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定通宝,元末起义军徐寿辉在湖北蕲水称帝,于至正十九年(公元1359年)改前“天启”年号为“天定”时所铸之钱。以谱载记录,其形制分小平、折二、折三共三等,铸造量大于其前铸天启通宝钱。
故而天定通宝钱至今有一定遗存量,其虽非普泉,然亦非珍泉,与其天启钱的珍稀程度不能相提并论。然而,由于天定钱铸制精整,字廓深竣,书法端美俊朗,是元代钱币中的美书美制品之一,因而其也颇获后世藏家所喜爱,这从天定通宝钱近年一枚的市场价格已经升至四五千元而可见一斑。
天定通宝钱谱载皆光背无文,且三等值钱皆楷书书体。因此,除此之外若见别式别书,则甚稀罕之。而我们知道,徐寿辉天启通宝折三钱,乃楷篆二书体对钱,其中篆书甚为珍罕,有泉谱甚至臆估其存世仅二三枚。因此,随后续铸的天定通宝钱有无篆书钱,便不可断然否定,换言之,天定通宝钱也极有可能与天启钱一样,铸过篆书钱,无非其铸量一样少,或者皆为一种试铸样钱。
上述这种推断不仅符合逻辑,事实上也为天定篆书钱的发现而得到证实。在经年的猎泉过程中,愚曾有幸猎获一品至今稀罕的天定通宝折三篆书钱,一直未曾发于博客公展鉴赏,故今日特将其帐中择出,拍照并遣之于博客亮相。
首先,品文识书。清晰可见,本品面文“天定通宝”四字,篆书书体,直读。可见其字篆书书写规范,笔划间隔有距,清晰有加,横直竖立,字形大小适中,不决协调,一句话,其整体书相甚为端庄,书意风格与天启篆书如出一辙,无需赘述,一眼分明,本品书相乃官炉品质,保持了徐寿辉铸钱的美书特征,其门不叩已开矣。
其次,观铸识体。展目本品,可见其铸制精整,铸相颇佳。其直径为33.1毫米,重约9.63克,厚薄适中,折三形制然偏大,可断其为折三大样。进而可见其铸形方正圆矩,平坦地章,穿轮干干净净。续观字廓,深竣挺拔,笔划清晰,鼓凸自然有度,毫无做作之态,可谓十分得体。显而易见,如此精整且自然的铸相,凸显寿辉官炉铸品美制品质,其门可谓洞开。
再者,辩锈识浆。不难看出,本品锈色盎然,生坑锈相,出自大东北地域窖藏,千里挑一。其绿锈锈色纯真自然,地章部分覆盖黝黑锈浆,分布深浅相间,彰显自然。其锈痂皮壳叠嶂,虽不深重然坚硬不糟,一句话,其锈相无异无邪,伪制不可得此。续察材质,可识其乃地道青铜质地,薄锈处可见包浆老熟润和,铜色熟旧之相十分鲜明。至此,无需细表,一言以蔽之,本品锈相昭然一派自然天成,开门不疑矣。
余不多言,综上所述,本枚“天定通宝篆书折三”钱,三相一材,无异无邪,开门见山,毋容置疑,可谓十分珍贵。以愚之眼界耳域所及,此钱所见披露一二,可谓凤毛麟角。这表明,时至今天也是难得一见之品。其发现有力地证明了徐寿辉铸天定通宝钱,延续了铸天启通宝之举,那就是在以楷书钱为主铸之外,也试铸了篆书钱(书相与铸相看,其精整当属试铸性质),而因其试铸性质,故铸量稀薄,遗存甚少发现很晚,正是合乎情理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