猎获一品“临安府行用背准壹拾文省”铜质牌,而此铜牌至今甚为少见,十分难得,故而今日赏泉,特将其帐中择出,拍照亮相,与泉好共鉴赏之。
首先,识其书相。不难识别,本品面文“临安府行用”五字,背文“准壹拾文省”五字,皆楷书书体,竖读。其文字书写规矩,布局适当,笔划横直竖立,横起顿收,撇捺舒展,转折见锋,可谓端庄而又自然。其书相与谱载铅牌亦是明显异处,因此,就此书相辨识,可谓无异无邪,其门可开矣。
其次,观其铸相。展目本品,其牌体铸制规整,因铜质关系,铸相明显优于铅牌。其铸相上角倒圆,天头开孔,下部直角,整体长方形,规矩无斜。可见其地章平整,字廓较为深竣,文字清晰,鼓凸自然而有度,毫无做作之态。其通高为43.3毫米,重约12.41克,尺寸与钱牌相符,铸体相对凸显厚重,而这一较厚重的牌体,盖因为形体狭小,若过薄则既不利于使用,也不利于保存。显而易见,以本品如此铸相,可断其官炉所出,开门实在。
再者,察其锈相。辗转本品察之,其锈相呈边廓字面黝黑类黑漆古包浆,其锈浆熟老而滋润,地章则是覆盖绿锈,此绿锈可见层次鲜明,分布自然,深浅相间,生成皮壳叠嶂裹缚,试其锈质,生硬不糟,紧实无虚。续可识其青铜质地,铜色十分熟旧。无需细表,本品锈相真切而自然天成,开门锈相不疑。
综上所述,本“临安府行用准壹拾文省”铜质钱牌,三相一材,无异无邪,可谓开门见山之品。以本品铸相锈相来看,其保存已属非常完好,可谓美品,更为难得。如前所述,之前泉谱未见录入该牌铜质,然,根据大面值牌铜质早已认定的事实,则此小面值者,有铜质存世,则是顺理成章的。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此面值牌,虽非仅见,然亦是罕见,无论真伪,皆极少见到公展亮相,由此不仅表明其真实性,也表明其具有颇高收藏价值,并可补谱缺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