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邑半釿,
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魏铸布币之一种,其形平首、圆裆、方足,俗称桥足布。“安邑”布有半釿、一釿和二釿,三种遗存皆不多而尤以半釿遗存更少,多无廓。阅谱可知,前谱载入安邑半釿一式,拓图看似无廓,奈安邑布价值最高者。
上述一式乃目前所见一种安邑半釿基本版式。然而,检点愚帐中所藏,且见一品有廓安邑半釿,版式独特而极为罕见,值得赏鉴。故今日特将其帐中择出,拍照遣上博客公展鉴赏。
首先,品文识书。不难看出,本品面文为“安邑半釿”十分明确,其中“安邑”二字倒置,我们可以看到,其文字书意无异无邪,书写布局自然爽真,笔划竖直分明,颇见骨力。毫无疑问,就其书相而言,已是其门可开的。
其次,观铸识体。可见本品形制平首、圆裆、方足,铸相符合标制,铸制中规中矩。首部有孔,面背地章平整,缘边规整无刺,钱文字口鼓凸,笔划纤细,鼓凸自然而有度。其高49毫米,重约10.21克,铸体厚薄适中,符合标制(在这类布币中,由于其时铸制工艺水平的原因,不同品之间其通高可能会有二三毫米的差距)。而尤其值指出的是,可见本品周边凸起成廓,乃有廓布,这在平首圆裆方足布中,虽有而更少。因此,本品有廓亦属更为独特罕见。无需赘述,由其铸相判断,其门亦是自开。
再者,辩锈识浆。一眼可见,本品生坑锈相,孔雀蓝锈色十分鲜明,其锈裹缚钱体,锈质结痂成皮,叠嶂层层,深浅相间,分布亦是自然,锈质测试生硬而不糟。略见失锈之处,可辨其乃青铜质地,铜色十分老旧。无需赘述,以此锈相审鉴,本品锈质皮壳耄耋,昭然一派自然天成之相,锈相老而开门矣。
如此这般,本品三相一材,开门见山,廉颇黄忠,过关斩将。仅以愚所见所闻而言,此“有廓安阳半釿”布,遗存稀薄,非常罕见,可谓安邑布中的珍式。当然,实物实证之后,我们便不能以谱载有无或者自己见过与否来定其真伪,只能是据实辨析,实证无误后,若结果难以言假,即可看真矣。




